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地形 教学设计
课题 地形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作为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单元的起始章节,是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衔接地球与地图知识,为后续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及生态保护学习筑牢根基。教材依据课程标准,以丰富的地形分布图、剖面图和典型地貌景观图,系统呈现我国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类型分布与地势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特征,同时融入地形对农业、交通、聚落的影响案例,深化学生对 “人地关系” 的理解。其教学重点在于掌握地形地势特点,难点则是剖析地形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教学中,通过图表解读、小组探究等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助力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与生态保护意识 。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2.运用中国主要地形区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理解不同地形区的特征。3.结合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特征,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4.运用我国地形图,了解地势三级阶梯内部海拔和地形的差异。5.运用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和水能分布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地形分布图、剖面图,精准识别我国地形类型分布与地势阶梯特征,建立空间位置概念,理解区域地形差异。2.综合思维:分析地形对农业、交通、聚落的影响,从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角度,培养多角度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3.地理实践力:借助图表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提升从地理视角观察、描述、解释地形现象的实践能力。4.人地协调观通过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 “地形” 内容前,已初步掌握地图判读、方向辨别等地理基础技能,对常见地形名称有一定认知,但尚未系统学习地形类型与地势特征,缺乏对地形分布的空间概念。从认知能力看,初中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对直观的景观图片、动态地图等素材兴趣浓厚,但在分析地形剖面图、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复杂影响时,抽象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略显不足。同时,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小组讨论、案例探究等活动,但在深度挖掘地理现象本质、归纳总结规律方面,需要教师引导。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地理知识碎片化问题,难以将地形知识与气候、人文等要素建立联系,教学中需注重知识整合与逻辑建构。
重点 教学重点为掌握我国地形类型与地势特征,学会判读地形图表,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机制。
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构建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关联思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我国的山脉 学生观看后讨论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我国的地形学习中来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1.结合《地理图册》,描述318国道沿线自西向东的地势特征。2.查找资料,找出318国道沿线的主要景点,简单设计一条研学路线,并与同学们分享。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任务一:地形类型多样1.说说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2.判断我国哪一类地形比重最大,算一算我国山区的比例是多少?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说说我国地形特征: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找出我国主要的高原。找出我国主要的盆地。8.找出我国主要的平原。9.找出我国主要的丘陵。案例学习:请绘制千烟洲某山间谷地的地形剖面图,用不同颜色或图例描绘多种农业分布。任务二:地势呈三级阶梯1.说说我国的地势特征。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每一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阅读中国的降水分布图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4.在下列地图上找到黄河和长江,并判断黄河和长江的流向特征 探究活动:认识我国地势对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影响(1)说出白鹤滩水电站所在地区地势的特点。(2)简述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征。 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318 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聂拉木县。沿线自西向东地势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跨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巨大,地形复杂,是体验我国地势起伏的绝佳路线。2.(1)路线总览:成都 - 泸定 - 康定 - 理塘 - 巴塘 - 芒康 - 左贡 - 八宿 - 然乌湖 - 波密 - 鲁朗 - 林芝 - 拉萨。 (2)主要景点: 泸定桥:承载红军长征英勇历史,可感悟坚韧革命精神。 折多山:横断山脉重要部分,以盘山公路闻名,能领略高山地貌。 理塘:“天空之城”,可体验民俗文化,探访藏民制作酥油茶。 巴塘姊妹湖:形状相似、紧紧相依,荣登《中国国家地理》封面。 然乌湖:雪山环绕,湖水清澈,颜色随季节变化。 米堆冰川: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冰舌延伸至冰碛湖,壮观震撼。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波密桃花谷:中国最大桃花谷,春天桃花百里,与藏式房屋相映成趣。 鲁朗林海:森林、草原、雪山、河流交融,宛如童话世界 。 (3)研学亮点:在不同站点设置地理探究活动,如分析山脉对气候影响、探究湖泊形成原因等;深入体验藏文化,学习制作传统美食、参与民俗活动,全方位提升地理实践力与文化感知力。学生按要求回答: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类型。学生按要求回答:山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1/3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 多一点。学生按要求回答: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学生按要求回答:弊:一般而言,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大规模开垦。利:山区通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或旅游等资源。在改善交通、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山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进行 综合开发 ,促进经济发展。学生按要求回答,并在图上找出对应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系,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学生找出对应的高原,并说出他的特点: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高、寒、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多喀斯特地貌。学生找出对应的盆地,并说出他的特点: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最靠北)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被称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天府之国”之称。学生找出对应的平原,并说出他的特点: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广布的平原;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学生找出对应的丘陵,并说出他的特点:中国最大丘陵——东南丘陵 我国最大的丘陵;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山东丘陵——是我国温带果木的重要产地,“五岳之首”的泰山,就位于本地形区;辽东丘陵——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学生按要求绘制:学生按要求回答: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学生按要求回答,在图上找出分界线:第一阶梯 :海拔最高,4000m以上;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山东、江南丘陵。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降水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河流的影响: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交通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水运,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1)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呈西北高、东南低态势,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流下切作用强烈,两岸悬崖峭壁林立,独特的地势条件为建设巨型水电站提供了绝佳的自然落差。(2)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包括已经建成的和可以建设的,基本上都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及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特点让学生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利弊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山脉让学生我国的高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盆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平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丘陵让学生了解立体农业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势特征让学生了解我国三大阶梯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对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影响
课堂练习 读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完成1~2题。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地形类型单一,盆地面积广大C.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地形类型单一,高原面积广大2.我国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不利于发展旅游业B.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C.不利于发展采矿业D.有利于各地快速发展交通3.以下古诗词中提到的山脉与图中数码对应正确的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①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③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②D.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④4.图中山脉④的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三峡电站三峡电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水电站,安装32台70万千瓦和2台的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单机容量和总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年设计发电量882亿千瓦时,是我国"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08年三峡工程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三峡工程初始设计的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2012年包括三峡地下电站在内6台机组的三峡电站全部机组建成投产。2014年,三峡电站全年发电98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最高纪录。 2013年以来,三峡电站已发生了7次非计划停机。 2017年3月1日12时28分,三峡电站累计发电突破一万亿千瓦时大关,这是三峡电站运行管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有中国地形立体模型、五种基本地形标本(山地、高原等)、卫星遥感地形图。技术手段上,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形成动画,结合立体模型讲解分布,让学生用黏土仿造地形,标注典型地形区,借助 AR 技术叠加地形数据,增强直观感知。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多样活动让学生认识地形,但部分学生对地形与地势区别模糊。虽利用了多种资源,可对概念辨析不够。下次应增加对比表格梳理概念,设计地形特征描述练习,强化学生对地形分类及分布规律的掌握。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节 地形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我国地形类型多样。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
探究能力 1.通过学习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发展,让学生绘制立体农业剖面图。
2.通过学习我国地形的优势条件,认识我国地势对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影响。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