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究竟有多美?
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导入新课
柳 永
最 忆 是 杭 州
了解作者柳永以及词的相关常识,了解创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梳理层次,理解词的内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铺陈和点染手法;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目标
柳永(约984—约1053),字耆(qí) 卿,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原字景庄,因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 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他的词在当时就被人广为传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作者简介
第一位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狂放不羁,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妓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集资葬之于襄阳南城门外 。柳永曾以“白衣卿相”自许,被称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才华横溢,狂放不羁
白衣卿相
这首词是柳永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宋)仁宗留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于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白衣卿相
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柳永
“闺语”——李清照
“情长”—— 柳 永
“别恨”—— 晏 殊
“愁宗”—— 李 煜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婉约派四大旗帜
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
写作背景
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
写作背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 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朗读文本
整体感知
思考:结合下文注解,自主疏通词意,并思考本文主要围绕文中的那个字进行描述的?
夸什么
如何夸
为何夸
夸什么
思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为文人所赞颂,请品读下列句子,简单概括每句话各“夸”了什么。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夸都市繁盛
夸景色壮观
夸生活富足
夸西湖山水秀美
夸百姓生活愉悦
夸官员情趣高雅
如何夸
思考: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之美。你认为整首词中哪句话写得最好,为什么?(可从典型意象/炼字/手法等角度赏析)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写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林;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画桥:柔密、轻盈的柳树与河桥相依,如烟如画,形象地表现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帘:“风”修饰“帘”,风吹帘动,摇摆轻曳,更具动态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
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
选取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四个景象,由景而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城内风景优美,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如何夸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拟人:波涛如怒
比喻:“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对偶、视听、动静结合
炼字:“绕”环绕,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卷起,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江岸优美,江潮澎湃,江面宽阔,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之情。
炼字题答题思路:释字义+绘景象+点手法+析情感
如何夸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珠玑:先写商业贸易情况:只用市场上的珍宝,显示了商业的繁荣;
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细节描写,“列、盈、竞”三个动词极力渲染了经济繁荣、生活富庶。
如何夸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长期繁盛历史
街巷河桥美丽
居民住宅雅致
都市人口众多
美景气势非凡
繁华富有奢侈
总纲
城内
城外
市井
总
分
风
景
优
美
都
市
繁
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上阙内容总结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巘:yǎn,山。此处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清嘉:美好。
夸张、时空并举
时间:“三秋桂子”照应“叠巘”,
空间:“十里荷花”照应“重湖”,
桂花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二者本是不同季节开放,词人打破了时间界限,将其集中在一个画面里,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好,令人向往。
如何夸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弄”使得吹笛人与采菱女的潇洒欢乐之情徒增。
“泛”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奏,笛声歌声似乎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
“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渔翁的笛曲和采莲姑娘采菱的歌声,极富生活情趣。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如何夸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夸张、借代
“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威势;
“高牙”牙旗,将军之旗,借代,指孙何
“乘醉听萧鼓”写游乐时洒脱,宴酣之乐、音乐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
如何夸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好景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
自然风光
都市繁荣
实指:孙何政绩卓著
人民安定、富足
好景
如何夸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景
人
歌
舞
升
平
民
生
安
乐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西湖湖山之美丽
百姓生活之愉悦
长官生活之悠闲
孙何政绩之显著
下阙内容总结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写作目的
为何夸
结合背景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鉴赏手法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27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点染”艺术
“点染”艺术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
点
染
点
“点染”艺术举例
思考:本诗中,何处使用了点染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点:地理位置优越,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历史。
染
重湖叠巘清嘉
点:总括西湖山水特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染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
乐府民歌《陌上桑》: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铺陈”艺术
量词运用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是什么造成了接近豪放词风的效果
“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皆运用数量词,或为实写,或为虚指,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使整首词已接近豪放词风。
①写景之壮伟,场面之宏阔。“怒涛卷霜雪”“千骑拥高牙”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③数词的使用开阔了意象。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