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甘蔗是重要的制糖作物,收获后2天内为最优加工期。我国某甘蔗产区秉持物尽其用的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起甘蔗全流程零废弃的制糖加工体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副产物的深度利用对制糖加工环节的最有利影响是( )
A.提升白糖品质 B.降低技术门槛 C.提高红糖产量 D.强化能源自供
2.全流程零废弃的制糖加工体系建成后,有利于甘蔗种植园( )
A.控制种植密度 B.预防甘蔗病害 C.稳定土壤肥力 D.减少人工投入
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福建省首条省际铁路(蒸汽机车牵引)采用“强载重、弱速度”的轨道技术,入闽首站是南平市来舟站。后期南平市又新建了多个高铁站点。来舟站于2016年停办客运业务并被列为工业遗产类文物保护单位。下图示意来舟站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铁路采用“强载重、弱速度”轨道技术的主要原因是( )
A.途经村庄多 B.地形起伏大 C.效率要求低 D.资金缺口大
4.在图区域范围内,该火车站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
①河谷相对开阔,利于工程建设 ②近河取水方便,供应蒸汽机车
③位于河流凹岸,泥沙不易堆积 ④周边森林茂密,枕木供应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来舟站2016年停办客运业务的主要考虑是( )
A.保护生态环境 B.整合运力资源 C.修缮陈旧设施 D.留存工业遗产
大西洋上的福戈岛由火山周期性喷发形成。研究团队对其开展考察,发现该岛整体环境较为干旱,但部分区域森林茂密。图1示意福戈岛地形,图2为用无人机拍摄并经技术处理的该岛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岛的甲区域土层特别疏松且富含矿物质,其主要形成条件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岩石风化 D.人工培育
7.推测森林最茂密的区域位于该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8.拍摄图2照片时,无人机位于该岛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非洲某城市(18°S)年降水量850毫米左右,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当地的一栋著名建筑(图1)模仿蚁丘(图2)进行仿生设计:利用强烈的阳光加热通风塔,形成烟囱效应,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与温度调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该建筑的仿生设计及其主要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复杂的通风系统——蚁丘内部通道——方便通行
B.阳台种植的花草——蚁丘表面植被——利于渗水
C.厚混凝土的外墙——蚁丘黏土外壳——抵御风蚀
D.向外悬挑的屋檐——蚁丘粗糙表面——遮挡阳光
10.房间内甲、乙通风口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流入较凉空气,排出较暖空气 B.流入较暖空气,排出较凉空气
C.排出较凉空气,流入较暖空气 D.排出较暖空气,流入较凉空气
11.仅考虑气候因素,该建筑通风效果最好的月份是( )
A.1月份 B.4月份 C.7月份 D.10月份
研究团队4月末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生长季4月中旬至10月中旬)开展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措施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设置了四组处理:无干预对照组、增温组(2℃)、堆雪组(0.5米)及增温堆雪联合组。如图为不同处理下的草甸覆盖度和高度的实验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实验中增温、堆雪处理模拟的环境变化分别为( )
A.气候变暖、气候变冷 B.气候变暖、气候变湿
C.气候变干、气候变冷 D.气候变干、气候变湿
13.增温处理下草甸覆盖度与无干预对照组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
A.冰雪融化,土壤积水 B.病虫增多,啃食植被
C.蒸发加剧,土壤干燥 D.土地退化,养分不足
14.增温堆雪联合处理下,某类型草甸无明显增高,推测其习性是( )
A.耐寒耐旱 B.耐酸耐碱 C.喜温喜肥 D.喜温喜湿
摄影爱好者小明7月15日在福建观赏夕阳,于18点15分拍摄了太阳“夹在”两栋楼之间的照片(如图)。几分钟后,太阳被其中一栋楼完全遮挡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小明拍摄如图照片后,太阳接着( )
A.向更南方向运动,被甲楼遮挡 B.向更南方向运动,被乙楼遮挡
C.向更北方向运动,被甲楼遮挡 D.向更北方向运动,被乙楼遮挡
16.一年中能拍到最相似太阳轨迹的另一日是( )
A.5月30日 B.6月22日 C.9月1日 D.12月2日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学习小组计划对校园及周边区域(如图)开展声环境调查监测,以评估噪声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
(1)说出两种及以上适合本研究的调查监测方法。
(2)指出该调查监测中应最优先选择的3类代表性音量监测点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全长134.2千米,穿越了郁江(珠江上游支流)与钦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水位落差达65米,设计了船闸满足船舶通行需求。运河建成后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预计年货运量1.2亿吨。目前运河沿线正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如图示意平陆运河位置及地形。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平陆运河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不利条件。
(2)说明平陆运河的建成对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船闸的日常运营需要从郁江的水库抽水,推测珠江三角洲河段水环境可能因此受到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研人员在普莫雍错湖底甲处采集连续沉积岩芯,重建该区古环境演变。湖底岩芯沉积物粒径随入湖河流流量增大而增粗,植物残体的沉积量取决于陆源输入强度、搬运动力大小和沉积环境的保存效率。图1示意普莫雍错湖底地形,图2示意甲处岩芯沉积物组成与年代对应关系。
(1)说明甲处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及形成过程。
(2)判断距今约16000年时湖泊水位状况(相对于现代),并说明理由。
(3)分析甲处富集并保存植被残体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B 7.A 8.D
9.D 10.A 11.D
12.A 13.C 14.A
15.D 16.A
17.(1)实地监测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2)教学楼、交通主干道(边缘)、商业街、运动场。
18.(1)长度较大,沿途地形起伏较大,开挖工程量大;年降水量大, 夏秋季节台风频发,多暴雨洪水灾害,面临地质灾害威胁。
(2)新增就业机会,增加运营收入;缩短了船只出海的距离与时间(运输效率提高),节省运输成本;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方便货物外运(货物运输量增大);带动运河沿线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腹地扩大、促进城市化)。
(3)珠江水量减少,流速减缓;受海水倒灌,河口水域盐度升高;温度和密度发生变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生物栖息地环境改变,水体生态功能下降。
19.(1)物质来源:陆地岩石碎屑(矿物碎屑/岩石风化产物),植物残体。形成过程:外力(冰川、河流或风力)将岩石碎屑和植物残体搬运至甲处, 再经历沉积、压实、固结作用。 (或陆地岩石被风化成碎屑及植物生长死亡后的残体,在外力作用下搬运至甲处,再经历沉积、压实、固结作用。)
(2)湖泊水位高于现代。该时期岩芯主要成分是沙质粉砂,粒度较大, 说明当时入湖河流流量较大;芯中含有较多植物残体,说明陆地植被茂盛,气候温暖,冰雪融水量大,对湖泊补给量大。
(3)甲处位于湖泊中心,水较深,湖水流速缓(水体稳定),利于植物残体沉降、富集;湖泊所处区域海拔高,水温低,湖底(深水)环境缺氧,植物残体不易腐烂分解(微生物分解作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