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1、小明做的读书笔记有些遗漏,请你把它填上
(1)上体育课时,老师吹口哨声是由于空气的 ,如果这时空气温度是15 ℃,则口哨声传播速度是 m / s 。
(2)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水中的鱼,鱼听到的声音是由 进行传播的;月球上是 的, 传播声音。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也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常分为 , 和 三类。
2、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 )
A、铁、空气、水 B、铁、水、空气
C、水、空气、铁 D、空气、水、铁
3、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
A、有浓雾的早晨 B、冰天雪地的北极
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 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
4、停止敲锣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虽然锣面振动停止了,但仍能发声 B、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5、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
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三种办法都不行。
6、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1.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
A、204m B、408m C、340m D、170m
1、如图1,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 通过 传给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 。
2、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 _ _传播最快, 传播最慢。
3、看家的狗睡眠时把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是由于 的原因。
4、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 产生的。
5、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 。
6、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抽气机开动时,将听见 ,这是因为 。
思考:
1、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 ;
一个酒杯 ;
一个笔帽 ;
它们在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 。通过上述探究,现在我知道了:声音是 产生的。
2、把一盆清水摆放在桌上,用两石块在水中互相撞击,将耳朵贴近盆边,听到水里石块相击的声音了吗?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
3、找一根长木棍,一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一头(图1.1-2),刮木棍的沙沙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棍,却能听到他拍来的“电报”。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
4、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发声体正在振动。(所选器材最少为最佳)
解答:
1.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
2.拿一面锣来,将它敲响。用力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何科学道理?
[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这是从 、 提出问题的。
(2)学校即将召开春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X100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李老师看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速度是否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大家议一议,你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
李老师是 提出问题的。
(3)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在 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4)你能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吗?
习题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 )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C、电流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
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可以传声。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奇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下表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
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 ,声音的速度为340 m/s,途中司机按一下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习题
1.闲暇时,人们喜欢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 )。
A.声带振动产生的 B.气流振动产生的
c.鼻腔振动产生的 D.胸腔振动产生的
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的一句词,使人不由得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中“蛙声”的产
生是由于青蛙的鸣囊在 。
4.“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是描述一位妇女在河边洗衣服的一句歌谣。
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在空气中,由于光传播的速度 声音传播的速度,棒
打衣服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人远处人耳时,看到棒已举到空中了。
5.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
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图乙
是老师把电铃放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即可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
机抽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减少,铃声逐渐变小。这
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 (填“甲”或“乙”)。
6.两个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
以听到对方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
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一、填空题
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发声体的________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
3.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
4.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 km/h.
5.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
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8.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9.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10.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
11.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声速为340m/s).
12.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13.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二、解答题:
20.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 500 m/s,从海洋勘测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经3.2 s 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有多深?
21.一汽锤正在打桩,某人从看到汽锤撞击大桩到听到撞击声音经过时间为1.5秒,问此人距离木桩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30米/秒)
22.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秒.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米/秒,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