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 升华和凝华-资源包(包含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2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 升华和凝华-资源包(包含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 (2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5 08:37:09

文档简介

升华和凝华
1、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 (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熔化、汽化、液化、升华现象。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查。应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首先分析以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现在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1)熔化,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
(2)汽化(蒸发),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
(3)液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4)升华,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应用升华、液化分析生活实例。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若喷射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3、 “草地结露”与“草地结霜”各是什么现象?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自然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
分析:在夜间气温降低时,飘逸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在草木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当夜间气温突然降低,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是“霜”。“下露”“下霜”不要误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低空中的水蒸气分别液化、凝华而成的。
答案:液化、凝华。
填空题
1.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看到,固态的碘没有_________,而直接变成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__________,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2.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3.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拢的人造“雪景”这是因为__________。
4.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____里。
5.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在烧杯中,用热水微微加热,可以看见_______生成,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6.2001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7.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8.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熔化,升华.液化,凝华。
2.固,气,吸,气,固,放。
3.卫生球受热升华,在松枝上凝华成固体。
4.室内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由气态变成固态;凝华;内表面。
5.紫色的碘蒸气;升华;烧杯壁上出现紫色的碘的固体磺蒸气凝华成固态碘。
6.升华,熔化。
7.液化,凝华。
8.升华。
习题精选
1、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2、小明暑假在家休息时觉得十分炎热,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想出二种消暑降温的好办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1)打开电风扇,这样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人身上加快汗液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效果。
(2)可在室内放置冰块,因为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使房间内温度降低。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3.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蒸发 C.沸腾 D.升华
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
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5.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7.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
1.C.点拨:A是液化,B是凝华,C是升华,D是液化。
2.C.点拨:严冬,树上的树挂实质上是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放热凝华而成。A是凝固,B是升华,D是凝固。
3.D.点拨:在卫生球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任何液体生成,因此,陌生球由固成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4.B.
5.A.
6.A.
7.B、C、D.
露和霜的形成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可以发生在空中,形成云和雾;也可以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形成露和霜。
夜晚,地表面因向外辐射而冷却,温度迅速降低,与地表面接触的空气,温度也逐渐降低;当空气的温度降低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汽就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露和霜经常发生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晴朗无云的夜晚,地表面辐射散热快,地表面可迅速冷却;无风,则可使近地面的空气有足够长的时间与冷地面接触,使之温度降低。山谷和洼地,冷空气容易积蓄,对露和霜的出现有利,产生露和霜的频率最大。
霜和霜冻不同,霜是指白色固体凝结物,霜冻是指气温下降,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现象。如果气温还在0℃以上,则只有霜冻而无霜;但有霜时常伴有霜冻,因为这时气温已下降到0℃以下。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导学案
2.教学器材:少量的碘 试管 塞子 热水 凉水 水槽、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板书)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3、能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请认真阅读想想做做内容,边阅读边按要求同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一、实验过程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二、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
师总结并板书:
一、概念
1、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凝华(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提问: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呢?
【提醒】
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试管口要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
组织、指导学生小组内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
学生自己用实验来进行探索研究
学生实验后,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全班交流各组的
解释、看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讨论与交流】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
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降的?
请认真阅读课本64页内容,结合课本内容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归纳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使知识系统化。
【知识拓展】
解释人工降雨、舞台上的喷雾是怎么回事?
【想想议议】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
了解水循环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生活中寻找升华和凝华现象,加深学生对现象的认识,便于开发和应用更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了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舞台上的喷雾的原因.
了解水循环
课堂检测
见附件
课堂小结
作业
见附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一、概念
1、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凝华(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二、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变小了,
寒冷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
人工降雨、
舞台上的喷雾等.
三、六种物态变化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 本节教学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另外,还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要求。
2. 本节课进行了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解释相关现象且很多内容是用课件形式展示的,学生兴趣挺高,但记录的少,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方法:
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试管 烧杯 冷水 热水 固态的碘(共25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以及吸热、放热过程。
设计思路:“温固而知新”。在复习旧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同时也为引入打下伏笔。
二、 新课内容
1.升华和凝华
方法:实验举例。
设计思路:对升华、凝华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遇到,但往往不大注意。与其他物态变化相比显得生疏。因此,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是学生加深对升华、凝华现象的认识。①做好实验②多举例子。对举出的例子可适当进行归纳,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直接变成”四个字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成为碘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去出,在放入冷水中,碘蒸气又会变成固态的碘。
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里面的固体加热后变成了紫色的气体。后来紫色的气体不见了,又变成了固态的碘。
师:中间过程中物质有液态的物质出现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没有。说明由碘固态直接变成了碘蒸气。不是经过熔化和汽化过程。
师:很好。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升华”。它的相反过程叫做“凝华”。(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以下的一些例子。
例子: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晾干;中药房的气味;
师:那我们从以上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它们的物态变化都不属于我们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它应该是和大家做得实验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来给它下个定义吧!
生:(相互讨论)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强调“直接”)
师:再让我们来分析以下的例子:霜的形成;冰花的形成;白炽灯泡变
学生相互讨论,并推举代表发言。教师起引导作用。
设计思路:以上现象均为学生所常见的,所以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更易让学生明白物理从生活中来,学习它是有趣的,从而更大的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方法:举例分析)
新旧灯泡比较。用久的灯泡会变黑,灯泡不用,即使放了很久也不会变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使用的灯泡通电发热,钨丝吸热后才能升华。升华的钨气遇到冷的外壳放热凝华,附着在玻璃上。
冰花的形成。只有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才会形成冰花,为什么?这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远低于0 0C)放热,才凝华。
人工降雨。就是在云中撒播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遇到周围温度高的空气吸热升华,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或凝结,而产生降雨现象。
总结得出:升华需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设计思路:多举例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升华凝华的理解。
三.反馈练习
1.在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中有“霜降”这样一个节气,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霜是怎样形成的?霜“降”这种说法对吗?
2.自然界中的雾,露,雪都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思路: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应把课堂讲解、讨论、归纳结合起来,整理成文,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上课的效果,以便胸有成竹。在今后的教学中适时调整方式、方法。这也集中体现教学中的反馈原理。
四.作业布置
阅读“科学世界”————新闻“大漠中的故事”
问: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上哪儿去了?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可以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吗?是熔化吗?为什么不是?那它究竟是什么物态变化呢?
设计思路:利用新闻引入,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理现象,而且我们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它,即使权威的报纸也可以。甚至你还可以对它有所怀疑。
年 级
八年级
课 题
升华和凝华
课 型
新 授




知识
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热水、冷水、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问题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教师根据学生所举的例子得出,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
指导学生: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后,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
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碘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碘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
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
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固体

液体 气体
学生思考,举例
学生将物态变化图示补充完整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
学生回答,说明理由,固态碘放入热水中变为碘蒸气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的猜想
利用图示将物质三态六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类比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分析现象,培养能力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樟脑丸变小了
灯泡内壁发黑
霜是怎样形成的
固态清香剂消失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三、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
干冰的用途例如:
1、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运输中食物降温,防止食物腐料变质。
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这是凝华过程,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变成水滴,这是熔化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4、现代医学“冷冻疗法”,使部分组织(如疣子)迅速低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效果。
四、知识拓展
1、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2、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课堂小结
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物质三态六变
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灯泡内壁发黑,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学生了解干冰及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通过知识介绍扩大学生知识面,更多了解干冰升华吸热的用途,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产生强烈的水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课内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3.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4、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仿佛仙境一般,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A.某种燃烧物所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霉” ”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形成的“雾”
5.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拢的人造“雪景”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会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
课外作业:思考:
1、雨、雪、云、雾、露、霜、冰雹形成过程中包含哪些物态变化?
2、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3、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2、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需要放热
3、 举例
4、升华吸热的应用






升华和凝华
课前复习:
1.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熔化要 热。
2.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凝固要 热。
3.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汽化,汽化要 热。
4.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液化,液化要 热。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自主学习:
升华和凝华
物态的变化并不总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或者气态、液态、固态的顺序进行,有的时候,有些物体的物态变化也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进行。在热学上,物体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叫做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叫做凝华。
升华或凝华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在严寒的冬天,洗后的衣服挂在室外,由于气温在0 ℃以下,湿衣服上的水很快就结为冰。尽管这些冰不会熔化,但时间长了,衣服还是会干的,这就是因为冰升华为水气跑掉了。放置在衣箱里的卫生球或樟脑块,会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只剩下一些黑色粉末状杂质,这也是升华现象。天和秋冬早晨出现的霜,这是在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由水蒸气直接凝固而成的,是一种凝华现象。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升华现象很不明显,只有部分固体物质容易升华。在生产中,人们常常用升华的方法来提纯一些容易升华的物质。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就是利用升华的方法来提纯樟脑、碘、硫等物质。
1、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 固态直接变为??????????? ,这种过程叫做升华。
2、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 气态直接变为????????????? ,这种现象称为凝华。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3、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4、烧杯壁上碘的结晶体是有???????? 态直接变为 ??????????态,这一过程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放出了热量。
【联系生活?? 知识拓展】
1、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也会干。?????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吸热或放热)
2、刚从冰箱内那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吸热或放热)
3、白炽灯用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吸热或放热)
4、冬天,松花江两岸的树上形成美丽的雾凇。???????
属于???? 现象,这一过程??????? (吸热或放热)
练习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练习2: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当堂训练:
1. 物质从 态 变成 态叫升华。
2. 物质由 态 变成 态的现象。
3. 升华 热,凝华 热。
4、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北方冬天窗户结窗花、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霜、树挂、灯泡壁变黑、雾凇 是升华的:
是凝华的: ●物理阅读
水、水蒸气和冰三态及其转换
  水是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当它受热的时候,会变成气体散逸到空气中,这种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叫做水蒸气,这个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当液态水遇冷且温度降到0°C以下时变成固态的冰,这个过程叫做冻结。在某些情况下,水到了0°C以下还保持液态,叫过冷却水,过冷却水在雨、露、霜、雪的形成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当冰遇热而温度达到O°C以上时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熔化。在某些情况下,冰可以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当温度高于O°C时,气态的水蒸气遇冷而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华。当温度低于0°C时,水蒸气遇冷而直接凝聚成冰晶,这个过程叫凝华。
  通过蒸发、冻结、熔化、升华、凝华、这些物理过程,可以把地球上的水从这里搬到那里,从一种状态转变到种状态。雨、露、霜、雪就是通过在大气中发生的这些物理过程而产生的。
露、霜、雾、雨、云、雹和雪的成因
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云:(液化、凝华)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气的,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微小的颗粒,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液化)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露:(液化)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地面上草、木、石块等固体由于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空气温度的下降,当草、木、石块等物降到某一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时,则有水珠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露。
霜:(凝华)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出现在地面上。当露点低于0 ℃时,则水蒸气直接凝华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霜。人们有这样的经验:有风或有云的夜间不会有霜有露,这是由于有风时地面的空气不易达到饱和;有云时也有热量辐射到地面,地面温度不易达到露点的缘故。
雾:(液化)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离地面稍远的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的。
雹:(凝华、熔化、凝固)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 ℃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落下,这就是可怕的冰雹。
雪:(凝华)如果露点低于0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了。
什么是干冰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如制造冰淇淋。“干冰”还是良好的保鲜剂。鱼、肉和其他易腐烂的食物装船运送几千里远,可用“干冰”保鲜这些食品.鸡蛋用“干冰”冷冻保鲜几乎是无限期的。把玫瑰花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花蕾可保持三天不开花。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闷热的夏天迟迟不下雨,就可将装有“干冰”的炮弹射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这是由于“干冰”气化吸热,促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造成了人工降雨。
云雾产生诺贝尔奖
1894年秋天,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在苏格兰一个山上度假。山顶上经常云雾缠绕,变幻万千,游客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威尔逊却突发奇想,要在实验室里制造云雾。
回到实验室,威尔逊研究归纳了产生云雾的条件:一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处于饱和状态,否则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另一个条件是空气中要有一些“凝结核心”,通常,空气中的尘埃起凝结核心的作用,这些微小颗粒上面经常聚集了一些电荷,这些电荷会将过饱和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无数直径很小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构成了云雾的雾滴。
作为物理学家的威尔逊,除了弄清楚云雾的生成条件外,还想能否利用这个发现来研究物理现象呢?威尔逊在一个干净的瓶子里(即里面没有任何凝结核心)形成过饱和蒸气,这时如果有一个带电的微观粒子闯了进去,那么在其周围会凝结成一个雾滴、随着粒子的运动,在其运动轨迹上,就有一连串雾滴组成为一条径迹,这样,就把人们闭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人眼能看见的由一连串雾滴组成的径迹.威尔逊发明的这个装置叫“云室”,他因这项发明而荣获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课件13张PPT。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复习固态 气态 液态 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吸热放热1、 同学们已经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呢? 冰水水蒸气熔化汽化?2、下面我们来做二个实验:
1)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当固态的碘变成碘蒸气充满试管后,停止加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凝华小结:2、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 )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的樟脑片(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最后不见了,这就是 一种升华现象。内表面3、碘变成碘蒸气,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4、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5、 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 )现象,而钨的蒸气又在灯管壁上产生( )现象的缘故。6、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托气氛,舞台上形成的雾是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以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粒。还可以利用干冰来冷藏食物、人工降雨等。升华和凝华现象:小结 固态气态 液态 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吸热放热雪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形成小冰粒,这就是霜。雾凇1、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
2、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热现象中的哪一种?雾( ),露( ),霜( )。
3、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成冰,这是( )现象,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 )变为水蒸气。
4、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 )现象,而钨的蒸气又在灯管壁上产生( )现象的缘故。
5、秋天瓦片上的霜是( ),在这个过程中要( )。凝华内液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升华凝华凝华放热比一比,看谁做的最棒!1、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托气氛,舞台上形成的雾是( )
A、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小液滴。
C、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以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粒。
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固现象。DA 多动一下脑筋,你会成功的!课件8张PPT。
四 升华和凝华
1.提出问题:碘是怎样变成气态的呢?2.进行猜想3. 设计实验方案:a. 如何使固态的碘变成气态的碘呢?b.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什么呢?物质状态的转变灯丝的材料是钨。
钨的熔点是3410摄氏度。
灯丝的工作温度是2000-2700摄氏度。1、灯泡为什么会变黑?2、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烧黑的灯泡看见这只灯泡,你发现
什么了吗? 谢谢!课件13张PPT。
升 华 与 凝 华放热放热吸热吸热固态液态气态液化熔化汽化凝固??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知识回顾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冰的升华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飞机播洒干冰降雨人工降雨把干冰撒入冷云层中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液化小水珠人工降雨剖析图小冰粒变大而下降人工降雨剖析图下降暖流遇到暖流熔化为雨点降落人工降雨剖析图人工降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液化雨遇到暖空气后,冰晶溶化,液滴增大,形成雨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烟雾。
(离干冰比较近的地方的水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固态液态气态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凝华 (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 (吸热)物质状态的转变云雪露雾雨霜(液化)(液化)(液化)(液化)(凝华)( 凝华)常见的自然现象thank you 课件10张PPT。放热放热吸热吸热固态液态气态液化熔化汽化凝固??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复习回顾四 升华和凝华 请认真阅读想想做做内容,边阅读边按要求同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冰花是如何形成的?
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思考: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使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小冰粒小水滴干冰( )( )( )固态
冰液态
水气态
水蒸气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归纳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思考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雾雪霜露云雨2、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的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