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0 19:5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部落势力 B.德才兼备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倡“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民族融合
3.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由此可见,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重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西晋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农业发展优于北方
4.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描述某官职:“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官职设置于(  )
A.宣政院 B.军机处 C.市舶司 D.锦衣卫
5.有学者说“思想家们的议论和主张远不是那样完满,存在着软弱性、空想性和不成熟性等种种弱点……遭受暂时挫败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过他们的奔走呼号,终于在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这一历史事件(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6.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2023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稻作公园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石像揭幕仪式。石像纪念的人,为解决人类温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8.13世纪英国黑尔斯庄园的法庭档案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农民丢了一头黑母牛,他在领主的牛棚里发现了自己走失的牛,但领主却拒绝归还,这个农民就向庄园法庭起诉了领主,法庭判定领主要归还该农民的牛。这个案例说明了(  )
A.庄园法庭根本上维护佃户利益 B.领主特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C.庄园法庭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D.佃户是庄园法庭的主持者和决策者
9.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高铁营运里程超过4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高铁客运量也是数一数二的。追根朔源,推动“铁路时代”到来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C.富尔敦发明蒸汽轮船 D.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10.“信息时代知识炸,足不出户知天下。QQ微信和扫码,衣食住行智能化。”推动现代社会出现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航天技术 B.生物技术
C.合成材料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
11.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和人民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其中经济改革措施如下: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僇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商鞅铜方量: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统编历史教材
材料二
汉文帝时,放纵豪民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控制了海岸煮盐,邓通(汉文帝宠臣)独占了西山铸钱,吴王、邓通的钱遍布天下,所以才有了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错币》
材料三
中原人民把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带到江南,遂迅速改变了江南“火耕水耨”的落后面貌,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江南地区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区,并且由于这个地区具有远比北方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故发展非常迅速。
——摘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4分)
(2)为解决材料二出现的经济问题,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4分)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中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受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根据上述条款所分得的份地,农民必须以服役的方式,或以缴纳现金的方式对地主履行地方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材料二
到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1分)请简要评价该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1分)为什么说“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2分)
(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哪一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1分)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3分)
1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合作”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6分)
材料
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A C C B B D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
(1)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原因:①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②自然条件优越。③历代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12.【答案】
(1)历史事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等)
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原因: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等。
(3)做法: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维护农民的利益;以民为本;注重民生;调动生产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13.【答案】
题目:加强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论述: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人类还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需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要坚持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需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从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4分)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