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气候类型多样》表格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气候类型多样》表格式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1 07: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
(第2课时:气候类型多样)
课题 2.2.2 《气候类型多样》 单元 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关键要素,对地形、河流、海洋资源等其他自然要素以及人口分布、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都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对气候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起对中国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为后续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说明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状况,培养区域认知素养。(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说明我国各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和景观差异,培养区域认知素养。(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自然地理界线的意义。(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和主要特点,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运动、世界气候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中国气候奠定了基础。他们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气候类型特点,能够简单分析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等。然而,对于中国区域气候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于影响中国气候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重点难点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分布状况和景观差异。(重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难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我国最冷的城市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温故知新【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3—P35,读图2.6、图2.7和图2.8,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差异显著,在分布上有哪些特点?(2)影响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我国各地普遍暖热。②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③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学习活动二】温度带的划分【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6—P37,读图2.11中国温度带划分,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2.11观察:我国有哪些温度带,划分依据是什么?在图上找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看看大致经过哪些地区?读图2.11思考: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大致在什么位置?【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高寒区。温度带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③亚热带北界:秦岭-淮河,亚热带南界:北回归线附近。【活动探究】温度带的地区分布【问题引领】读图2.11观察:我国各温度带分布在哪些主要地形区?这些温度带对我国种植业及其熟制有什么影响?简要说出各温度带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熟制。小结归纳影响农作物熟制的主要因素。我国各温度带的地面植被有什么特点?我国各温度带对人居环境有哪些影响?【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寒温带: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地区;中温带: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暖温带: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热带:云南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见同步课件,略)影响农作物熟制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见同步课件,略)(见同步课件,略)【学习活动三】干湿区的划分【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7—P38,读图2.1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2.12观察:我国有哪些干湿区,划分依据是什么?(2)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哪些地区?(3)我国干湿地区的地面景观分布有哪些差异?说出各干湿地区的年降水量。(4)小结归纳导致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通常,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②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③(见同步教学课件,略)。④导致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海陆因素(夏季风)、地形因素(山脉阻挡)、纬度因素(南北差异)。【学习活动四】我国的气候类型【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9—P40,读图2.13、图2.14,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按照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空间组合,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这些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读图2.14,试描述北京、吐鲁番、广州、五道梁四地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3)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分别归纳我国5种气候特点。(4)(找规律)从上面的探究活动中,你发现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5)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小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地区具有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气温条件的不同,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此外,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天山等高海拔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②北京年降水量在400- 800毫米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吐鲁番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4毫米。冬春季降水较少,夏秋季降水稍多。广州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4-9月)。五道梁地处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大致在200-3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③(见同步教学课件,略)。④我国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⑤(见同步教学课件,略)。 回忆旧知,交流看法,回答问题。研读我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尝试分析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其主要地形区。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我国温度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培养读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和探究,了解影响我国干湿区划分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5页—40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我国的温度带、干湿区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通过地图观察,同学们学会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气候类型特点,如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等,最后还小结归纳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五个温度带四类干湿地区(3)五种气候类型(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5)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运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如不同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场等景,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培养了合作与探究能力,但仍有少数学生因基础薄弱或性格内向参与度不高,今后要加强个体关注,设计分层问题,让基础薄弱学生有机会参与回答,增强信心。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