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学习目标
知道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口号和影响,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自觉发扬早期革命先辈的革命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1
3
2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课程标准
孙中山(1866-1925)
学习重点: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
学习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跨越党派的政治偶像;
国家需要行动,他便行动于最前方;
民族需要思想,他便思考在最远处;
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以及继承者称其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你了解孙中山吗?
2025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观看《孙中山逝世100周年》视频
1、人物简介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0岁
14岁
18岁
1866年出生在广东翠亨村,一个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新式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香港学医
归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20至26岁
20岁进入香港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22岁考入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的前身)。26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考试成绩为“最优异”。
香港学文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出身于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从香港的医学院毕业后开始救人。
1岁
2、思想的转变
材料1: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2: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1反映了孙中山什么主张?
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
材料2反映了孙中山什么主张?
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适应客观情况
被压迫阶级夺取政权,
推毁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第一次转变:
医人
医国
第二次转变:
改革
革命
3、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发起:孙中山
时间:1894年11月
地点:美国 檀香山
宗旨:振兴中华
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此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
4、筹划广州起义
时 间
发起人
准 备
结 果
1895年
孙中山、陆皓东等
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铜像
广州起义前,陆皓东提出需树立革命旗帜以团结同志并号召响应,得到孙中山及其他志士的支持。陆皓东受命设计革命军旗,最终设计出青天白日旗(后来的国民党党旗)。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
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史坚如被捕牺牲。
张云被清政府刺客刺杀。
郑士良暴毙,疑被清政府下毒杀害。
孙中山等人被通缉,流亡海外。
面对战友们的陆续牺牲,如果你是当时的孙中山,你将如何选择?
1896.12
1897.7
1898.3
1899.3-7
常住大英博物馆潜心研读书籍,探求救国真理
赴加拿大,在华侨中进行革命活动
在日本东京进行革命活动
往返于日本的东京、长崎、横滨等地,宣传革命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相关史事
1896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使馆人员诱捕,后因英国政府干涉获释。此事在当时成为国际事件,各种报纸争相报道。他借此机会撰文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国际社会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
5、流亡海外
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驻美使馆人员绑架,险丧命。
1900年,在新加坡被告发,驱逐出境。
1904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拘留。1906年,在日本政府被驱逐出境。1908年,在越南被当局驱逐出境。1908年,在曼谷被勒令离境。
1910年,南洋英属殖民当局不许居留。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
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数据说历史——孙中山流亡海外
通过以上数据,能体会到孙中山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①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②天下为公、心系人民的博大情怀
③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1)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材料一: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二: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最美最宜之政体,莫过于共和。 ——《警世钟》
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么?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社会现实:材料反映了《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已经失去了独立性、自主性,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作者的主张:作者通过这段话表达了强烈的反清和反帝思想,认为应该反抗被外国列强控制的清朝政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自主。
课后活动
(2)群众基础: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3)组织基础
——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认真观察左图,思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范围广;
革命团体数量多;
相对比较分散
没有统一领导;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等。
怎么办?
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光复会,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组织成立,蔡元培任会长,是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开始武装反清
创兴中会
创兴中会总会
领导广州起义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成立同盟会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4)领导基础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提出三民主义
创立者
发动者
领导者
提出者
革命者
1.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2、成立概况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目的
时间
地点
基础
政治纲领
领导机构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满清统治者
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统一领导
同盟会成员合影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3、指导思想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平等和民选。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分化。
首要前提
核心任务
补充发展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
民
主
义
完整、系统的革命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3、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兴中会 对比项 中国同盟会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1894年
1905年
美国檀香山
日本东京
孙中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异同。
对比项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结合地图,说说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徽安庆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
2
3
4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907安庆起义
1906萍浏醴起义
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
1907广西镇南关起义
1、萍浏醴(lǐ)起义
(1)时间:
(2)领导人:
(3)地位: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4)结果:
(5)影响:
刘道一
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2、安庆起义
徐锡麟
(1873-1907)
秋瑾
(1875-1907)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结果: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失败
安庆、绍兴
“徐锡麟本可以是一个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却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了家庭,成为了一个义无返顾的旧民主主义激进革命家。”
——绍兴文史专家林文彪
秋瑾因起义消息泄漏被捕,被捕后,她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表达了当时革命志士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3.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黄兴;
失败。
牺牲的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时间:
(2)领导人:
(3)结果:
黄兴绝笔书
黄兴
视频:黄花岗起义
视频:2分30秒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刘道一
徐锡麟
黄 兴
秋 瑾
林觉民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材料研读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此次以限于资财,不能经营北方,只能就广州下手。八百人选定后,以费用不足,不能早集然宽犹未足,而被敌人严防,事泄人拿,不得不东,故此失败。 ——孙中山
没有军队的参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
参加人员少,缺乏群众基础
发动的条件不够成熟(准备不充分)
资金不足
依据材料分析武昌起义前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影响: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激起了更多人投入到反清革命斗争之中,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课堂小结
弃医从政
中国同盟会
策划广州起义
时间、地点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革命志士的奋斗
影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改良变法
建兴中会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暴力革命
流亡海外
1905、日本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核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政治纲领
地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革命党人秋瑾曾写下“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体现了革命志士( )
A.支持虎门销烟的决心 B.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C.创办洋务企业的热情 D.坚定捍卫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意志
课堂小结
1.(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
A.陈独秀 B.章炳麟 C.孙中山 D.陈天华
B
C
3.(2025·河南·中考真题)据统计,1894—1905年,类似兴中会的海内外革命团体共有60多个,这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群众基础
B
4.(2024·河北·中考真题)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