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能发育成蝌蚪,蝌蚪能生长成青蛙,长大了的青蛙又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青蛙的哪些生命现象( )
A.需要营养 B.繁殖 C.生长 D.生长发育和繁殖
2.小明取20只蚂蚁放在大纸盒中央,纸盒左侧边放5克白细沙子,右侧边放5克白砂糖。半小时后,他在右侧数到蚂蚁18只。在本次活动中,小明运用的探究方法是( )
A.多个变量和定性观察 B.单一变量和定量观察
C.单一变量和定性观察 D.多个变量和定量观察
3.除了显微镜外,我们探究活动中还经常使用其他实验器具,下列属于观察器具的是( )
A.放大镜 B.酒精灯 C.刀片 D.滴管
4.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激发了多少诗人、作家的创作灵感,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句。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生命现象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英国吉尼斯总部将“世界最高大的鸭嘴龙骨架”世界纪录认证证书授予在诸城发掘出土的“巨大诸城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高大的鸭嘴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有关生物研究采用的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研究生命的起源———推测法
B.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实验法
C.利用延时摄影记录花生的一生——观察法
D.了解西安市常见的传染病类型——调查法
7.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下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8.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
C.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可以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眼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对照实验法 D.模拟法
二、综合题
10.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繁殖和遗传与变异等。图中分别体现了哪种生命特征:
(1)A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2)B同一窝小猫肤色不同,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3)C蘑菇由小长大,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4)D鲸鱼喷出水柱,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5)E蚂蚁搬运食物,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11.在《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记录。
观察记录单
观察日期:2024.9.4 天气:晴 观察地点:教学楼前草坪 观察人:第一组全体成员
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及分布: 观察到的生物数量及特点: 1.马尼拉草,数量多,植株矮小,遍布草坪。 2.蒲公英36株,在草坪内分散生长。 3.紫薇树3株,花紫色,有淡淡的香味。 4.蚜虫大量,个体微小,集中分布在一株紫薇树的叶片下面。 5.蚂蚁70~80只,主要分布在长有蚜虫的那株紫薇树上,有些成行在树上爬行,有些在取食蚜虫分泌物。 6.蜜蜂1只,间歇停落在紫薇树的花上。
(1)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主要用到的记录方法有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用手触摸 B.用耳朵听 C.文字描述 D.绘制草图
(2)同学们通过看的方式感知到构成草坪的主要植物是 ,通过 的方式感知到紫薇树的花香。
(3)在观察结束时,蜜蜂飞走了,记录单中的蜜蜂 (填“应该”或“不应该”)删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A C B B B C B
10.(1)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
(3)生物能够生长
(4)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1.(1)CD
(2) 马尼拉草 嗅
(3)不应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