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0 21:19:10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基础达标 
1.小切口·歌谣 (2025泉州期末)下图《长城谣》是流传于秦朝的一首民间歌谣。据此推知,当时( )
A.修建长城耗费大量物力
B.秦王扫六合的雄伟气势
C.百姓深受秦朝暴政之苦
D.秦以农为本的政治举措
C
长城谣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注] 举,指养育;脯,指干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2025济南期末)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秦朝法律还规定,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说明( )
A.秦朝严刑峻法,法令严苛
B.秦朝注重社会治安的管理
C.秦朝重视家族邻里的团结
D.秦朝时团体犯罪现象普遍
A
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
A.加速统一,结束割据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B
4.学史方法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B.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C.秦始皇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
D.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D
5.跨语文学科 下面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跨语文学科 成语“破釜沉舟”最早见于《孙子兵法·九地篇》:
“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在实战中将之付诸实践的是( )
A.嬴政 B.陈胜 C.刘邦 D.项羽
C
D
能力提升 
7.(2025青岛期末)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以下对材料解读恰当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司马迁赞扬了陈胜革命的首创精神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大泽乡起义的打击
D.大泽乡起义失败是因为侯王将相联合剿杀
B
8.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贾谊认为是由于“仁义不施”;陆贾认为秦朝
“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
A.政治制度改革
B.农民起义频发
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
C
9.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其中原因。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陈胜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秦)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陈、吴奋其白梃,刘、项随而毙之。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戍守渔阳。……“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起义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
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1)材料一的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材料一的作者认为秦朝亡于暴政。(2分) 
(2)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秦朝亡于没有实行分封制。(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说明理由。(4分)
答案:材料一的观点正确。(1分)理由: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同时,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秦二世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因此秦朝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秦朝最终灭亡。(3分)
(4)观点论述 请阅读上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
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分)
答案:(示例)观点:要施行仁政,以德治国。(2分)
论述:秦朝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残暴的统治是不能长久的。国家的兴亡在于合理地治理国家,法制不能太过严苛,要实
行仁政,推广仁义,法治与德治并行。(6分)(共28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
新课引入
2
新知学习
3
课堂小结
4
随堂练习
5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有人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理由是什么?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又是什么 ?
千古一帝理由:
1.他灭了六国,统一了全国;
2.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字等。
新课导入
一、秦的暴政
表现1: 赋税沉重。
【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
材料2: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材料1: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田租即土地税,严重时到了“收泰半之赋”,即这些赋税加到一起要占去农民获物的三分之二。口赋是计口出钱,也就是人头税,以人口为征收对象……。杂赋是各色各样的临时征派……
——选自中国历史七上《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表现3:法律严苛
秦朝刑具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
●法律严苛 ●刑罚残酷
先是黥面(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
然后劓(yì)(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
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
又腰斩(拦腰斩断)
最后是醢(hǎi)(剁成肉酱)……。
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说一说秦朝的刑罚都有哪些,思考为什么说秦朝的刑罚残酷。
枭首:
将犯人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
定杀: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又称活埋或坑
车裂:五马分尸
绞: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死刑
黥刑:
也叫墨刑,是在犯人脸上刺字
劓刑:割去犯人的鼻子
刖刑:斩去犯人的左右脚,或
左右趾
肉刑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
秦代刑具
法律严苛,统治暴虐。
一人有罪,全家、邻里或有关之人同受刑罚。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
连坐
族诛
一、秦的暴政
表现4:“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图(清)
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
将提出非议朝政的 460 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
那么这些压迫在秦始皇去世以后有没有得到一些改观呢?
一、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表现5
秦二世更加残暴
指鹿为马
杀死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赋役愈加沉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勾结,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
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
诛杀兄弟、姊妹22人、
任意屠杀文武大臣、
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统治阶级(地主)
被统治阶级(农民)




剥削
被剥削
阶级矛盾
可调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不可调和,阶级斗争,农民起义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
依据材料,说一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
材料研读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原因: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建立的政权:“张楚”政权
结果:起义失败,陈胜、吴广被杀害。
二、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起义形势图
过 程:
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起义军不断壮大
直逼咸阳
在骊山与秦军交战
失 败
大泽乡起义
结合教材P64“各路反秦势力”史事研读
找到渔阳的位置和陈胜、吴广起义及建立政权的根据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
“伐无道,诛暴秦”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虽然陈胜、吴广失败了,但他们引发了全国性的反抗暴秦的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意义
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有人说:“如果天不下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不同意。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秦始皇、秦二世统治暴虐,赋税沉重,人民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农民遇雨误期是起义爆发的导火索。即使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项羽与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示意图
(1)背景: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2)交战双方:
项羽——秦国章邯、王离
(3)结果:
项羽歼灭秦军主力
(4)特点:
以少胜多
成语典故:破釜沉舟
项羽
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跟随叔父项梁起兵。
三、秦朝的灭亡
根据材料,项羽是哪里人?该材料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典故?
材料: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史记·项羽本纪》
楚地人,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破釜沉舟。
2. 入关咸阳:
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
三、秦朝的灭亡
相关史事: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秦朝的速亡能够对当今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古今联系
(1)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但仅有法律不足以维系社会的长治久安,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文化引导来凝聚社会共识。
(2)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政府应始终关注民生,倾听人民的声音,确保政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3)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鼓励思想自由和学术争鸣,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你认为下列哪些举措与秦朝速亡有关联?试在□中画“√”
行郡县制 □
统一文字 □
焚书坑儒 □
统一货币 □
修建长城 □
强征赋税 □
严刑苛法 □
修骊山陵 □





【探究学习】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
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
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秦亡其政而非亡于制
汉承秦制改其政
三、秦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赋税、徭役、兵役严重
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残暴的统治
时间
原因
地点
结果
意义
项羽巨鹿之战
刘邦率军直入咸阳
公元前209年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大泽乡
失败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记忆口诀
秦朝暴政民愤激,戌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
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
随堂练习
基础练习
1.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  )
A.刑法极为严酷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社会治安混乱
A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的(  )事件。
A.盘庚迁都
B.商鞅变法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C
→公元前356、公元前350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进阶练习
3.传统观点多认为秦朝灭亡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吏治败坏;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地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也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  )
A.有且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
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有说服力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逐渐偏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C
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将军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记述历史事件是( )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 楚汉战争
5.《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D.得到了广泛响应
6.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
A.政治制度改革 B.农民起义频发
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
C
C
D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二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末的什么社会现象 可以看出这种社会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无联系 为什么
(3)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1)秦的暴政。 兵役、徭役繁多,租税沉重,“焚书坑儒”。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