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中,理解“军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出文章的四件事。
3.结合资料,关注李大钊被捕前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资料,关注李大钊被捕前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的查找。
教学过程:
一、前后勾连导入新课
导语:课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去了解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视频,你知道他是谁?他的理想与志向是什么?
解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革命先驱,去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回忆录。读题。你知道是谁在回忆?(李星华)她回忆谁呢?(李大钊)李大钊是李星华的——父亲。课前我们查阅了李大钊的资料,对他你有了哪些了解?请你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指2—3名学生说)
过渡:是的,看,毛主席曾说——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师(齐读)
江泽民总书记也说——李大钊同志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指生读)
胡锦涛总书记说——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指生读)
习总书记说——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下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指生读)
二、出示新词检查预习
导语:那李大钊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竟会受到中国几任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星华女士一起,走近她的回忆,请打开课本60页。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这些词语谁来读?(出示新词,指读)
幼稚 含糊 避免 严峻
苦刑 匪徒 僻静 军阀
重点:理解“军阀”(指拥有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文中指以张作霖为首的占据一方的反动势力。)
三、借助时间梳理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字词都没问题了,那你知道课文中的十六年前,具体指的是哪一年呢?(1927年)
从哪知道?(第一段)是呀,课文第一段就告诉我们(出示,齐读)
1927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课前你了解到哪些资料?
思考:在这一段里,你了解了些什么?
预设1:知道了李大钊是在1927年4月28日被杀害的。(顺势理解“被难日”——因重大灾祸丧失生命的那一天。)
过渡:4月28日是父亲被杀害的日子,作者不仅在开头写到了这一天,同样在——结尾,也写到了这一天,开头与结尾——首尾呼应(相呼应)。那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天呢?
预设:突出了作者对这一天印象深刻,体现了对父亲的怀念,也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预设2:“永远忘不了”——作者对这一天记忆深刻。(是呀,这一天距她写这篇文章已经十六年了,那她是哪一年写下这篇文章的?(1943年)过去了整整十六年。。
小结: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把作者的难忘、怀念读出来。
(二)梳理时间节点:
过渡:同学们,对于六年前发生的事情,你还记得吗?是呀,我们都不记得六年前发生了些什么,可李星华女士却对十六年前的回忆却是那么清晰。她不仅仅记住了4月28日,还清晰地记住了十六年前的哪些时间节点呢?请你默读课文,去文中圈划时间节点,并完成表格填写。(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一:默读课文,圈划时间节点,完成表格。)
交流并完成表格:(指一名学生说)
序号 时间节点
1 那年春天
2 4月6日
3 十几天过去了
4 4月28日(课件出示)
小结:这些时间节点都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梳理主要事件
导语:十六年前的每个时间节点,作者都记得清清楚楚,那这些时间节点里,在她的父亲李大钊身上又发生了哪些事呢?请你1.再次默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2.四人小组讨论,概括这些事件并写在对应的时间节点上。
交流汇报板书:
那年春天——李大钊烧掉书籍、文件;坚持工作
4月6日——被捕
十几天过去——被审问
4月28日——被害
过渡:这些事件,也都是——十六年前的回忆。那现在看着板书,你能来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些什么呢?(指生说)
四、品析言行悟品质
导语:下面就让我们就走1927年的那个春天,去看看父亲被捕前的情形。先来看学习提示。(出示篇章页)这个单元要求我们“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在边上做好批注。(学习提示三)
汇报交流:
1.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指生回答,相机点评)
(重点:1.抓住人物语言感受父亲语气中的严厉。从中体会父亲严守党的秘密,同时也是保护家人;2.抓住“慈祥与含糊”发现对比,抓住“一向、从没有、更没有、总是耐心”体会父亲的慈祥。对比朗读。从中体会作为父亲的慈祥以及作为革命者忠诚革命事业的品质。)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李大钊作为父亲的慈祥以及作为革命者的忠诚。还找到了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人物品质?
2.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评。重点:抓住“坚决”体会父亲立场坚定,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抓住“常对你说”体会父亲坚守的决心;抓住“我哪能离开呢?”体会反问的强烈语气和父亲不顾安危坚守工作的决心。)
引导: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还坚决不肯离开呢?(局势越来越严峻)什么是严峻?(紧张、危险)从哪看出局势越来越严峻?(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不得已烧毁文件、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 再补充资料(作业本P41页)
思考:看了这段资料,你对李大钊的处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过渡:是啊,李大钊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但却始终不肯离开,你又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指生说并写到作业本第42页<写不写视时间而定>)
五、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十六年前发生在父亲身上的重要事件,也抓住了父亲被捕前的语言、神态等,认识了一位崇高的革命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去关注人物细节,体会人物品质。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级的回忆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 4月28日
烧掉书籍和文件 被 捕 被 审 被 害
坚守工作
慈祥
忠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