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 二则 学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文言文 二则 学弈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1: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文言文二则----《学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对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并能背诵文。
2.能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文言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容。
3.体悟课文所讲的道理,学习课文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表达方法。
二、重难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语境中理解“之”的意思;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组解读,揭题导入
1.出示单元篇章页及目录,明确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
2.揭示课题:《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理解课题:学弈,就是学下棋;弈,指的是围棋。两个人下围棋,叫“对弈”。
3.了解这个故事的出处及其作者。
PPT呈现:孟子,名轲,春秋战国时期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二)方法回顾
1.头脑风暴: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文言文。
2.根据问卷星前测,出示文言文学习方法统计图。
3.师总结:本单元我们利用这些方法,学好小学课本里最后两篇文言文。
(三)学法迁移
任务一:读——读好文言,熟读成诵
1.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难读字音(如“鸿鹄”“弓缴”)。
2.指名朗读,指导正音:缴、弗、为
3.根据前测,指导难读句子停顿:
预设:惟/弈秋之为听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4.练习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读一读。指导:反问句上扬、语气助词的重读。生齐读。
5.尝试熟读成诵。读出情味,读出场景。
(1)《学弈》中的故事有几个人?--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借助注释补充了解弈秋:弈秋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围棋高手,被称为围棋的“鼻祖”。“弈”是他的技能,“秋”是他的名字,把技能加在名字前面,就是对他极大的尊重,如--泥人张,刷子李,师者张。
弈秋在这三个人里是什么身份?(老师)还有两位是他的--学生。
“使弈秋......而射之。”
根据两位学生的不同表现,分别读出肯定和否定态度。(板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2)填词诵读,尝试背诵。
任务二:解——理解文意,感知寓意
1.以“之”字撬动全文理解。
这句话中有好几个“之”,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完成课作练习。
“之”字明白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图示辅助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经过、结果。
3.是什么原因导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顺着文章结尾,分析原因,续写你的观点。出示辅助素材:已学过关于学习态度的名人名言。
任务三:写——语言运用,习得方法
1.其实,在原文中,还有一句话,表达了孟子的观点:今夫①弈之为数②,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参考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下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技巧,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到的。
(2)这句话与文章是什么关系?(总起--提出观点)那么,刚刚同学们写的观点与文章是什么关系?(总结观点,首尾呼应)
(3)运用正反事例对比的论证方法:既然是说明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的道理,那我不像课文这样写,更简洁一些,可以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诲人弈,其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终有所得。
2.师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论证一个观点应该是怎样的过程----提出观点-具体事例来证明-总结观点(具体事例最好是正反事例的对比)。
3.拓展练习: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专心致志”或“三心二意”导致不同结果的经历?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仿造写一写,可以尝试用古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