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4: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铺”等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3.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能仿照课文句式,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增强发现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感知美
1.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在《古诗三首》中感受到了诗中秋景之美,请跟随老师进入古诗配画,边欣赏边背诗。小结:在诗人眼中,秋天是如此美丽而生动。
2.同学们,在你眼里,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吗?(自由答)是的,金秋时节,处处是风景,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她的美。
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第五课,去发现身边秋景之美。读课题,注意读紧凑,再读一次。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其中有两个要写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宽窄和笔画穿插。
4.再读课题,说说金色巴掌是什么?(梧桐叶)这就是梧桐叶,多像小朋友的手掌。我们在《树之歌》里还学过这么一句,读:梧桐树叶像手掌。这个题目里就藏着一个比喻句,请你再美美地读一读题目。
任务一 读词赏句,发现美
初读正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2.这是课文中生字多、句子长的一段话,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别读,正音)
3.“粘”这个字是多音字,在字典里有“zhān”和“nián”两种读音,请你判断一下,在课文中,它读哪个音?(在文中表示的意思是:黏的东西附着在别的东西上,由此判断读音是“zhān”)
4.小结:当我们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时,可以通过查出它的意思来判断,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5.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秋风吹过,落叶纷纷扬扬飞来,带来了这些词语,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二)词串入境
1.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词组,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齐读)
2.现在,把它们变成诗,男女合作读,男生读上半段,女生接下半段,读出美感和诗意。
任务二 入情入境,理解美
(一)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同学们,这里有一些梧桐叶,请看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有黄色的、绿色的、半青半黄的、红色的……)颜色真多,可是都没有课文中所说的“金色”。
2.金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的黄)文中的梧桐叶为什么会是金色的?(有阳光的照耀)
3.来欣赏一下阳光下的梧桐叶吧,是什么颜色?(金色的)所以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就明白了为什么梧桐叶变成金色了。
4.可是课文中没有提到“阳光”二字,哪些语句告诉你们,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预设回答: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都有答案)
5.哪里让你觉得阳光很好?(“明朗”这个词给人感觉阳光明媚)你怎么理解“明朗”这个词?
①组词法:明亮、晴朗。
②偏旁表义:“日字旁”“月字旁”都表示光亮。
6.老师从字典里查出了明的意思和朗的意思,都表示“明亮”,而整个词的意思也是“明亮”。由近义字组成的词语我们以前学过很多,你能回忆一下吗?(温暖、奔跑、死亡……)
7.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请从这句话的前前后后找一找,还有哪些字词里藏着“太阳”?(放晴、亮晶晶、映着)这些字里,都包含“日”字。有太阳、有光,才能让水洼亮晶晶的,也才能映出一片蓝天。
8.让我们走进这明朗的画面中去,一起读一读这三段话。
(二)任务驱动推荐美景
身边的秋景也能够入画,秋日画展请我们推荐身边的最美秋景,老师第一个想到了雨后的小水洼也别有一番美丽。谁能帮我说说推荐词?(按照出示的格式进行推荐。师引导学生想象水洼在太阳的映照下,会呈现怎样的光亮,水洼里可能会映照出怎样的秋景。)
书写生字 摘抄句子
1.希望同学们都能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身影。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把生字写美。
2.课文中有三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组成的词语:规则、院墙、排列。重点看“规”,“夫”做偏旁以后,书写发生了什么变化?(变瘦、捺变点)还要注意与右边的“见”有笔画的穿插。一起来写一写。“墙”笔画较多,注意笔顺,先看一次动画演示,跟着老师一起写。其他字,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认真书写两次。
3.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推荐的美景,这些美景就是通过优美的词语传达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你刚刚画出的喜欢的句子,然后选择一句最美的,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4.个别分享,提醒抄写格式和标点符号占格。
【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回顾旧知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过渡:上节课,我们发现了小水洼倒映出的秋景之美,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走一走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任务一 入情入境,推荐美
1.独学:默读5-11自然段,画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推荐理由。合学:和同学分享,交流感受。
2.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被这三段话吸引了,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老师这边有三幅插图,你能把图片和文段一一对应吗?用你的手势告诉我。
3.接下来让我们依次来感受优美的画面。谁喜欢第六自然段的描写?请分享你的推荐。
①比喻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水泥道上铺满梧桐叶是什么样呢?通过图片来欣赏一下。再来看看这漂亮的印花地毯。有什么感觉?(自由表达)这比喻多生动,多美!
②这块地毯印着落叶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直延伸到远方……多么有意境的一种写法。想象一下,作者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就像在用摄像机由近到远地拍摄整个水泥道,拍下了整个水泥道的远镜头。
③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段话。谁来挑战读出美感?(个别读,指点,齐读)
4.在第七自然段中,你也能找到比喻句吗?(个别读句子)
①你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熨帖)你能联系上下文给大家说说它的意思吗?
②提醒学生想象梧桐叶贴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会是怎样的状态,进而联系第五自然段“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一处及下文“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一处,理解熨帖指的是树叶紧紧贴在水泥道上,不留缝隙。
③再来看看图片,对词语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5.你能用上刚刚的方法理解“凌乱”这个词语吗?(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理解;联系生活理解:东西摆放得很乱,不整齐;借助插图)
6.叶子如此杂乱,作者却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这是为什么?(这是大自然的天然的美)
7.这一段,作者把镜头拉近,聚焦梧桐叶,进行了特写,写出了水泥道的凌乱美。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这种美。
8.在这么美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我,也走出了动感之美。谁来读一读这段话?(个别读)听出来了吗?这段话里也藏着一个生动的比喻句,一起读出来。
9.小鸟在叶丛间蹦跳唱歌,其实就是“我”在蹦跳唱歌,说明“我”心情怎么样?(愉快)现在想象你就踩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任务二 留心生活,发现美
这条水泥道上的美是谁创造的?(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作者前后两次提到这句话,这就是首尾呼应。
“我”应该是每天都要走,以前也肯定有过风雨过后去上学的经历,可是为什么第一回觉得水泥道很美?(这一次用心观察,发现了大自然的美)
让我们看看大作家汪曾祺爷爷笔下的《自报家门》,他的家门口有怎样的美?(街市热闹繁华之美)
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并记录身边的美。(播放视频)秋天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有没有美的发现?选择一个场景,用几句话写一写吧。(学着课文的样子,运用比喻手法,展开想象写一写)写完以后,还要配上图画,参加我们的秋日画展。
板块四 书写指导
选择个别难写字范写。(印、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