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课外诗词诵读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感悟诗的意境,
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仙”。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好饮酒作诗,一生漫游四方,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 。
著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品有《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与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
壹
诗歌诵读
目标:在诵读中体会情感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知背景,定基调]
要求:
(1)认真听本文的音频,注意听语句的节奏、停顿和重低音;
(2)采用七言诗“二、二、三”基础节奏,地名需强调,突出空间转换 。
(3)感受诗歌整体的情感变化。
朗读全文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语气轻柔、舒展
柔和、婉转
语气转为明朗、坚定
尾句放慢深沉、含蓄
贰
梳理诗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叁
文学理解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二句从“峨眉山月”写起,描绘了峨眉山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上的清丽景色,点出了远游的时令——秋天。三、四句记叙了展现了诗人乘舟顺江东下、千里行旅的图景。
2.请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动静结合,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行船之快,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3.赏析“入”“流”两个动词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行船之快,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的“君”指谁?“思君”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君”一词是这首诗的诗眼,集中表达了诗人对峨眉山月亮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这首诗是借月亮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5.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连用五个地名有何作用?
五个地名依次为: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通过地名的递进式串联,展现从蜀地到长江中下游的千里行旅图,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肆
主旨归纳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邢州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乐家,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
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感悟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无常,培养家国情怀。
走近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简介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他乡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诵读感知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 宅里 寻常见,
崔九 堂前 几度闻。
正是 江南 好风景,
落花 时节 又逢君。
略带追忆的怅惘
语速平稳,略带怀念
语速放缓
明显放缓
疏通文意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词释义
经常。
唐玄宗的弟弟。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唱歌。
译文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听到。
疏通文意
诗词释义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暮春,阴历三月。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译文
指的是李龟年。
内容探究
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这两句诗用语很轻,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诗人表面上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早年的相识之景,实则是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
1.赏析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内容探究
“落花时节”既写了风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点明了二人重逢的具体时间。又暗喻了个人身世之悲(他们就像飘零的落花,年迈衰颓,漂泊江南),隐喻着对大唐盛世繁华消逝的时代悲剧的慨叹。诗中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这两句诗中,“正是”和“又”两个词一转一跌,蕴藏着无限深沉的悲哀和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人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2.赏析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板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
说明太平盛世
追忆往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
末句抒情
深沉的家国
情怀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