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重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1.给加点字注音。
学弈( ) 鸿鹄( ) 弓缴( ) 弗( )若之矣( )
弗若与( ) 盘盂( ) 沧( )凉 孰( )为汝( )多知乎
2.朗读课文。(句子节奏划分,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3.背诵课文。
4.对照课文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一)读课文《学弈》,在疏通句子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采用对比的方法,交代了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而效果不同?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在疏通句子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小孩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何种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2.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
3.“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阅读链接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则被称为“亚圣”。 《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
2.《列子》书名。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3.《列子·汤问》中的经典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薛谭学讴》《伯牙鼓琴》(《高山流水》)《纪昌学射》《妻不识夫》《周穆王西巡》《造父驾车》《疑邻盗斧》《扁鹊治病》等。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一心以为( ) 为( )是其智 学弈( ) 鸿鹄( )弓缴( )
弗若与( ) 盘盂( ) 沧( )凉 孰( )为汝( )多知乎
2.尝试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
⑶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⑷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6分)
⑴使弈秋诲二人奕
⑵思援弓缴而射之
⑶孰为汝多知乎
⑷虽与之俱学
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⑹及其日中如及其日中如探汤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使奕秋诲二人奕 。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
⑷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⑸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⑹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课件10张PPT。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山东省东平县大羊镇中学 李鹤1.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重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难点)
学习目标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四.再读课文,归纳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的问题,然而孔子却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事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
六.词语解释:8.大如车盖
1.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3.及日中则如盘盂
4.日初出沧沧凉凉
5.及其日中如探汤
6.孔子不能决也。
7.孰为汝多知乎? 古代车上形圆如伞的车蓬
辩论、争论 原因、缘故 认为 刚刚,初始 离
正午
到 盛物的器皿 寒冷的意思 形容清凉的感觉
等到 把手伸向热水里 热水 判断
谁 你重点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两个小孩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何种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一个小孩:从视觉的角度;另一个小孩:从感觉的角度。2.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
3.“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知识补充:
《列子·汤问》中有哪些故事? 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A.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B.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C.孔子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薛谭学讴》《伯牙鼓琴》(《高山流水》《纪昌学射》《妻不识夫》《周穆王西巡》《造父驾车》《疑邻盗斧》《扁鹊治病》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读课文谈收获: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当堂达标:
一.词语解释:
1.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3.及日中则如盘盂
4.日初出沧沧凉凉
8.大如车盖
二.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三.回答问题:
文中的两个小孩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何种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课件9张PPT。文言文两则
(《学弈》《两小儿辩日》)
东平县大羊镇中学 李 鹤1.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重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难点)学习目标学弈
(《孟子·告子》)一.文学常识积累:孟子及《孟子》简况(参考课本)
二.给画线字注音:
学弈 鸿鹄 弓缴 弗若之矣 弗若与
三.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的停顿: yì hú zhuó fú yǐ yú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一心以 为 ( ) 为 ( )是其智
五.结合课后注释疏通全文。
六.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 wéi wèi 《学奕》通过写两个人同在奕秋的教导下学下棋,而结果却不一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学奕》结构图: 学 弈一人
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成功思援弓缴射鸿鹄失败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句子翻译及词语解释:
1. 词语解释:
⑴通国之善 弈者也
⑵使弈秋诲二人奕
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⑷一人虽听之
⑸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⑹思援弓缴而射之
⑺虽与之俱学
⑻弗若之矣
⑼为是其智弗若与
⑽曰:非然也全国 善于、擅长 下棋
让 教导 其中 心思专一,精力集中地做事 只
虽然 指弈秋的教导
认为 天鹅 来到
想着 引、拉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然 他,指前一个人 一起
不如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 因为 他的,指后一个人 不如
语气词,同“欤”,相当于“吗”
不是这样的 2.句子翻译:
⑴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判断句)
⑵使奕秋诲二人奕 。
⑶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⑷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⑸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⑹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
3.课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有天鹅就要飞来,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他)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效果却不及那个人。难道是因为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课文阅读训练:
一.思考并回答问题:
1.文中哪句话采用对比的方法,交代了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而效果不同?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3.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4.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二.完成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1.为是其智弗若与? 2.通国之善弈者也。 3.使弈秋诲二人弈 4.其一人专心致志 5.惟弈秋之为听 6.一人虽听之
7.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8.思援弓缴而射之 9.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为是其智弗若与?通国之善弈者也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的
的教导
弈秋的教导
天鹅
他,指前一个人 多义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