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一部分 课前预学
秦灭六国
1.条件: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经过(商鞅变法)具备统一(实力)秦王嬴政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2.策略:秦国采取(各个击破 )的战略方针
3.建立:公元前(221 )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影响:结束(分裂混乱)局面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措施
2.影响: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文字:制定(小篆)为通用文字
2.经济:以(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还统一(度量衡)
1.建立: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之下设“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统一中国
3.交通: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4.军事: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二部分 新课学习
新 课 引 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此时的中国二字的含义还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天下四方的中心地区。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有了更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含义,统一成为时代的趋势。
一、秦灭六国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与威县交界),祖籍莱芜(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一、秦灭六国
1.条件
材料一: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人民希望天下统一。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材四:秦国所以能灭掉六国,下列三条,大约是最大的原因:(一)秦国和戎狄竞争最烈,以磨砺而强。(------和楚竞争的“黎”“越”二族,和齐竞争的莱荑,都不是强敌,比不上犬戎)(二)秦国所据的地势,和商周先世是一样的。(从这地方出函谷关攻山东,出武关攻南阳襄汉。都是上流之势。秦国攻楚的路,和楚国先世拓土的路,也是一样。)(三)秦国开化较晚,所以风气朴实,国力较六国为充足。(只有新近于文明的野蛮国家,最为可怕,秦国就属子这一种。)
——吕思勉《中国通史·上》
除了上述因素,秦统一中国还有哪些因素?阅读材料四思考回答。
一、秦灭六国
1.条件
(1)秦国拥有强大善战的军队。
(2)占有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位置。
(3)民风淳朴
2.采取的策略:
思考:根据地图指出秦灭六国采取的策略?
“远交近攻”,即与距离较远的齐国、燕国等保持友好关系,优先攻占邻近的韩国、赵国、魏国,再逐步推进消灭其他国家。该策略由范雎提出
1. 确定顺序,逐个击破:按照“先弱后强、由近及远”的原则,攻击顺序大致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2. 军事打击为主:依托强大的秦军,通过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关键战役,摧毁六国的军事主力,削弱其抵抗能力。
3. 政治手段为辅:离间计:通过贿赂、散布谣言等方式,破坏六国之间的联盟(如瓦解“合纵”),并离间各国君臣关系(如除掉赵国名将李牧)。外交孤立:对暂时不攻击的远方国家(如齐国)进行外交拉拢,使其保持中立,避免六国联合抗秦。
一、秦灭六国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
一、秦灭六国
根据地图指出秦朝都城及疆域范围
东海
南海
长城一带
陇西
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4.影响:
一、秦灭六国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秦朝疆域形势图
(1)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的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A(皇帝)
太尉
B(丞相)
御史大夫
三 公
九 卿
中 央 政 府
C(郡)
县
地方郡县制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根据教材内容示填写字母所代表的内容
皇帝制度
材料: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齐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标志。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不同?指出实行郡县制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不同?
不同: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而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分封制中诸侯是世袭,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自己的封国内有相当大的权力。而郡县制的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对中央负责,中央对大幅度控制更为直接和严格。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咸用始皇心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分封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影响:
皇 帝
总览全国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
郡县制
填写表格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有何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共同影响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1.概况: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统一货币,使用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推行,有利于人们的沟通及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使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巩固了边防、开发了边疆。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图 一
图 二
合作探究:指出下列图一到图四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一具体措施,有何作用?
图 三
灵渠
图 四
图一 措施: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图二 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制度。作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度量衡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图三 措施: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驰道等)。
作用:便利了交通往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军事行动和物资运输等。
图四 措施:开凿灵渠。作用: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有利于秦朝对南方地区的管辖与开发。
参 考 答 案
2.秦帝国的形成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交通:
文化:
经济
军事: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 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制度
统一岭南、东南沿海;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
秦朝
嬴政 公元前221年
咸阳
建立
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新 课 小 结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史记》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作琅琊台,立石刻……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以上材料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完成统一大业B.秦朝统一度量衡 C.秦始皇修建宫殿 D.秦始皇开凿灵渠
2.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都行秦政法”;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统一措施的作用
3.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4.学习历史,必须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B.秦朝修建了灵渠
C.秦朝地方上实现郡县制
D.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参考答案:AADD
第三部分 课(中)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