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中导学】
一、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1.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最好的老师?这节课,咱们跟着作者走近这位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2.读题目,质疑。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读读课文导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最好的老师”
1.自由读课文,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还可以画出同学容易读错的词。
2.速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科学课老师怀森特先生。但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吗?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交流。
四、细读课文,品读“最好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举动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不可思议,(板书:出乎意料)但就是这样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老师,居然成了我心中“最好的老师”,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
2.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然后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你的同桌听,化解下我们之前的气愤。
3.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们还气愤吗?你们认可这样的老师吗?
小结: 原来怀特森先生是想通过这节课启发我们学会怀疑,学会思考,学会判断,而真正的质疑是要在课堂上随时保持警惕,一有疑问马上提出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怀特森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他的教训真让我受益终身啊。
4.有感情朗读第7段。
5.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课件18张PPT。我最好的老师东平县大羊镇中学 李 鹤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你认为你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用2、3句话说说,好吗?学习词语 出人意料 侃侃而谈
目瞪口呆 普普通通
饶有趣味 怀疑 糊弄
破绽 强调 教训
驳倒 权威 编造 词语理解出人意料 :超出人们的意料。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目瞪口呆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破绽: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饶有趣味:指很有趣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我” 时 老师 的故事。他是一个
的人, 独特, 他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六年级科学课怀特森先生很有个性教学方法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先快速默读课文,在书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做上记号。再交流,注意交流顺序。 学习提示 (1)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这里的“冒险”是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要有怀疑,也要有实证,学习成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这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是怀特森老师创造和营造的,也就是在科学课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科学怀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怀疑的力量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振动翅膀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震动(或被剪下的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说说我最好的老师
思考:
你最好的老师是谁?他(她)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从哪件事中看出来?我最好的老师——我最好的老师是谁?
——他(她)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请你用事例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