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小节复习题
【题型1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若方程(x﹣4)2=a有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0 C.a>0 D.a<0
2.解方程:.
3.形如的方程,它的根是( )
A. B. C. D.
4.新定义:.若,则的值为 .
【题型2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四人以接龙的方式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每人负责完成一个步骤(如图),老师看后,发现最后结果是错误的,并说:“错误是从某位同学负责的步骤开始出现的.”则这位同学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用配方法解方程时,若将方程变形为,则( )
A.9 B.17 C.13 D.5
3.用配方法解方程:
. ;
4.下面是小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解: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第一步
移项,得.……………………第二步
配方,得,即.……………………第三步
由此,可得.……………………第四步
所以,……………………第五步
任务一、填空:
①“第二步”变形的数学依据是 ;(用文字语言填空)
②小明同学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其中第三步配方时用到的数学公式是 ;(用数学符号语言填空)
③小明同学的解题过程中,从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
任务二、请你也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题型3 根的判别式】
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这个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没有实数根
C.两根之和小于0 D.两根之积大于0
2.若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无论取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方程的一个根是1时,求的值.
4.定义运算:,例如,则不解方程,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题型4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在用求根公式求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得到,则该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为( )
A. B.
C. D.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方程化为.
,.
.
方程 实数根.
,
即 ,.
3.已知(),则式子的值是 .
4.用公式法解方程:
(1); (2).
【题型5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若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的两条边长,则的周长为( ).
A.10 B.14 C.10或14 D.8或10
2.解方程
(1) (2)
3.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的值.若输入的值为4,则输出的值为7.若输出的值为13,则输入的值为 .
4.若,,则的值是( )
A. B. C. D.
【题型6 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已知实数满足方程,则的值是 .
2.已知实数x满足,则代数式的值是( )
A.7 B. C.7或 D.或3
3.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均为常数,).
问题:
(1)关于的方程的根是 ;
(2)关于的方程的根为 .
4.阅读与思考:
下面是八(1)班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报告的部分内容,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任务.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新解法讨论一种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新解法一一消去未知数的一次项,将原方程转化为可以开平方的形式,将其开平方,从而进一步求得方程的解.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
设(m为常数),
将原方程化为,①
方程①整理,得,②
令,解得.
当时,,
方程②化为,解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
(1)直接写出材料中“ ”部分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中“例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题型7 含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运用和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法宝.阅读下列例题及其解答过程:
例:解方程.
解:①当时,原方程为,
解得(与矛盾,舍去),.
②当时,原方程为,
解得(与矛盾,舍去),.
所以原方程的根是,.
在上面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对x进行讨论,从而化简绝对值.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分类讨论.
任务:请参照上述方法解方程:.
2.解方程.
3.解方程.
4.解方程
【题型8 配方法】
1.已知为实数,且,则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2.若代数式可化为,则的值是( )
A.2 B.1 C. D.
3.已知实数a,b满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已知为实数,设,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5 D.6
参考答案
【题型1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B
【分析】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然后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非负数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方程,然后求得a的取值范围.
【详解】∵方程(x﹣4)2=a有实数解,
∴x﹣4=±,
∴a≥0,
故选B.
2.,.
【分析】本题考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可.
【详解】解:,
开方得,
∴或,
∴,.
3.D
【分析】因为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且被开方数n≥0,所以可以利用数的开方直接求解.
【详解】因为n≥0,开方得x+m=±,
移项得:x= m±.
故选D.
4.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题意得到,即,得到,求出或,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新定义:,,
,即,
,
解得:或,
故答案为:或.
【题型2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B
【分析】本题考查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先把进行移项,再把二次项系数化1,然后配方,再解出的值,即可作答.
【详解】解:依题意,,
移项得,
整理得,
∴
∴,
∴
∴.
观察以及对比,得出错误是从乙同学负责的步骤开始出现的,
故选:B
2.A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先将原方程配方得到,即可得出p、q的值,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方程即为,
所以,
即,
∴,
∴;
故选:A.
3.解:
或
∴,.
:,
,
配方得,
∴
∴
∴,
∴,.
4.解:任务一:①等式的基本性质;或填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②,
③ 四,没有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意义;
任务二:解:原方程可化为:,
配方得:, 即 ,
∴,
∴ 或.
【题型3 根的判别式】
1.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根据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值和根的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结合,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数轴看出,,,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
∵,,
∴
∴,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据没有实数根得到,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解:∵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
∴,
解得,
故选:A
3.(1)解:∵
,
∴无论取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将代入,
得,
解得:.
4.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分析】本题考查新定义,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新定义的运算,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先利用新定义得到,再把方程化为一般式,进而判断判别式的符号,求解即可.
【详解】解:∵,
,
即,
∵
∴
∴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故答案为: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题型4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B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求根公式,对比已知式子确定a,b,的值.
通过求根公式,分析出a,b,.
【详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为,已知,
由,可得,
由,可得,
由,可得,
将代入一元二次方程,
得到,对应选项B.
故选:B.
2. 有两个不相等的 2
【分析】根据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步骤求解即.
【详解】解:方程化为.
,,.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即2,.
故答案为:;;有两个不相等的;;;2.
3.0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知:的其中一个解为,
故答案为:0.
4.(1)解:∵,
,
,
∴,
∴;
(2)解:∵,
,
∴,
∴
【题型5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B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解此方程得到得,,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的腰为6,底边为2,再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解得,,
因为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的两条边长,
①当的腰为6,底边为2,则的周长为;
②当的腰为2,底边为6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该三角形的周长的14.
故选:B.
2.(1)解:,
解得:,;
(2)解:整理,得:,
因式分解,得:,
即:或,
解得:,.
3.或7
【分析】本题考查函数值、解一元二次方程,先根据已知求得b值,再由分别解方程求得x值即可.
【详解】解:∵输入的值为4,则输出的值为7,且,
∴,解得,
若输出的值为13,
则当时,由得;
当时,由得,(舍去),
综上,若输出的值为13,则输入的x值为或7,
故答案为:或7.
4.A
【分析】根据得到且a,b同号,结合得到,整理后,解方程即可.
本题考查了非负性,解方程,求代数式的值,熟练掌握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由得到且a,b同号,
∵
∴
∴,
∴,
又,
∴,
解得,
故或,
当时,;
当时,;
故选:A.
【题型6 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3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令,则原式为,解方程即可解答,注意方程无实数根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令,
则原式为,
解得,
当时,,方程有实数根,
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
故答案为:3.
2.A
【分析】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代数式求值是解题的关键.
设,,则,可求满足要求解为,然后代值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
∴,
,
解得,(舍去)或,
∴,
故选:A.
3. , ,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运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将看作整体,由题意可知再求解即可;
(2)仿照(1)计算即可.
【详解】解:(1)∵方程的解是,,
∴设,则可化为,
∴,
∴,
解得:.
故答案为:,.
(2)设,则可化为,
即,
∵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
∴,,即,
∴,
解得:.
故答案为:,.
4.(1)解:解一元二次方程,
设(m为常数),
将原方程化为,①
方程①整理,得,②
令,解得.
当时,,
方程②化为,解得,
,
故答案为:,;
(2)设(m为常数),
将原方程化为①
方程①整理,得
②
令解得,
当时,,
方程②化为
解得 ,,
,.
【题型7 含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时,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舍去);
(2)当时,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原方程的根是,.
2.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即时,原方程化为,解得;
②当,即时,原方程化为,解得(舍去),(舍去).
综上所述,原方程的解是.
3.当,即时,
原方程可化为:
整理得:
解得:
当,即时,
原方程可化为:
整理得
∵
∴此方程无实数解,
综上所述,原方程的解为:
4.解:①当x-5≥0时,即x≥5时,原方程化为,即,
,
∴,
∴原方程无解,
②当x-5<0时,即x<5时,原方程化为,即,
,
∴
解得:,.
【题型8 配方法】
1.A
【分析】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配方法的应用.先根据已知等式求出,,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判断出,,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解得,,
∴,
∴;
∵,
∴,
∴,
故选:A.
2.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配方法是应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再根据题意求出,,计算即可.
【详解】解:
,
由题意得:,,
解得:,,
则,
故选:B.
3.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及配方法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配方法的应用,由可得,可得可得出, 即对所有成立.将代入得:可得, 再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可得,
,
,
,
即对所有成立.
将代入得:
,
,
,
即对所有成立.
故选:.
4.B
【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的距离,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先理解题意,运用配方法把被开方数变形,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式计算,即可作答.
【详解】解:依题意,,
上式表示与之间的距离,
,
上式表示与之间的距离,
由勾股定理得,
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得的最大值是点B和点C的距离,即的最大值,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