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成长的足迹----文明史观(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社会成长的足迹----文明史观(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5 10: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社会成长的足迹----文明史观
【考点定位】高考回眸 明确考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1】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首先,依据材料玄奘西行“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归纳概括,提炼出其中心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根据观点选取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关史实;再次,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得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6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2-1-c-n-j-y
【例2】:(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A
【考点细化】细嚼慢咽 用心消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基本内涵:(1)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发展。
(2)横向方面:人类历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3)纵向方面:人类历史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图示:
二、基本特点:
(1)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2)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突出历史的时代特征。
(3)以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为标准评价历史,辩证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或所作出的牺牲 )的关系。
(4)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5)文明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技巧点拨】抛砖引玉 画龙点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用文明史观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用文明史观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可参照新课标,组建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三大模块,整合若干专题,如21·cn·jy·com
新课标文明史专题
类别
专题
政治文明历程
中国
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重要改革;统一与分裂;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中共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的党风建设和政权建设;国共关系的演变与两次国共合作。
世界
近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现代资产阶级改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畸形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近现代国际关系。
经济成长历程
中国
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商品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世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措施和经济发展;亚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
中国古代科技;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运动;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
世界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科技革命。
2.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的某个阶段:如世界现代史
【考点练兵】小试牛刀 学以致用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1.19世纪以来的西方开始了
A.海洋文明 B.陆地文明 C.工业文明 D.农业文明
2. 世界文明交流的方式包括①商贸活动②人员往来③文化技术传播④通婚联姻⑤战争
A. ② ③ ④ ⑤ B.① ③ ④ ⑤ C. ① ② ④ ⑤ D. ① ② ③ ④ ⑤21cnjy.com
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4.北师大赵世瑜教授曾说:“传统历史注重的政治事件,大多转瞬即逝,改朝换代本身很快就完成了,新统治者还会尽力消除旧朝痕迹。但社会深层的东西,决不因改朝换代而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管理系统有个延续性,一些长时段的东西在整个社会中一直持续地起作用。就地域而言,整部中国史是由不同的区域史构成的,区域性、长时段的研究努力有助于我们重构或者重新解释历史。”赵教授的意思是2·1·c·n·j·y
A.政治史是研究历史的重点
B.中国史由不同的区域史构成
C.区域史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历史
D.社会深层的不变的东西是社会管理系统
5.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 D.抽卷烟、烤番薯
6.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你觉得他们的下列命题存在错误的是
A.造纸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印刷术——推动宗教改革的手段
7.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推崇君主权威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肯定人的价值
8.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9.“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21·世纪*教育网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10.“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注:启蒙思想)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这场革命首先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1.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www-2-1-cnjy-com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2.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碰撞的表现有
①鸦片战争 ②新思想的萌发 ③太平天国运动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分)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
个民族都面临着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注:本题文化指经济、政治、思想、科技文艺等]
材料一 李鸿章说: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21*cnjy*com
(1)上则材料反映晚清政府中出现了两个意见分歧的派别。请分别用史实说明这两个派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8分)【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4分)及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全面扩大,社会文化日益繁荣和多样化,有关中西文化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如:国粹与欧化之争、废止和保存中医之争,废汉语与行世界语之争。更有新闻媒体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这引起了轩然大波。【版权所有:21教育】
(3)综合上述各材料,说明你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认识。(4分)
?
14.(32分)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是世界通史,但另一方面,文明史又不同于世界史,它是以各个文明作为自己的研究单位以及反映各个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过程的。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004年出版)
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交流频繁,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通过哪些方式向中国扩散?试简单说明。(16分)
(3)改革开放后我国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积极吸收并不断创新,发展出“中国模式”。试结合史实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12分)
?
参考答案
1—6CDDCAA 7-----12 BDBBCA
13.(1)态度:洋务派:“中体西用”。创办近代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4分)顽固派:固守封建专制统治和伦理道德,盲目排外。排斥一切外洋事物,攻击洋务派。(4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2分) 吸收: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开化等。(2分) 影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新兴强国;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4分)
(3)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的社会进步与发展;反之,则不利于本民族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伤害。(2分)21教育网
?14.(1)中国文明的外传: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建筑技术);生产技术(冶铸技术、制漆工艺),思想文化(儒家学说)等。21*cnjy*com
外国文明传入中国:农作物品种(甘薯、玉米);生产技术(欧洲的水利技术,波斯的纺织技术);科学技术;宗教(佛教);“西学东渐”等。
(4分,任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战争: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经济侵略:列强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文化侵略:宗教侵略;
文化交流:自然科学技术、社会进化论、启蒙思想,民主法治思想(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6分,任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3) “中国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分,答改革开放或中国崛起给1分)它包括: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基层民主选举等;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创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