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5: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课本行”第二站:游《金华的双龙洞》
你见过大自然这样的鬼斧神工吗?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北山就有一处这样特别的景点——双龙洞。双龙洞是一个很大的溶洞,洞内景色奇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游览双龙洞。

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的双龙洞
记录
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所至、所见、所感的文章。
所至
所见
所感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下《荷花》
四上《爬山虎的脚》
学习活动一:认读字词 整体感知
1.自学: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在写什么?
2.同桌互学:同桌互读勾画的生字词,交流思考的问题。
浙江 一簇 臀部 突兀森郁

tún
zhè
漆黑 石钟乳 石笋 蜿蜒
wān

yán
sǔn
tū wù sēn yù




突兀 森郁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突兀 森郁
蜿蜒:
形容弯曲的样子。
汇报: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课文可以分为 部分,第 部分写了 ,第......”
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
介绍游览的所见、所感
(游览过程)
游览结束出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时间
地点
事件
叶圣陶爷爷沿途都看到了什么呢?
学习活动二:所至——梳理线路
自学: 默读课文,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勾:文中勾画出旅游路线的相关语
句,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填:再把右面的旅游路线图填写完
整。
路上
出洞
请看到 ,我勾画了 (语句),叶圣陶爷爷路线的第
站是 ......
总结:所以,我们填写的旅行路线是 。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课文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游览顺序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段首
段首
段尾
段首
段尾
段首
1
2
3
4
5
6
思考:我们勾出的这些描写作者行踪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呢?
过渡句,移步换景
游记类文章的惯用写法
你能根据线路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吗?
学习活动三:所见、所感——沿途打卡
思考: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1.自学:锁定2-3段,圈出作者路上看到的景物,勾出景物的特点和带给作者的感受。
2.互学: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展学:汇报:
“我们圈出的景物有 ,它门的特点是分别是 ,我仿佛看到 ,这样的景象带给作者 的感受。”
打卡路上风景
“我们圈出的景物有 ,它门的特点是分别是 ,我仿佛看到 ,这样的景象带给作者 的感受。”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
景物:公路
特点+感受: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景物:映山红、油桐
特点+感受:有精神、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景物:沙土
特点+感受:少见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
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迎”字说明了什么?
作者是逆着溪流而上的。
为什么溪流在不断变化呢?
因为溪流顺着山势高低起伏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景物:溪流
特点+感受: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时时变换。
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排比
拟人
飞翔的鸟儿,时而______ ,时而_ _____,时而 __ ____,时而____ __,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变幻多姿的白云,时而______,时而______,时而______,时而______,可爱极了!
穿过云朵
高于云朵
藏于云朵
驮着云朵
像花朵
像糖果
像帽子
像兔子
仿一仿
打卡路上风景
总结:
1.写出景物
2.抓住特点
3.融入感受
一路上,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期待
愉悦
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所见所感!




zhè

luó

juān

zhǎi





jiān



é

tún





duān

yuán

sǔn


金华的双龙洞




浙江
一簇
臀部
突兀森郁
漆黑
石钟乳
石笋
蜿蜒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课文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游览顺序




打卡路上风景
总结:
1.写出景物
2.抓住特点
3.融入感受
学习活动一:所见、所感——沿途打卡
思考: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把特点写清楚的?
1.自学:锁定4-7段,圈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互学:小组交流自学情况,并讨论作者是怎么把特点写清楚的。
3.展学:汇报:
1号:我们圈出的 的特点是 ,我仿佛看到 。
2号:我们认为作者是通过 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 特点写清楚的。
打卡洞口、外洞和孔隙
1号:我们圈出的洞口/外洞/空隙的特点是 ,我仿佛看到 。
2号:我们认为作者是通过 把洞口/外洞/空隙的 特点写清楚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号:我们圈出的洞口的特点是 ,我仿佛看到 。
2号:我们认为作者是通过 把洞口的 特点写清楚的。
打卡汇报洞口和外洞
洞口:有气势、很宽
外洞:很大
比喻
1号:我们圈出的孔隙的特点是 ,我仿佛看到 。
2号:我们认为作者是通过
把孔隙的 特点写清楚的。
打卡汇报空隙
孔隙:窄小
写船的大小
通过孔隙的方式
作者的感受
打卡汇报内洞
1号:我们圈出的内洞的特点是 ,我仿佛看到 。
2号:我们认为作者是通过
把内洞的 特点写清楚的。
漆黑
奇异
宽敞
漆黑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衬托漆黑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奇异
蜿蜒在洞顶的双龙
发挥想象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宽敞
作比较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作者只用了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嗦。




作者是怎么写清楚自己的游览过程的?
所至-按游览顺序写,详略得当;
所见-写出景物特点;
所感-融入自己感受。



方法:
所至-按游览顺序写,详略得当;
所见-写出景物特点;
所感-融入自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