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的阶段特征
1.政治: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城市自治和教权并存,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非洲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文化:西欧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专题二 古代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六大帝国
帝国名称 存在时间 兴起 衰落 特征
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前330年 公元前550年崛起,在大流士一世时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希波战争后走向衰落,后被亚历山大所灭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完善的税收系统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36—前323年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通过征服战争,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伴随着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帝国迅速解体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推广希腊文化
帝国名称 存在时间 兴起 衰落 特征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公元476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395年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罗马法影响深远;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阿拉伯帝国 632—1258年 7世纪穆罕默德领导建立政权;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9世纪下半叶帝国走向分裂与衰亡;125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巨大
拜占庭帝国 395—1453年 395年拜占庭帝国建立;查士丁尼时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6世纪中期后,帝国陷入混乱;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都城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法典》影响深远
奥斯曼帝国 1299—1922年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帝国;16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17世纪后帝国逐渐走向衰落;1922年被推翻 政教合一;控制传统商路,影响了东西方商贸
专题三 东西方封建庄园制度
项目 东汉田庄 日本庄园 西欧庄园
形成时间 东汉后期 10世纪 8世纪后
背景 中央集权衰弱,豪强势力膨胀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封建制形成时期
土地来源 世袭、朝廷封赐、购买、兼并 7世纪仿唐朝均田制分配、世袭,贵族、神社、佛寺侵占公用土地 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
剥削方式 土地全部归庄园主 土地属于庄园主,庄民以家族为单位生产 土地分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
主要特点 建立起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军事权势的坞堡庄园;自给自足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庄园主拥有多处庄园,管理采用层层管理模式
1.(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28题)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农奴制度
2.(2024·北京学业水平27题)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帝国。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B.成功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3.(2023·广东第一次学业水平22题)灭亡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并控制了连接亚欧商路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2024·北京学业水平28题)下列图片反映的文明成果应属于( )
A.中古欧洲文明 B.中古亚洲文明
C.古代非洲文明 D.古代美洲文明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B 领主提供土地,其家族和亲兵受封后,履行服从和提供军事服务等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世袭的贵族阶层,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排除A项;城市自治制度与各级封建主通过土地和相关义务组成贵族阶层不符,排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C 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符号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选C项;罗马帝国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排除D项。
3.C 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涉及的“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是玛雅文明的反映,“墨西哥‘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文明的反映,“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是印加文明的反映,三大文明均属于古代美洲文明,故选D项;三幅图没有涉及中古欧洲文明、中古亚洲文明与古代非洲文明,排除A、B、C三项。
2 / 3(共17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整合 建构联系
专题一 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的阶段特征
1. 政治: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城市自治和教权并存,拜占
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
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学习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
家。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非洲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
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
2.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天主教会是最大
的封建主。亚欧帝国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
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
3. 文化:西欧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城市大学得以发展。
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
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
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专题二 古代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六大帝国
帝国名称 存在时间 兴起 衰落 特征
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前330年 公元前550年崛
起,在大流士一
世时期成为地跨
三洲的大帝国 希波战争后
走向衰落,
后被亚历山
大所灭 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
制度和完善
的税收系统
亚历山大
帝国 公元前
336—前323年 马其顿国王亚历
山大通过征服战
争,建立起地跨
三洲的大帝国 伴随着亚历
山大英年早
逝,帝国迅
速解体 继承波斯帝
国的基本制
度;推广希
腊文化
帝国名称 存在时间 兴起 衰落 特征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公元476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395年帝国分
裂,476年,
西罗马帝国
被日耳曼人
所灭 罗马法影响深远;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阿拉伯帝
国 632— 1258年 7世纪穆罕默德
领导建立政权;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9世纪下半叶
帝国走向分
裂与衰亡;
1258年被蒙
古汗国所灭 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巨大
帝国名称 存在时间 兴起 衰落 特征
拜占庭帝国 395—1453年 395年拜占庭帝国建立;查士丁尼时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6世纪中期后,帝国陷入混乱;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都城君士坦
丁堡是沟通
东西方的桥
梁;《查士
丁尼法典》
影响深远
奥斯曼帝国 1299—1922年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帝国;16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17世纪后帝
国逐渐走向
衰落;1922
年被推翻 政教合一;
控制传统商
路,影响了
东西方商贸
专题三 东西方封建庄园制度
项目 东汉田庄 日本庄园 西欧庄园
形成时间 东汉后期 10世纪 8世纪后
背景 中央集权衰弱,
豪强势力膨胀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封建制形成时期
项目 东汉田庄 日本庄园 西欧庄园
土地 来源 世袭、朝廷封
赐、购买、兼并 7世纪仿唐朝均田制分
配、世袭,贵族、神
社、佛寺侵占公用土地 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
剥削 方式 土地全部归庄园主 土地属于庄园主,庄
民以家族为单位生产 土地分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
主要 特点 建立起拥有一定
政治、经济、军
事权势的坞堡庄
园;自给自足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
护财产豢养武士 庄园主拥有多处庄园,管理采用层层管理模式
1. (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28题)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
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
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
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自治制度 D. 农奴制度
解析: 领主提供土地,其家族和亲兵受封后,履行服从和提供
军事服务等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世袭的贵族阶层,反映的是封
君封臣制度,B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排除A项;城市
自治制度与各级封建主通过土地和相关义务组成贵族阶层不符,
排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 (2024·北京学业水平27题)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疆域辽阔
的帝国。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B. 成功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C.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 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解析: 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符号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选
C项;罗马帝国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
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
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
项;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
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
权,排除D项。
3. (2023·广东第一次学业水平22题)灭亡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
三洲,并控制了连接亚欧商路的帝国是( )
A. 波斯帝国 B. 罗马帝国
C. 奥斯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解析: 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
确;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4. (2024·北京学业水平28题)下列图片反映的文明成果应属于
( )
A. 中古欧洲文明 B. 中古亚洲文明
C. 古代非洲文明 D. 古代美洲文明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涉及的“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
画”是玛雅文明的反映,“墨西哥‘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文明
的反映,“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是印加文明的反映,三大文明均
属于古代美洲文明,故选D项;三幅图没有涉及中古欧洲文明、中
古亚洲文明与古代非洲文明,排除A、B、C三项。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