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艾青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中国现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诗歌流派
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反复,理解其表达效果
诗歌三美:
音乐美:韵脚整齐,节奏灵活,抑扬合度,回环反复。
建筑美:句式工整匀称,又有巧妙的变化,给人以美感。
绘画美:运用大量富有色彩感、画面感的词语,带给读者以视觉上的鲜明印象。
学习提示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通过分析诗歌细节,赏析诗歌所用抒情的手法。
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艾青(1910--1996),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 《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
作者介绍
文体知识——自由体诗
自由诗体也叫自由诗,是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每一行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据作者的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艾青的《光的赞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都是自由诗的优秀之作。这种无诗歌形式束缚的自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诗体,也成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诗体。
文体知识——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主张诗人到现实生活中去,采用自由体诗的形式,追求诗的散文美。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牛汉等。
写作背景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fàn)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出生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的命“克父克母”。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写作背景
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fàn)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zhuì),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叶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自由诵读,理清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性很强,以作者对大堰河的追思为主线,请诵读全诗,思考作者追忆了大堰河的哪些事?
结构 内容 情感
怀念与痛悼
悲苦身世和“我”的关系
眷念与感激
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
同情与控诉
死后的凄凉,家人的遭遇
赞美与讴歌
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1)
第四部分(12~13)
情感线索:对大堰河的挚爱、对不公的、黑暗的社会的痛恨
逐节赏析
第1节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四个判断句从三个方面
介绍大堰河悲苦低微的身世:
没有名字——身世凄惨
童养媳——地位低下
靠当保姆谋生——身份卑微
第一节首尾句为什么重复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首尾反复咏叹,既交代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
又突出了诗人难忘大堰河的养育之恩,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逐节赏析
第2节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对大堰河的称呼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她”是客观的交代,“你”是为了表达亲切的情感。第三人称向第二人称悄然转换,便于直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思念之情。
全诗的叙述人称经常转换,这样做有什么表达效果?诵读诗歌第1、3、4、12节,感悟人称变化中蕴含的情感。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是第三人称代词,诗人在作品中多次用“她”称呼大堰河,刻意拉开了自己与大堰河的距离,用旁观者视角来观察大堰河的生活状态,便于介绍大堰河低微的出身,描摹其悲惨命运,使读者对大堰河产生同情。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用第二人称代词“你”称呼大堰河,能够拉近作者与大堰河的距离,仿佛面对面倾诉一般,便于直接抒情。“你”的运用,说明虽然诗人和大堰河虽有身份之别,但情感上始终彼此牵挂。
“你”“她”两种人称代词称谓交替使用,让诗人对大堰河的想念、礼赞之情与对大堰河凄惨命运的悲愤诉说交织重叠,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逐节赏析
第3节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诗歌第3节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逐节赏析
第3节
诗歌第3节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意象 修饰语 传达的思想内容
坟墓 雪压、草盖 运用铺陈和排比,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点明了大堰河生前的贫穷、死后的凄凉,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表明了诗人的怀念、哀悼之情。
故居 关闭
瓦菲 枯死
园地 典押、一丈平方
石椅 长了青苔
逐节赏析
第4节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通过这些场景,我们感受到大堰河怎样的形象?
抱
抚摸
拾起鸡蛋
掐死虱子
包扎伤手
补好破衣
拍去炭灰
尝过熟饭
放好酱碗
搭好灶火
八个细节构成排比句,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铺叙了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顾着乳儿,给他以温暖和爱抚。充分表现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大堰河:勤劳慈爱博大。
逐节赏析
第7节
用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面对繁重的劳动、艰辛的付出,大堰河没有任何怨言,总是“笑”着迎接生活,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乐观、知足,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大堰河:勤劳善良、质朴乐观
含着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做饭
晒麦
逐节赏析
第6节
红漆雕花的家具
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天伦叙乐”的匾
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安了火钵的炕凳
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住、穿、吃:铺叙地主家富裕豪华的生活
文段使用铺排、对比与反复。
1.与第四节色彩对比,突出大堰河家中的生活贫困,表达对不公的社会的控诉。
2.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反衬出大堰河家中的温暖融洽,表达了“我”对大堰河及其一家真挚的爱与深沉的留恋。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有何作用?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逐节赏析
第8节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为什么是“不能说的梦”?
这个梦对于大堰河来说是非分的,是一种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地执着期待。身份的差异,只能让她把对乳儿地美好愿望埋在心底。表现了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的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
逐节赏析
第9节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未能用眼泪祭奠保姆而自责悲痛的心情。这样写加重了悲剧气氛,表达了自责忏悔之情。
逐节赏析
第10节
第10节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描绘她入殓的情形,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四十几年
数不尽
四块钱
几束
几尺长方
一手把
深重的灾难
单薄的葬礼
对比,衬托出大堰河死后的凄凉与悲惨
融会了诗人对大堰河凄凉身世的深切同情,更饱含了诗人对这个不公道的世界的愤怒的控诉。
逐节赏析
第12-13节
读第12-13节:诗人把这首诗赞美诗呈给哪些人?采用何种修辞方式,抒发了什么情感?
排比、呼告。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逐节赏析
第12-13节
在第十二节中,诗人用“紫色”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用“紫色”来修饰“灵魂”。
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
二是紫色象征高贵,她虽身份低微,但她的慈爱、善良、勤劳表现出她的灵魂是高贵美丽的,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发自肺腑的歌颂、赞美与崇高敬意。
三是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婉、追思与同情。
逐节赏析
第12-13节
第12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诗人赞美的仅仅是大堰河吗?
不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由个体到一般,是作者对大堰河的爱的升华,把真挚的母子情谊升华为崇高的阶级之情,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总结形象
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
大堰河是勤劳的
永远“含着笑”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
她又是善良的
纵使在终日劳动的疲累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又是慈爱的
总结形象
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
大堰河是勤劳的
永远“含着笑”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
她又是善良的
纵使在终日劳动的疲累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又是慈爱的
总结形象
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
然而她又是悲苦的
她还是博大的
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地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了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总结形象
概括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诗中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艺术特色
(1)寓抒情于叙事
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通过具体事件和生活场景的刻画,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2)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比: A.地主和农民两家生活的贫富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平。
B.对养母和生身父母不同感情的对比:揭示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深情。
C.大堰河生前勤苦劳作和死后凄惨悲凉的对比:控诉旧社会的黑暗。
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课堂总结
这首长篇抒情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 “大堰河” 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