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任务式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任务式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08: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层次
(1——3段)

第二层次
(4——8段)
第三层次
(9——11段)
第四层次
(12、13段)
怀念痛悼
眷恋尊敬
同情控诉
怀念赞美
大堰河得名原因
与“我”的关系
回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
死后的凄凉
家人的遭遇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情感线索:
对大堰河的挚爱、对不公的、黑暗的社会的痛恨
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
读第1、2节,说说大堰河与“我”有怎样的联系?
大堰河
没有名字
童养媳
我的保姆
吃了大堰河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
地主的儿子
“我”
读1、2节思考:“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出现三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手法:反复修辞手法。
作用:
(1)重复咏叹“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仅凸显其身份,更深层次强化了她在我生命中的价值。在重复中逐步深化印象,累积情感,让大堰河的形象伴着诗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激,深深镌刻于读者心间。
(2)体现诗的音乐性,增强节奏韵律,使之旋律悠扬,难以忘怀。
(3)诗歌开篇即显露叙事特征,而重叠反复的咏叹奠定了浓厚的抒情基调。艾青借此勾勒出一位温暖、慈爱、无私的农村女性肖像,抒发了对大堰河的无尽敬爱与回忆。
任务一:接过一份深情 细刻一座雕像
刻画大堰河的手
(1)朗读诗文感受大堰河的双手。(第4节)
提问:一名女性的双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大堰河的双手长什么样子呢?
明确:指甲里沾满黑色的炉灰;有着厚厚的老茧;被柴刀坎上的四处的伤疤;还有皲裂的裂痕
课文研读
第4节回忆了寄养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刻画“手”?
0
八个细节构成排比句,铺叙大堰河苦难的家世、艰辛的劳动和勤劳的身影;写出了对乳儿的关爱,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拾起鸡蛋后
掐死虱子后
包扎伤手后
搭好灶火后
补好破衣后
拍去炭灰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谊

抚摸
课文研读
第7节中,诗人为什么反复强调大堰河“含着笑”?
0
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六个排比兼细节呈现其坚韧。
她含笑忍受,既显乐观心态,又见为家倾注血汗的无私、勤劳、淳朴与宽厚,在她身上熠熠生辉。
切 菜
洗 菜
洗 衣
喂 猪
做 饭
晒 麦
含着笑
“笑”:感恩苦难的恩赐
每一句都展现出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渗透着诗人对她的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课文研读
大堰河对乳儿纯洁而崇高的爱
读第8节,思考: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深 爱
做 梦
(不能对人说的梦)
贴 画
(显眼之处)
切 糖
(年节)
赞美乳儿
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分之念,是一种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执着期待。
身份的差异,只能让大堰河将她对乳儿的美好愿望埋在心底。 这个“梦”维系着大堰河对生活的希冀、对未来的憧憬。
“不能对人说的梦”
任务二:摹一幅凄凉景 品一丝悲痛情
课文研读
四十几年
一把手
数不尽
几尺长方
四块钱
几束
对比,衬托出大堰河死后的凄凉与悲惨
第10节,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描绘她入殓的情形,有什么特殊作用?
凄苦的一生
简陋的葬礼
课文研读
第3节中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 象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意 境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
深切的同情
情 感
这些画面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此时再也不见往日疼爱。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任务三:诵一首安魂曲 献一颗赤子心
提问:整首诗人除了表达对大堰河的爱,还有什么情感?请找出具体诗句,并结合资料进行分析。
明确:
第6节
第11节
第12节
课文研读
第5、6节在要离开大堰河回到自己家时,诗人是如何表现母子深情的?
大堰河哭了,在这泪水里,包含着对乳儿无比真挚的感情。  
亲生父母
“新客”
大堰河
“不熟识”“忸怩不安”:疏离
“儿子”
依恋
VS
课文研读
读第6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有何作用?
红漆雕花的家具
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天伦叙乐”的匾
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安了火钵的炕凳
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住、穿、吃:铺叙地主家富裕豪华的生活
与第4节大堰河家中的贫困生活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反衬出大堰河家中的温暖融洽,表达了“我”对大堰河及其一家真挚的爱与深沉的留恋。
课文研读

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

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未能用眼泪祭奠保姆而自责悲痛的心情。
这样写加重了悲剧气氛,表达了自责忏悔之情。
第9节,如何理解诗人强调”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课文研读
第11节写“我”与大堰河后代在感情上的联系,请你找出表达感情的句子并试作分析。
“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弟兄心连心。与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
家中“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妮不安”两相对比,诗人的亲疏爱憎何等鲜明。
交代了大堰河的死给家庭带来的重大影响,表明她对家庭的重要作用;
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揭示了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公道的世界”的罪恶,表达了诗人的憎恨之情。
第11节中:诗人为什么从大堰河的悲惨遭遇写到她全家人的遭遇?
课文研读
第12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何灵魂是紫色的?
观点一:紫色寓含高贵与神圣,如“紫气东来”,象征皇权的“紫禁城”。大堰河位卑行洁,慈爱勤勉,美德集于一身,灵魂显至高无上,尊贵非凡。
观点二: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大堰河的高贵“体现”:
①超越阶级的爱——胸怀博大
②超越血缘的爱——情操高尚
③超越功利的爱——心地善良
小结:大堰河的形象特点
“手”:承载生活的艰辛
“笑”:感恩苦难的恩赐
“梦”:封藏希望的甜美
(1)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喂猪、晒豆麦,终日操劳;(2)大堰河是善良的,她永远“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天安命,质朴乐观;
(3)大堰河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辛苦劳作后,仍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4)大堰河是博爱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5)大堰河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
小结:大堰河的形象特点
大堰河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颂扬大堰河,实则寄托对万千相似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
形象特点
整体感知
不仅是赞美诗,同时也是控诉诗
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
愤怒控诉不公道的黑暗社会
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控诉。
整体感知
如何看待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深刻认识到大堰河勤劳一生,却悲苦一生,死后一家仍旧贫穷、受苦,而自己的家却那么富有,他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本诗可以看做是“和一个阶级的告别词”,标志着诗人阶级意识的觉醒,成为革命文学者。
内容总结
大堰河—— 我的保姆
引起回忆(1-3)
大堰河生前(4-8)
大堰河死后(9-11)
直接赞美(12-13)
寄养: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辞世:命运凄苦,一生悲凉
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追怀痛悼)
(眷恋感激)
(同情控诉)
(赞颂讴歌)
对千千万万劳
动妇女的赞美
帮佣:乐观慈爱,宽厚善良
回家: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身后: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大堰河死后若干年,假如艾青携妻带子去为大堰河扫墓,请发挥合理想象,他会说什么呢?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