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竖直上抛运动常见题型梳理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一年级必修一(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竖直上抛运动常见题型梳理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一年级必修一(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1 08: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竖直上抛运动常见题型梳理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一年级必修一(2019)
一.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应用
1.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运动员从离出水面10 m的跳台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重心(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长?(不计重力,g取10 m/s2)
2.某同学在高台边将一物块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后经2s物块上升到最高点,再经过3s物块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20m B.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
C.物块刚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 D.物块在第3秒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3.(多选)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经3 s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v0为60 m/s
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 m
C.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D.物体在1 s内、2 s内、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
4.(多选)为研究抛体运动的规律,小池同学将一个物体从某位置以v0=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设抛出瞬间为t=0时刻(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时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
B.从t=0到t=2s,物体经过的路程为20m
C.物体运动到与出发点相距5m时对应的时刻可能是t=3s
D.物体在第一个0.5s内与第三个0.5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1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1.以8 m/s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石子,该石子两次经过小树顶端的时间间隔为0.8 s,则小树高约为(  )
A.0.8 m B.1.6 m C.2.4 m D.3.2 m
2.西湖音乐喷泉位于湖滨三公园附近湖面上,高60m的“音乐喷泉”向人们展露迷人风姿。设最高的那注喷泉竖直向上喷出,且这注喷泉对应的喷嘴的出水量为0.35m3/s,不计空气阻力,则这注喷泉空中水的体积约为(g取10m/s2)( )
A.0.7m3 B.1.75m3
C.2.4m3 D.因喷嘴横截面积未知,故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小球b从地面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空中相遇时速度大小恰好均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球b开始下落的高度为
C.相遇时两球运动的时间为 D.球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4.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 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 s,则A、B之间的距离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
A.80 m B.40 m
C.20 m D.无法确定
三.竖直上抛运动的多解性
1 .(多选)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3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运动到离抛出点25 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
A.1 s B.3 s
C.5 s D.(3+)s
2.(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是5 m/s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大小可能是10 m/s,方向竖直向上
D.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一定为15 m
3.以初速度v0=20 m/s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经过4 s到达最高点
B.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0 m
C. 小球在出发点上方15 m,时,速度大小为10 m/s
D. 小球到出发点上方15 m时,经过的时间一定是1 s
4.(多选)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时间t物体的位移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
A.1 s B.3 s
C.4 s D. s
四.竖直上抛运动的极值性
1.某人站在高楼的平台边缘,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及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
(2)石子抛出后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 m处所需的时间.
2 .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像,假如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取10 m/s2)(  )
A.1.8 m         B.3.6 m
C.5.0 m D.7.2 m
3.研究人员为检验某一产品的抗撞击能力,乘坐热气球并携带该产品竖直升空,当热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研究人员从热气球上将产品自由释放,测得经11 s产品撞击地面。不计产品所受的空气阻力,求产品的释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g取10 m/s2)
4.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将排球竖直向上垫起,若排球被垫起后经又回到原出发点,则排球被垫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大约为(  )
A. B. C. D.
五.竖直上抛运动的图像应用
1.在某星球表面,t=0时刻小球以初速度v0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取抛出位置位移x=0,以v0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位移x随速度的平方v2变化的x-v2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初速度为100 m/s
B.小球位移x=5 m时对应的运动时间为2 s
C.小球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D.图中m点坐标值为-7.2
2.十米跳台比赛中,从运动员离开跳台开始计时,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简化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时间内,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
B.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等于
C.时刻运动员下潜到最低点
D.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3 .(多选)如图为一可视为质点的运动员进行3米板跳水训练的场景图在某次跳水过程中运动员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在时是其向上起跳的瞬间,此时跳板回到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在空中运动的总路程为
B.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为
C.运动员在空中向下运动的时间为
D.运动员入水的深度为
4.一个弹性小球由静止从一定高度落至地面被反弹回原来的位置,若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下面v—t图象能描述该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
A.B.C.D.
六.多过程问题
1.甲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同时使乙球从甲球的正下方地面处做竖直上抛运动。欲使乙球上升到处与甲球相撞,则乙球上抛的初速度应为(  )
A.          B.
C. D.
2.时刻以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时从同一地点又以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第二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则两小球在空中相遇的时刻为( )
A.0.8s B.1.2s C.1.3s D.1.4s
3.(多选)如图所示,乙球静止于地面上,甲球位于乙球正上方h处,现从地面上竖直上抛乙球,初速度v0=10 m/s,同时让甲球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h为何值,甲、乙两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
B.当h=10 m时,乙球恰好在最高点与甲球相遇
C.当h=15 m时,乙球能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D.当h<10 m时,乙球能在上升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4 .(多选)如图所示,将乙小球从地面上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同时,将甲小球从乙球的正上方h=18m处由静止释放,两小球运动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g=10m/s2,两小球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球在空中不相遇 B.两小球相遇时甲小球下落1.8s
C.乙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与甲小球相遇 D.两小球相遇时乙球的速度大小为8m/s
5 .(多选)矿井中的升降机以5 m/s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行,某时刻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经过3 s升降机底板上升至井口,此时松脱的螺钉刚好落到井底,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钉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B.矿井的深度为45 m
C.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D.螺钉随升降机从井底出发到落回井底共用时6 s
七.等分问题
1.(多选)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经3 s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v0为60 m/s
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 m
C.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D.物体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
2.在距水平地面高0.8m处先后依次由静止释放A、B、C三个小球,小球视为质点,相邻两球释放时间间隔t相同,且t < 0.4s。三小球释放位置很接近但不完全重合,使得后面运动过程小球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所有小球与地面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即碰撞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忽略碰撞时间。已知A、B两球第一次相遇的位置离地高0.35m,重力加速度g = 10m/s2。求:
(1)相邻两球释放时间间隔t;
(2)A、B两球第2023次相遇时,C球与A、B两球之间的距离;
(3)若B球处于A、C球之间,且A、C球之间距离大于0.6m时才有机会将B球取走,仅考虑C球释放后的15s内,能有机会将B球取走的总时间为多长?
3.如图所示,某次蹦床运动员竖直向上跳起后,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O、P、Q三点,这三个点距蹦床的高度分别为5 m、7 m、8 m,并且从O至P所用时间和从P至Q所用时间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蹦床运动员可以上升的最大高度(距离蹦床)为(  )
A.8.125 m B.9.125 m
C.10.5 m D.11.5 m
4 .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 B. C. D.
答案
一.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应用
1.  把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把上升阶段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根据对称性原理,运动员上升的时间t1等于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0.45 m所用的时间,
t1== s=0.3 s.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t2== s≈1.45 s.
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运动员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
t=t1+t2=1.75 s.
答案: 1.75 s
B
【解析】AC.物块向上运动的过程可以反向看成自由落体,物块上升过程
物块刚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物块下落的高度
物块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故AC错误;
B.物块下落的过程为自由落体,故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故B正确;
D.物块运动的第3秒是物块下落过程的第1秒,故物块在第3秒内的位移大小为
故D错误。
故选B。
BC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有h=v0t-gt2①
v=v0-gt②
联立①②可得v0=30 m/s,h=45 m,故A错误,B正确;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为25 m、15 m、5 m,已知=,故在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
∶3=x1∶x2∶x3=5∶3∶1,物体在1 s内、2 s内、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
∶3′=∶∶=5∶4∶3,故C正确,D错误.
AD
【解析】A.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为
选项A正确;
B.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从t=0到t=2s,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则物体经过的路程为10m,选项B错误;
C.物体运动到与出发点相距5m时,根据

解得
t=1s
或者
选项C错误;
D.物体在第一个0.5s内的位移
第三个0.5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从最高点下落0.5s时的位移,大小为
则大小之比为3∶1,选项D正确。
故选AD。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1. 选C 石子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3.2 m,由题意可知,石子从最高点运动到小树顶端的时间为t1==0.4 s,则最高点到小树顶端的距离为h1=gt12=0.8 m,则小树高约为h=H-h1=2.4 m,故C正确。
2. C
【详解】因为空气阻力不计,把水由最高处向下的运动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可得
t = 3.46s
由于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对称性,喷嘴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t,空中水的体积为
V = 0.35 × 2t ≈ 2.4m3
故选C。
D
【详解】A.由题意可知可知,a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球下落的高度相等,依题意,b球运动的时间为
解得
而a球做竖直上抛,向上匀减速、然后自由落体,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其运动时间为
可知两球不会同时落地,故A错误;
BC.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依题意有
则相遇时两球运动的时间
则从运动开始至两球相遇,a球上升高度为
球b已下落的距离为
则球b开始下落的高度为
故BC错误;
D.球a做竖直上抛运动,当速度为零时,达到最大高度,有
解得
则球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C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得,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A点的时间为,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B点的时间为,A、B间距离为:hAB=g[()2-()2]=×10×(2.52-1.52) m=20 m,故选C.
竖直上抛运动的多解性
1 . 选ACD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小球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25 m时,位移为x=25 m,由x=v0t-gt2,代入得25=30t-×10t2,解得t1=1 s,t2=5 s,当小球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25 m时,位移为x=-25 m,由x=v0t-gt2,代入得-25=30t-×10t2,解得t1=(3+)s,t2=(3-)s(舍去),故A、C、D正确。
AB
解析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x== m=15 m,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竖直向上时,小球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5 m/s,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竖直向下时,小球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5 m/s,故B正确;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竖直向上时,在这段时间的速度变化为Δv=v-v0=(10-20) m/s=-10 m/s,方向竖直向下;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竖直向下时,在这段时间的速度变化为Δv=v-v0=(-10-20) m/s=-30 m/s,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m=20 m,故D错误。
C
【解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由: 解得: 故A错误;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故B错误;
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为 解得 故C正确;
由:得: 解得: 或 上升经过抛出点的上方处时用时,下降经过抛出点的上方处时用时,故D错误.
故选C。
ACD
解析 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当物体的位移为4 m时,根据x=v0t+at2得4=5t-×2t2,解得t1=1 s,t2=4 s。当物体的位移为-4 m时,根据x=v0t+at2得-4=5t-×2t2,解得t3= s,故A、C、D正确,B错误。
竖直上抛运动的极值性
解法一:(1)上升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0=20 m/s,a1=-g,v=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v=2ax,v=v0+at得
石子上升的最大高度:H=== m=20 m;
上升时间:t1=== s=2 s
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v0′=0,a2=g,回到抛出点时,x1=H,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
下落到抛出点的时间:t2= = s=2 s
t=t1+t2=4 s
所以最大高度H=20 m,从抛出点抛出到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为4 s.
(2)到达抛出点下方20 m处时,x2=40 m,从最高点下落到抛出点下方20 m处所需的时间:
t2′= = s=2 s
t′=t1+t2′=(2+2) s
所以石子抛出后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 m处所需的时间为(2+2) s.
解法二:(1)全过程分析,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0=20 m/s,a=-g,到达最大高度时v=0,回到原抛出点时x1=0,落到抛出点下方20 m处时x=-20 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最大高度:H== m=20 m
回到原抛出点时:x1=v0t1-gt,t1== s=4 s
(2)到达距抛出点下方20 m处时:x=v0t2-gt,代入数据得-20=20t2-×10t
解得
答案 (1)20 m 4 s (2)(2+2 ) s
2 . 选C 由题图可知运动员每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0 s,故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Hm=g2=5.0 m,C正确。
3. 法一:分段法
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在A→B段,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知tAB==1 s,hAB=hBC=gtAB2=5 m,由题意可知tBD=11 s-1 s=10 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hBD=gtBD2=500 m,故释放点离地面的高度H=hBD-hAB=495 m。
法二:全程法
将产品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定向上为正方向,则v0=10 m/s,a=-g=-10 m/s2,
根据H=v0t+at2,解得H=-495 m,
即产品刚释放时离地面的高度为495 m。
答案:495 m
4.A
【详解】排球被垫起后经又回到原出发点,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从最大高度下落的时间为
则排球被垫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故选A。
竖直上抛运动的图像应用
 C
解析 t=0时x=0,由题图知v02=100 (m/s)2,所以小球的初速度v0=10 m/s,选项A错误;由v2-v02=2ax得x=-,图线斜率k==-,解得a=-10 m/s2,小球位移x=5 m时v=0,所以对应运动时间t==1 s,选项B错误,C正确;由题图可知=,解得m=-2.2,选项D错误.
B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运动员速度开始为负值,后来为正值,可知,运动员开始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可知,时间内,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故A错误;
B.则时间内,令加速度大小为a,运动员的位移为
根据速度公式有
解得,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等于
故B正确;
C.时刻,运动员速度减为0,可知,时刻运动员下潜到最低点,故C错误;
D.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根据图像可知,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3 . AD
【详解】A.设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向上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由图象可知,运动员入水前向下运动的位移是向上运动位移的9倍,即
可解得x=,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在空中运动的总路程l=2x+3m=3.75m,A正确;
B.运动员自由下落的位移
h=x+3m=
由自由落体公式可得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
=m/s
B错误;
C.运动员在空中向下运动的时间
C错误;
D.由题意知自由下落时间与入水时间之比
自由下落位移
入水位移
联立三式并结合A选项中结论可解得运动员入水的深度,D正确。
故选AD。
4. A
六.多过程问题
1.选B 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知=v0t-gt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H-=gt2,联立可得t=,v0=,B对。
2.B
【解析】由题意可知
解得
则两小球在空中相遇的时刻为
t'=1.2s
故选B。
3.BCD
解析 设两球在空中相遇,所需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gt2+v0t-gt2=h,可得t=,而乙球的落地时间t1=,两球在空中相遇的条件是t4. BCD
【解析】AB.设两球能相遇且相遇的时间为,则有
代入数据联立求得
而乙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说明两小球在空中相遇,且相遇时间为甲下落,A错误,B正确;
C.乙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需时间为
由于,乙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与甲小球相遇,C正确;
D.两球相遇时乙球速度为
说明乙球速度向下为,D正确。
故选BCD。
5.BC
解析 螺钉松脱时具有与升降机相同的向上的初速度,故螺钉脱落后做竖直上抛运动,选项A错误;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可得,螺钉自脱落至井底的位移h1=-v0t+gt2=30 m,升降机这段时间的位移h2=v0t=15 m,故矿井的深度为h=h1+h2=45 m,选项B正确;螺钉落到井底时速度大小为v=-v0+gt=25 m/s,选项C正确;螺钉松脱前运动的位移为h1=v0t′,解得t′=6 s,所以螺钉运动的总时间为t+t′=9 s,选项D错误.
七.等分问题
1.BC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有h=v0t-gt2①
v=v0-gt②
联立①②可得v0=30 m/s,h=45 m,故A错误,B正确;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为25 m、15 m、5 m,已知=,故在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
2∶3=x1∶x2∶x3=5∶3∶1,物体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2′∶3′=∶∶=5∶4∶3,故C正确,D错误.
2.(1)0.2s;(2)0.4m;(3)3.75s
【详解】(1)令H = 0.8m,h1 = 0.35m,则对B球体有
解得
t1 = 0.3s
A球体下落至地面过程
v0 = gt2
解得
t2 = 0.4s,v0 = 4m/s
A球体反弹至0.35m高处
解得
t3 = 0.1s
由分析有
t2+t3 = t1+t
解得
t = 0.2s
(2)由分析可知AB球体在奇数次相遇时距离地面高度为h1 = 0.35m位置处,此时速度为
在偶数次相遇时距离地面高度
此时速度
则A、B两球第2023次相遇时,C球与A、B两球之间的距离
h3 = h2-h1 = 0.4m
(3)由分析可知,当BC在h1 = 0.35m位置处相遇时,A恰好位于h2 = 0.75m位置处,此时A、C两球之间的距离也为h3 = 0.4m处,之后B球在AC球之间,令历时t4,AC球距离为0.6m,则有
解得
则从C球释放时开始计时,并画出x—t图像
由上图可看出,在刚刚释放C球时,C球在上A球在下,则有第一次取走B球的机会,可取走B球的时间为0—0.05s;第二次取走B的机会为0.4—0.45s;根据对称性第三次取走B的机会为0.4—0.5s,依次类推有
选A 由题意可知,OP=2 m,PQ=1 m,根据Δx=gT2可知,蹦床运动员从O至P所用时间为T= s,过P点时的速度为vP=,设最高点距P点的高度为h,有2gh=vP2,解得h=1.125 m,故蹦床运动员可以上升的最大高度H=7 m+h=8.125 m,A正确。
4 . C
【详解】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连续相等的相邻位移内时间之比等于
可知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