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1 09:19:03

文档简介

 专题一 走向整体的世界(15—17世纪)的阶段特征
1.政治: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政治保障。此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荷兰和英国分别于17、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2.经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而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一方面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孤立开始日渐成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3.文化: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而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促进了西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与成熟,并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专题二 六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人口迁移之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3.“物种交换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4.“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5.“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6.“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专题三 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商品贸易的特点
1.范围扩大,形成全球规模:新航路开辟前,商品流通主要是区域性的,跨洲的商品流通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形成了地中海贸易中心和东亚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后,跨洲的商品贸易形成全球规模,美洲、非洲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2.欧洲商品优势不明显:工业革命前,欧洲的手工业生产仍然落后于中国,特别是丝绸、瓷器、漆器、茶叶等产品,欧洲商品主要销往非洲、美洲,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欧洲人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这种局面的改变出现在工业革命后。
3.欧洲商人主导:新航路开辟后,中国选择了“闭关自守”的政策,让出了主导世界贸易的机会。欧洲商人逐渐超越阿拉伯商人主导了世界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引领了世界变革的大潮。
4.带有血腥掠夺的性质:欧洲商人在商品贸易中经常伴随着欺诈、抢劫、杀戮,甚至将非洲黑人作为商品,在非洲和美洲之间贩运。
1.(2024·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29题)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
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上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2.(2023·广东第一次学业水平23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荷兰、比利时
C.西班牙、葡萄牙 D.意大利、德国
3.(2023·湖北学业水平17题)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4.(2022·湖南学业水平18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当地(  )
A.自然环境日益改善 B.粮食作物对外传播
C.原住居民大量死亡 D.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5.(2023·湖南学业水平18题)观察如图《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中程”运输的主要是(  )
A.瓷器  B.枪支  C.黑人  D.贵金属
6.(2022·山东冬季学业水平17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货币贬值,物价相应上涨,出现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  )
A.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增加了封建贵族的收入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A 材料反映出人们为了寻求财富以及传统商路受阻,纷纷向海外寻求新的到达东方的航路,所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故选A项;过程应是哥伦布、达·伽马等几位航海家的海外航行历程,排除B项;结果应是通过几位航海家的不懈努力开辟了到达非洲、亚洲、美洲的新航路,排除C项;影响应是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排除D项。
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换,促进了美洲农作物向欧洲及世界的传播,故选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指的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航线,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换,从而使欧洲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传染病带入了殖民地区,造成当地原住居民大量死亡,C项正确;材料现象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作物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的影响,排除D项。
5.C 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这是“出程”。接着,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这叫“中程”。最后,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这叫“归程”,故选C项;瓷器不是三角贸易运输的货物,排除A项;枪支是出程运输的货物,排除B项;贵金属是归程运输的货物,排除D项。
6.C 价格革命的出现使货币贬值,以收取货币地租为主的封建地主阶层势力走向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C项正确;货币贬值并没有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贵族的衰落,实际上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B项;价格革命使封建贵族的实际收入减少了,排除D项。
3 / 3(共19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整合 建构联系
  
专题一 走向整体的世界(15—17世纪)的阶段特征
1. 政治: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为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政治保障。此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
荷兰和英国分别于17、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2. 经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
经济根源,而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一方面促进了西欧的资
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
难;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孤立开始日渐成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
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3. 文化: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成为新航路开辟
的精神动力,而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促进了西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与
成熟,并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专题二 六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人口迁移之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
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3. “物种交换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
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
交融。
4. “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
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5. “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
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6. “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专题三 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商品贸易的特点
1. 范围扩大,形成全球规模:新航路开辟前,商品流通主要是区域性
的,跨洲的商品流通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形成了地中海贸易中心
和东亚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后,跨洲的商品贸易形成全球规模,
美洲、非洲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2. 欧洲商品优势不明显:工业革命前,欧洲的手工业生产仍然落后于
中国,特别是丝绸、瓷器、漆器、茶叶等产品,欧洲商品主要销往
非洲、美洲,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欧洲人从美洲掠夺
的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这种局面的改变出现在工业革命后。
3. 欧洲商人主导:新航路开辟后,中国选择了“闭关自守”的政策,
让出了主导世界贸易的机会。欧洲商人逐渐超越阿拉伯商人主导了
世界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引领了世界变革的大潮。
4. 带有血腥掠夺的性质:欧洲商人在商品贸易中经常伴随着欺诈、抢
劫、杀戮,甚至将非洲黑人作为商品,在非洲和美洲之间贩运。
1. (2024·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29题)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
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安全,西欧
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上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
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结果 D. 影响
解析: 材料反映出人们为了寻求财富以及传统商路受阻,纷纷
向海外寻求新的到达东方的航路,所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故选A项;过程应是哥伦布、达·伽马等几位航海家的海外航行历
程,排除B项;结果应是通过几位航海家的不懈努力开辟了到达非
洲、亚洲、美洲的新航路,排除C项;影响应是通过新航路的开辟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了世界范围内
的物种交流,排除D项。
2. (2023·广东第一次学业水平23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从分
散走向整体。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  )
A. 英国、法国 B. 荷兰、比利时
C. 西班牙、葡萄牙 D. 意大利、德国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西班
牙、葡萄牙,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 (2023·湖北学业水平17题)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
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
要得益于(  )
A.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 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 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交
换,促进了美洲农作物向欧洲及世界的传播,故选A项;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指的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
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航线,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
种的交换,从而使欧洲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4. (2022·湖南学业水平18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天花、麻
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当
地(  )
A. 自然环境日益改善 B. 粮食作物对外传播
C. 原住居民大量死亡 D.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传染病带入了殖民地区,
造成当地原住居民大量死亡,C项正确;材料现象对自然环境影响
不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作物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
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的影响,排除D项。
5. (2023·湖南学业水平18题)观察如图《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中程”运输的主要是(  )
A. 瓷器
B. 枪支
C. 黑人
D. 贵金属
解析: 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
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这是“出程”。接着,满载黑人的运奴船
到达美洲,这叫“中程”。最后,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
洲,这叫“归程”,故选C项;瓷器不是三角贸易运输的货物,排
除A项;枪支是出程运输的货物,排除B项;贵金属是归程运输的
货物,排除D项。
6. (2022·山东冬季学业水平17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货币贬值,
物价相应上涨,出现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  )
A.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B. 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 增加了封建贵族的收入
解析: 价格革命的出现使货币贬值,以收取货币地租为主的封
建地主阶层势力走向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C项正
确;货币贬值并没有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价格革
命加速了封建贵族的衰落,实际上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排
除B项;价格革命使封建贵族的实际收入减少了,排除D项。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