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经历了中世纪千百年的国家及民族自我认同和定型后,欧洲的土地潜力已挖掘殆尽,统一后的俄罗斯挡住了东进的步伐,奥斯曼帝国成为巴尔干地区的拦路虎,此时欧洲的未来似乎已确定。为此,欧洲( )
A.相继推行强化王权的改革
B.纷纷掀起了城市自治运动
C.加快了迈向海洋的步伐
D.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2.据统计,12—15世纪,欧洲银行总计投资海外探险几十次,资金达几十万两黄金。就连17世纪的威尼斯执政官多梅尼科·康塔里尼也认为,如果没有银行业,要维持一系列贸易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根源在于意大利商业的繁荣
B.与欧洲银行业的发展联系密切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近代转型
D.是欧洲政府扶持金融业的结果
3.下表所示为1499年9月达·伽马一行回到葡萄牙里斯本后,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葡萄牙( )
庆祝 在城里为达·伽马等举行凯旋仪式,并下令各重要城市举行圣像游行和庆祝活动
宣传 编印小册子在欧洲各国散发,公开宣传他们的发现,还给西班牙国王写信,宣传达·伽马的发现
封赐 达·伽马被授予“唐”的贵族头衔、“印度洋元帅”的封号
A.与西班牙的殖民争霸加剧
B.掀起全民海外探险热潮
C.垄断了印度洋地区的贸易
D.政府重视海外探险活动
4.“他们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材料中的“他们”是( )
A.哥伦布船队 B.麦哲伦船队
C.迪亚士船队 D.达·伽马船队
5.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据此可知( )
A.契约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
B.经济利益推动新航路开辟
C.分赃不均埋下了矛盾隐患
D.麦哲伦等人具有双重身份
6.哥伦布的航行将欧洲人的注意力引向美洲。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在印第安人的指引下,穿越巴拿马地峡,在一座山顶上看到了烟波浩渺的太平洋。这一发现( )
A.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B.有利于达·伽马开辟印欧新航线
C.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D.开辟了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7.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因为( )
A.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
B.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
C.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D.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
8.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
A.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商业革命的兴起
C.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印刷技术的传入
9.17世纪以后,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部落,小麦、大麦等作物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帮助部落度过了食物短缺的冬季。这说明( )
A.物种交流解决了美洲粮食问题
B.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改变
C.农作物成为殖民扩张的利器
D.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
10.如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该现象的出现( )
A.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推动了全球整体联系的加强
D.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11.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明( )
A.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B.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D.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
12.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据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
B.西班牙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围绕中国的贸易网逐步形成
D.中国已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13.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蔻、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14.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革命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5.自16世纪开始,千奇百怪的商品、五彩缤纷的文化、形形色色的物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速度之迅猛、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此前一千多年的总和。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殖民主义对世界贸易的抑制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C.东西方贸易组织形式的固化
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进
16.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B.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
C.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的注视和对抗。(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哥伦布大交换写段解说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洲到非洲和欧亚的生态交流与微生物交流
1490—1570年 1570—1650年 1650—1730年
1492年,哥伦布把对菠萝和木薯的描述带回欧洲。 1510年,首次把奴隶输入西班牙。 1513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建成了美洲第一个蔗糖精炼厂。 约1519年,据说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了大麦。 1530年,第一个巴西甘蔗种植园出现。 1535年,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中国出现种植玉米的首次纪录。 16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种植甘薯的首次纪录。 1563年,(巴西的)巴伊亚瘟疫蔓延。 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精炼糖产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都种植了马铃薯。 1605年,葡萄牙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亚洲。 1633—1635年,切萨皮克族印第安人遭到流行病麻疹和天花的袭击。 1644年,咖啡传入法国。 1648年,巧克力被引入到英国。 1666年,欧洲和阿姆斯特丹首次种植大黄。 1679年,威尼斯遭瘟疫之灾。 17世纪80年代,马铃薯传入比利时。 17世纪90年代,荷兰人把咖啡移植到爪哇。 18世纪初叶,每年大约有24 000名非洲黑奴被掠夺到美洲。 1720年,瘟疫在欧洲爆发的最后一次记录。
——据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
《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二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
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各地区、各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中,交流了各自的生产经验和各种创造发明。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47年,加勒比海东部的巴巴多斯小岛上的一场盛宴中有乳猪、菠萝和一种名为“Kill Devil”的饮料。“Kill Devil”是用甘蔗榨糖的废料蒸馏而成的原始朗姆酒的早期说法。朗姆酒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培养奴隶们对朗姆酒的依赖,有利于奴隶主更好地控制奴隶,即扫除身体疲劳,提升劳动效率。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抢下牙买加,并将它纳入直辖殖民地的范畴。牙买加是甘蔗和朗姆酒的重要产地。此后,朗姆酒也成了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加了柠檬和酸橙汁的朗姆酒,还解决了一个让所有国家都头疼的问题——坏血病。在非洲,朗姆酒则成了一种货币,是换购奴隶的重要媒介。在北美英属殖民地,朗姆酒的买卖一度成为最大、最繁荣的产业。北美殖民地开始从其他国家的殖民地进口更廉价的原料,导致宗主国英国无利可图。后来,英国推出《糖蜜税法》,设置了高门槛的关税,殖民地人民对此展开了大规模抵制活动。
——摘编自[美]查尔斯·A.科伦比
《朗姆酒的传奇之旅》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朗姆酒发展的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信息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元质量检测(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1.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过中世纪千百年的发展,欧洲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正是处在这样背景下,欧洲走上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道路,故选C项;A、B 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仅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
2.B 材料反映了欧洲银行业对新航路开辟的资金支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繁荣与欧洲社会近代转型的信息,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政府对金融业的扶持,排除D项。
3.D 据表格信息可知,曼努埃尔一世对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行为表示赞赏,举行凯旋仪式、庆祝活动,在国际上宣传,并授予达·伽马贵族等称号,说明政府重视海外探险活动,故选D项;材料只是说给西班牙国王写信,宣传达·伽马的发现,“争霸加剧”不能体现,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未体现全民对海外探险的态度,排除B项;达·伽马被授予“印度洋元帅”的封号,但不能证明葡萄牙垄断了印度洋地区的贸易,排除C项。
4.B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途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故选B项;哥伦布航海到达美洲,排除A项;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C项;达·伽马船队开辟通往印度的航线,排除D项。
5.B 麦哲伦与支持其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协议分配双方在新发现地区的利润和收入等,反映出经济利益推动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新发现地区社会秩序的维护,排除A项;此事发生在环球航行以前,排除C项;1518年,麦哲伦等人尚未占领新地区,排除D项。
6.A 巴尔沃亚的发现说明美洲的西面仍是浩瀚的海洋,绕过美洲仍然可以继续向西航行,最终到达东方,这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故选A项;达·伽马开辟的印欧新航路没有绕过美洲,排除B项;C项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结果,排除;开辟了从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是俄罗斯人, 排除D项。
7.A 葡、西两国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控制了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因而英国海盗只能在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活动,A项正确;当时英国航海技术有所发展,并不落后,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
8.A 据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地图市场兴盛,流行新式地图、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西欧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外部空间知识得到了更新,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大麦属于亚洲物种,由材料“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可知,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反映了这些粮食作物帮助部落度过食物短缺的冬季,但不能表明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变化,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0.D 据材料可知,海地岛的人口在1493—1570年间大幅下降,1493—1570年正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开始之时,由于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和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人口的大幅下降,这种下降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故选D项;仅海地岛一处人口的变化无法影响世界的人口分布,排除A项;人口的大幅下降与殖民体系的创建无关,排除B项;人口的变化与全球整体联系的加强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
11.C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这是商业革命的内容,故选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故选C项;材料与物种交流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状况,排除D项。
13.D 据表格信息可知,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到达欧洲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到达欧洲的商品,这说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传统航路在东西方贸易中仍发挥重要作用,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与美洲的联系,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内容发生变化,排除C项。
14.C 由于新航路开辟使得大量金银流入,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因此利息率下降,故选C项;商业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到19世纪才完成,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15.D 材料主要论述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在世界各地开展殖民扩张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快了世界贸易格局的演进,故选D项,排除A项;B项只是世界贸易格局演进的一个方面,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16.A 西方的征服活动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A项正确;瓦解封建剥削关系不适用所有被西方征服的殖民地,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殖民活动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排除D项。
17.(1)注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由此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
对抗:随着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解说词:“哥伦布大交换”是在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下,欧洲主导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哥伦布大交换”丰富了各地的物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改变当地经济结构;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种的分布;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角度分析“注视”;从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的角度分析“对抗”。第(2)问,根据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并结合所学知识,首先从背景、主导国家和交换内容等方面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含义;其次从“哥伦布大交换”对物种交换、饮食结构、经济结构、人种分布、世界市场形成、当地生态环境、疾病传播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说明。
18.示例
观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锐减;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的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总之,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使人类日益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归纳整理的是15—18世纪前期欧、亚、非各洲之间的物种交流,这一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说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有利于加强世界各洲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物种交流。首先是人口的迁移,“首次把奴隶输入西班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导致各洲之间的人口流动逐渐加快,突出表现在“三角贸易”。“蔗糖精炼厂”“在墨西哥种植大麦”“中国出现种植甘蔗的首次记录”“法国南部种植马铃薯”“咖啡传入法国”“欧洲和阿姆斯特丹种植大黄”,这突出体现了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大规模出现,新物种的种植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的饮食结构,对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印第安人遭到流行病麻疹和天花的袭击”“瘟疫在欧洲的最后一次爆发记录”说明微生物和病菌也在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全球传播。总之,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微生物都实现了全球流动。
19.(1)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2)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促进世界人口增长;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的洲际交流加强,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同时,欧洲的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第(2)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商业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促进世界人口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促进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以及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0.示例一
信息:朗姆酒成为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
历史现象: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
概述和评价: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玉米、马铃薯、甘薯等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经济类的甘蔗等,此外还有水果、蔬菜和一些动物。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示例二
信息:朗姆酒在非洲成为一种货币,是换购奴隶的重要媒介。
历史现象:近代欧洲与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发展。
概述和评价: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欧洲殖民者使用黑人奴隶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导致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非洲损失了上亿的精壮劳动力。当然,这一切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时,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朗姆酒也成了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加了柠檬和酸橙汁的朗姆酒,还解决了一个让所有国家都头疼的问题——坏血病”可提取信息,朗姆酒成为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历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朗姆酒成为英国海军和水手的日常配备,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概述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5 / 5(共56张PPT)
单元质量检测(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经历了中世纪千百年的国家及民族自我认同和定型后,欧洲的土地
潜力已挖掘殆尽,统一后的俄罗斯挡住了东进的步伐,奥斯曼帝
国成为巴尔干地区的拦路虎,此时欧洲的未来似乎已确定。为
此,欧洲( )
A. 相继推行强化王权的改革
B. 纷纷掀起了城市自治运动
C. 加快了迈向海洋的步伐
D. 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过中世纪千百年的发展,欧洲正
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正是处在这样背景下,欧洲走上了新航路
开辟和殖民扩张的道路,故选C项;A、B 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D项仅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据统计,12—15世纪,欧洲银行总计投资海外探险几十次,资金达
几十万两黄金。就连17世纪的威尼斯执政官多梅尼科·康塔里尼也
认为,如果没有银行业,要维持一系列贸易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
不可能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根源在于意大利商业的繁荣
B. 与欧洲银行业的发展联系密切
C.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近代转型
D. 是欧洲政府扶持金融业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反映了欧洲银行业对新航路开辟的资金支持,B项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繁荣与欧洲社会近代转型的信息,排除
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政府对金融业的扶持,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下表所示为1499年9月达·伽马一行回到葡萄牙里斯本后,国王曼努
埃尔一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葡萄牙( )
庆祝 在城里为达·伽马等举行凯旋仪式,并下令各重要城市举行
圣像游行和庆祝活动
宣传 编印小册子在欧洲各国散发,公开宣传他们的发现,还给西班牙国王写信,宣传达·伽马的发现
封赐 达·伽马被授予“唐”的贵族头衔、“印度洋元帅”的封号
A. 与西班牙的殖民争霸加剧 B. 掀起全民海外探险热潮
C. 垄断了印度洋地区的贸易 D. 政府重视海外探险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曼努埃尔一世对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
行为表示赞赏,举行凯旋仪式、庆祝活动,在国际上宣传,并授予
达·伽马贵族等称号,说明政府重视海外探险活动,故选D项;材料
只是说给西班牙国王写信,宣传达·伽马的发现,“争霸加剧”不
能体现,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采取的一系列措
施,未体现全民对海外探险的态度,排除B项;达·伽马被授予“印
度洋元帅”的封号,但不能证明葡萄牙垄断了印度洋地区的贸易,
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他们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这个水域要
比大西洋宽阔得多。”材料中的“他们”是( )
A. 哥伦布船队 B. 麦哲伦船队
C. 迪亚士船队 D. 达·伽马船队
解析: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途经大西洋、太平洋、印
度洋等,故选B项;哥伦布航海到达美洲,排除A项;迪亚士船队
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C项;达·伽马船队开辟通往印度的航
线,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
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
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
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据此可知( )
A. 契约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
B. 经济利益推动新航路开辟
C. 分赃不均埋下了矛盾隐患
D. 麦哲伦等人具有双重身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麦哲伦与支持其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协议分配双方在新发
现地区的利润和收入等,反映出经济利益推动了欧洲人开辟新航
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新发现地区社会秩序的维护,排除
A项;此事发生在环球航行以前,排除C项;1518年,麦哲伦等人
尚未占领新地区,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哥伦布的航行将欧洲人的注意力引向美洲。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
巴尔沃亚在印第安人的指引下,穿越巴拿马地峡,在一座山顶上看
到了烟波浩渺的太平洋。这一发现( )
A. 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B. 有利于达·伽马开辟印欧新航线
C. 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D. 开辟了从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巴尔沃亚的发现说明美洲的西面仍是浩瀚的海洋,绕过
美洲仍然可以继续向西航行,最终到达东方,这为麦哲伦船队的环
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故选A项;达·伽马开辟的印欧新航路没有绕
过美洲,排除B项;C项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结果,排除;开
辟了从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是俄罗斯人, 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16世纪初期,英国海盗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欧洲的东北方或西北
方海域,他们几乎不去欧洲与美洲大陆往来的中心航道。这主要是
因为( )
A. 葡、西两国掌握海权优势
B. 英国航海技术十分落后
C. 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转移
D. 英国受到价格革命冲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葡、西两国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控制了欧洲与美洲大
陆往来的中心航道,因而英国海盗只能在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活
动,A项正确;当时英国航海技术有所发展,并不落后,排除B
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项;价格革
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
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
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
A. 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 商业革命的兴起
C. 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 印刷技术的传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地图市场兴盛,流行新式地
图、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新
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西欧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
识,外部空间知识得到了更新,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17世纪以后,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部落,小麦、大麦等作
物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它们
帮助部落度过了食物短缺的冬季。这说明( )
A. 物种交流解决了美洲粮食问题
B. 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改变
C. 农作物成为殖民扩张的利器
D. 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大麦属于亚洲物种,由材料
“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 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可
知,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
材料反映了这些粮食作物帮助部落度过食物短缺的冬季,但不能表
明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变化,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如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
图,该现象的出现( )
A.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B. 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 推动了全球整体联系的加强
D.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海地岛的人口在1493—1570年间大幅下
降,1493—1570年正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开始之时,由于殖
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和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人
口的大幅下降,这种下降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故选D
项;仅海地岛一处人口的变化无法影响世界的人口分布,排除A
项;人口的大幅下降与殖民体系的创建无关,排除B项;人口的
变化与全球整体联系的加强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
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
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
行流通。这说明( )
A. 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B. 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
C. 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D. 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
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这是商业革命的内容,故选C项;第一次工
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17世纪,荷兰成为“海
上马车夫”,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
到大西洋沿岸,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
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
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
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据此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
B. 西班牙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 围绕中国的贸易网逐步形成
D. 中国已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白银
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
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故选C项;材料与物
种交流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状
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状况,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
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 肉豆蔻、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到达欧洲的商
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到达欧洲的商品,这说明以地中海为中
心的传统航路在东西方贸易中仍发挥重要作用,故选D项;材料
没有涉及与美洲的联系,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
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贸易内容发生变化,排
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
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
%以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革命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价格革命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由于新航路开辟使得大量金银流入,从而导致货币贬
值,因此利息率下降,故选C项;商业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A
项;工业革命到19世纪才完成,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自16世纪开始,千奇百怪的商品、五彩缤纷的文化、形形色色的
物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其规模之宏大、内
容之丰富、速度之迅猛、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此前一千多年的
总和。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殖民主义对世界贸易的抑制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C. 东西方贸易组织形式的固化
D.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主要论述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在世界
各地开展殖民扩张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快了世界贸
易格局的演进,故选D项,排除A项;B项只是世界贸易格局演进
的一个方面,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
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
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 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B. 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
C. 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D. 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西方的征服活动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给
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A项正
确;瓦解封建剥削关系不适用所有被西方征服的殖民地,排除B
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殖民活动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
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
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
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
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
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
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
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
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
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
的注视和对抗。(6分)
答案:注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由此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
对抗:随着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
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材料一“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角度分析“注视”;从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的角度分析“对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哥伦布大交换写段解说词。
(8分)
答案:解说词:“哥伦布大交换”是在全球航路开辟的背景下,欧洲主导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哥伦布大交换”丰富了各地的物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改变当地经济结构;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种的分布;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
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
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
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并结合所学知识,首先
从背景、主导国家和交换内容等方面概括“哥伦布大交换”
的含义;其次从“哥伦布大交换”对物种交换、饮食结构、
经济结构、人种分布、世界市场形成、当地生态环境、疾病
传播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洲到非洲和欧亚的生态交流与微生物交流
1490—1570年
1492年,哥伦布把对菠萝和木薯的描述带回欧洲。
1510年,首次把奴隶输入西班牙。
1513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建成了美洲第一个蔗糖精炼厂。
约1519年,据说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了大麦。
1530年,第一个巴西甘蔗种植园出现。
1535年,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
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中国出现种植玉米的首次纪录。
16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种植甘薯的首次纪录。
1563年,(巴西的)巴伊亚瘟疫蔓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70—1650年 1650—1730年
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精炼糖产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北
部、法国南部都种植了马铃薯。 1605年,葡萄牙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亚洲。 1633—1635年,切萨皮克族印第安人遭到流行病麻疹和天花的袭击。 1644年,咖啡传入法国。 1648年,巧克力被引入到英国。 1666年,欧洲和阿姆斯特丹首次种植大黄。
1679年,威尼斯遭瘟疫之灾。
17世纪80年代,马铃薯传入比利时。
17世纪90年代,荷兰人把咖啡移植到爪哇。
18世纪初叶,每年大约有24 000名非洲黑奴被掠夺到美洲。
1720年,瘟疫在欧洲爆发的最后一次记录。
——据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
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
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锐
减;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
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
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
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族群混合的现象。
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
牛、猪、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
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南
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之,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大交换使人类日益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归纳整理的是15—18世纪前
期欧、亚、非各洲之间的物种交流,这一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
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说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有利于
加强世界各洲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物种交流。首先是人口的迁
移,“首次把奴隶输入西班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
张导致各洲之间的人口流动逐渐加快,突出表现在“三角贸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蔗糖精炼厂”“在墨西哥种植大麦”“中国出现种植甘蔗的首次记
录”“法国南部种植马铃薯”“咖啡传入法国”“欧洲和阿姆斯特丹
种植大黄”,这突出体现了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大
规模出现,新物种的种植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
的饮食结构,对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
用,“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
绝”“印第安人遭到流行病麻疹和天花的袭击”“瘟疫在欧洲的最后
一次爆发记录”说明微生物和病菌也在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全球传播。
总之,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微生物都实现了全球流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
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
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
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
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
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
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
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
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
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
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
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
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各地区、各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中,交流了
各自的生产经验和各种创造发明。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
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
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
消费量增加的原因。(6分)
答案: 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的洲际交流加强,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同时,欧洲的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
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8分)
答案: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
促进世界人口增长;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促进了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
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表现: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商业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促进世界人口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促进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以及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47年,加勒比海东部的巴巴多斯小岛上的一场盛宴中有
乳猪、菠萝和一种名为“Kill Devil”的饮料。“Kill Devil”是用
甘蔗榨糖的废料蒸馏而成的原始朗姆酒的早期说法。朗姆酒的一
个重要用途是培养奴隶们对朗姆酒的依赖,有利于奴隶主更好地
控制奴隶,即扫除身体疲劳,提升劳动效率。1655年,英国从西
班牙手中抢下牙买加,并将它纳入直辖殖民地的范畴。牙买加是
甘蔗和朗姆酒的重要产地。此后,朗姆酒也成了英国水手和海军
的日常配给,加了柠檬和酸橙汁的朗姆酒,还解决了一个让所有
国家都头疼的问题——坏血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非洲,朗姆酒则成了一种货币,是换购奴隶的重要媒介。在北美英
属殖民地,朗姆酒的买卖一度成为最大、最繁荣的产业。北美殖民地
开始从其他国家的殖民地进口更廉价的原料,导致宗主国英国无利可
图。后来,英国推出《糖蜜税法》,设置了高门槛的关税,殖民地人
民对此展开了大规模抵制活动。
——摘编自[美]查尔斯·A. 科伦比
《朗姆酒的传奇之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朗姆酒
发展的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信
息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
信息:朗姆酒成为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
历史现象: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概述和评价: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
益密切,玉米、马铃薯、甘薯等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
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
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经济类的甘蔗等,此外
还有水果、蔬菜和一些动物。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
播,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
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示例二
信息:朗姆酒在非洲成为一种货币,是换购奴隶的重要媒介。
历史现象:近代欧洲与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概述和评价: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
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欧洲商
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
长手里换取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
罪恶的三角贸易。欧洲殖民者使用黑人奴隶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
济,导致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非洲损失了上亿的精壮劳动力。
当然,这一切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
市场的拓展;同时,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
民地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材料“朗姆酒也成了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加
了柠檬和酸橙汁的朗姆酒,还解决了一个让所有国家都头疼的问
题——坏血病”可提取信息,朗姆酒成为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
配给。历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朗姆酒成为英国海军和水
手的日常配备,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
化。概述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