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阶段特征
1.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日益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人类社会面貌和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文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专题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特征
1.经济方面
(1)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
(2)经济模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基本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工业资本居主导地位。
(3)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4)经济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主要影响:推动了自由主义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政治方面
(1)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革落后的上层建筑及反对殖民压迫。
(3)领导者:大多数是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和影响下进行的。
(4)完成任务的方式:资产阶级革命(法、美)、资产阶级改革(俄、日)、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
3.工人运动方面: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对外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5.民族解放运动方面:新式的欧洲民族解放运动(意大利)和旧式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专题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中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 ①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②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19世纪 后期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①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②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③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2023·福建学业水平24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引发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是( )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科技革命 D.机器发明
2.(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32题)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 950万吨,这是由于(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通信工具不断革新
3. (2023·湖南学业水平20题)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是( )
A.内燃机的创制 B.垄断组织出现
C.工厂制度建立 D.电力广泛应用
4.(2024·北京学业水平32题)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加强了世界联系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改变了社会生活 D.造成了环境污染
5.(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28题)《共产党宣言》指出,现代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使命。这一内容( )
A.肯定资本主义进步作用
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C.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6.(2023·广东第一次学业水平24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创立的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秘密的学说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A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得技术革新,促成了工业革命,故选A项;材料“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反映的是手工工场落后,排除B项;材料是市场需求使得技术革新,促成了工业革命,所以主要条件是市场需求,不是科技革命,排除C项;机器发明是工业革命的成就,而不是条件,排除D项。
2.A 1770年至1850年英国煤产量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运用,需要煤炭作为燃料,A项正确;内燃机的普遍使用、石油工业的发展都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C两项;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3.C 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工厂,建立了工厂制度,故选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制了内燃机,出现了垄断组织,电力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标志,排除A、B、D三项。
4.C 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工厂,商品丰富,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
5.C 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主张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故选C项;材料内容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剩余价值论”,排除D项。
6.B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B项正确;A、C两项属于哲学范围,D项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均排除。
3 / 3(共17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整合 建构联系
专题一 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阶段特征
1. 政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日益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中间
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 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人类社会面貌和世界历史进程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3. 文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促进
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专题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特征
1. 经济方面
(1)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
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中心。
(2)经济模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基本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工业资本居主导地位。
(3)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世界工业的垄断
地位。
(4)经济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主要影响:推动了自由主义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的兴起和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 政治方面
(1)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
立。
(2)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革落后的上层建筑及反对
殖民压迫。
(3)领导者:大多数是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和影响下进行的。
(4)完成任务的方式:资产阶级革命(法、美)、资产阶级改革
(俄、日)、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
3. 工人运动方面: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 对外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5. 民族解放运动方面:新式的欧洲民族解放运动(意大利)和旧式的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专题三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中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
①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
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②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
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后期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①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
镇压人民。
②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
人合作社管理等。
③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
贵的经验和教训
1. (2023·福建学业水平24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
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引发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说明马克
思、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是( )
A. 世界市场的扩大 B. 手工工场的发展
C. 科技革命 D. 机器发明
解析: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得技术革新,促成了工业革命,故选A项;材料“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反映的是手工工场落后,排除B项;材料是市场需求使得技术革新,促成了工业革命,所以主要条件是市场需求,不是科技革命,排除C项;机器发明是工业革命的成就,而不是条件,排除D项。
2. (2023·北京第一次学业水平32题)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
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 950万吨,这是由于( )
A.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 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 通信工具不断革新
解析: 1770年至1850年英国煤产量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工业
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运用,需要煤炭作为燃料,A项正确;内燃
机的普遍使用、石油工业的发展都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
除B、C两项;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3. (2023·湖南学业水平20题)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是( )
A. 内燃机的创制 B. 垄断组织出现
C. 工厂制度建立 D. 电力广泛应用
解析: 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工厂,建立
了工厂制度,故选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制了内燃机,出现了垄
断组织,电力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标志,排除A、
B、D三项。
4. (2024·北京学业水平32题)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
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
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
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 加强了世界联系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改变了社会生活 D. 造成了环境污染
解析: 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工厂,商品丰富,娱乐和群众性体
育运动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这说明工业革命改
变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
5. (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28题)《共产党宣言》指出,现代工人阶
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使命。
这一内容( )
A. 肯定资本主义进步作用
B. 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C. 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 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主张用暴力推翻资产阶
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
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故选C项;材料内容号召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
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剩余价值论”,排除D项。
6. (2023·广东第一次学业水平24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创立的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
削秘密的学说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剩余价值学说
C. 唯物史观 D. 阶级斗争学说
解析: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
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
“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B项正确;A、C
两项属于哲学范围,D项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均排除。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