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难点)
3.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学习目标
点击喇叭播放音频
课堂导入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吗?
新知探究
1.声音的产生
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现象:橡皮筋在振动,发出声音;停止振动,不能听到声音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
现象:水花四溅,音叉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产生的原因
1.声音的产生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发现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用到的方法在物理上称为归纳推理法。
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
思考与探究
闹钟响时,铃声是通过什么传入你们的耳朵的?
假如没有空气,你们也能听到铃声吗?
真空罩实验表明:
真空不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观看视频
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2.声音的传播
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同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因此我们把它叫作声波。
2.声音的传播
在液体和固体中也可以传递声音
水波是一圈一圈向外传播的,而声波是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形式向外传播的,水波与声波具有相似的形式。
2.声音的传播
总结: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
2.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
下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
说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耳朵需要一段时间,即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
3.声速
生活场景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声速(米/秒) 介质 声速(米/秒)
纯水 1490 松木 3320
海水 1520 铜 3810
玻璃 5500 钢 5200
空气 340 铅 1190
3.声速
3.声速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一般为v固>v液>v气。
(2)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除了介质影响声速外,还有温度
(1) 回声的概念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声。
如古人建的天坛的圆丘:人站在中央台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3.声速
回声的计算: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如果小于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此时人耳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所以,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就小多了。
根据s=vt可知,人耳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
s= vt= 340m/s×0.1s=17m
3.声速
回声测距
s= v声 = v声 t
t
2
2
1
如图是海洋测量船利用回声测量海底地形的示意图。
3.声速
生活中对回声的利用
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
生活中对回声的防止
请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以及什么是骨传导。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课堂小结
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随堂练习
A
2.通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仍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中传播。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_________也可以传播声音。
空气
固体
液体
随堂练习
3.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离山崖大概是多少米
声音在1.5s内传播的距离为
s=νt=340m/s×1.5s=510m
因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又返回人耳,故人距离山崖为:=225m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