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5 09: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复习与讨论刻度尺
(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停表
(先看内圆再看外圆)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平均速度【提出问题】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是怎么变化的?【猜想与假设】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在斜坡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准确测出时间),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注意: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S1S2t2t11.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2.全程的平均速度 3.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小车从斜面滑下时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评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多次实验0.31.50.20.120.15扩展性实验小资料: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实验目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1、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1;
3、利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中部,按步骤1、2、3操作。【跟踪练题】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停表小大 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秒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A B C D E F7.850.0855、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4)在这40m内王军同学跑步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4 6.7 8 变速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_____cm,tBC=_____s,vAC= _____m/s.5.0010.03301530452468s/mt/st/sv/(m/s)t/st/s乙甲丙丁7、如下图所示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B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
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 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 ~ 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 ~ 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