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掌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方法.3.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技巧.4.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知识点一 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______叫作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__________的逆运算.
2.力的分解法则: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把一个已知的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求两个__________.
3.分解依据
(1)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如果没有限制,可以分解为________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2)实际问题中,要依据力的______________或需要分解.
1.(1)某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大于合力. ( )
(2)一个力分解时若不加限制条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 )
(3)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按照力的实际效果来分解. ( )
知识点二 力的正交分解
1.定义: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__________的分力,以便于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这种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如图所示.
2.公式:F1=___________,F2=___________.
正交分解适用于各种矢量的分解.
2.(1)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运算. ( )
(2)一个力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分力为零. ( )
我们在学习力的分解时,老师用一根细线的一端系在右手拇指上,另一端系在圆规的柄上,如图所示.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请探究:
(1)甲同学认为对,乙同学认为不对,你赞同他们谁的观点?
(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正确图应是什么样?
考点1 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如果没有限制,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如图甲所示),两分力有唯一解(如图乙所示).
甲 乙
(2)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大小时,有两解或无解(当|F1-F2|>F或F>F1+F2时无解).
(3)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如图甲,若已知F和F1),另一分力有唯一解(如图乙).
甲 乙
(4)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时
①当F1=F sin θ或F1≥F时,有唯一解,且F sin θ是F1的最小值,如图甲所示.
甲
②当F1乙
③当F sin θ丙
3.常见的力的分解实例
实例 分析
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F1=F cos θ,F2=F sin θ
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1、F2的作用.F1=mg sin α,F2=mg cos α
球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
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为垂直于两个侧面向外挤压接触面,相当于分力F1、F2的作用.F1=F2=F
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拉AO绳,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物体拉BO绳 ,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F2=
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拉AB,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压BC,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
角度1 力的分解计算
【典例1】 [链接教材P84例题2]
(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重力G、F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到重力G和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
D.力F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G、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效果分解法的“四步走”解题思路
角度2 力的分解讨论
【典例2】 (多选)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F,方向未知,则F1的大小可能是( )
A.F B.F
C.F D.F
思路点拨:据题意,正确作出矢量图,看能否构成闭合的矢量三角形.
[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进训练]
1.(角度1)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
A.mg,mg B.mg,mg
C.mg,mg D.mg,mg
2.(角度2)如图所示,将一个力F=10 N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6 N,则在该力的分解中( )
A.有唯一解 B.有两解
C.有无数组解 D.无解
考点2 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
2.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x=F1x+F2x…
Fy=F1y+F2y….
3.坐标轴的选取原则:坐标轴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使问题简化,建立坐标系时坐标轴的选取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则:
(1)使尽量多的力处在坐标轴上.
(2)尽量使某一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零.
4.正交分解法的适用情况:比较适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力情况.
【典例3】 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力F1、F2、F3、F4的大小依次是19 N、40 N、30 N和15 N,方向如图所示,求这四个力的合力(sin 37°=0.6,cos 37°=0.8).
思路点拨:①因F1、F4相互垂直,可选取F1、F4所在直线为x轴、y轴.
②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然后求总合力.
[听课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选择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2)正交分解各力: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y轴上.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Fx、Fy.
(4)合力大小F=,合力的方向与x轴间的夹角为α,则tan α=.
[跟进训练]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F B.0.8F
C.μmg D.μ(mg+0.6F)
1.(多选)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C.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F相同
D.F1、F2和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挡板的压力为( )
A.mg cos α B.mg tan α
C. D.mg
3.短跑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常常会将阻力伞绑在腰间来对抗阻力以提高核心力量.该项训练具有易操作,不易受伤,阻力大小易控制的特点.当阻力伞全部打开时,阻力伞的中心轴线保持水平,共6根伞绳,每根伞绳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均为30°,阻力伞所受的空气阻力为90 N,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每根伞绳承受的拉力约为( )
A.15 N B.90 N
C.20 N D.10 N
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力的分解满足什么运算法则?
2.常见的力的分解法有哪两种?
3.正交分解法常适用于什么情况?
1 / 8第五节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掌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方法.3.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技巧.4.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知识点一 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作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力的分解法则: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把一个已知的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两个相邻的边.
3.分解依据
(1)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如果没有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2)实际问题中,要依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或需要分解.
1.(1)某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大于合力. ( )
(2)一个力分解时若不加限制条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 )
(3)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必须按照力的实际效果来分解. ( )
[答案] (1)× (2)√ (3)×
知识点二 力的正交分解
1.定义: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以便于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这种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如图所示.
2.公式:F1=F cos θ,F2=F sin θ.
正交分解适用于各种矢量的分解.
2.(1)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运算. ( )
(2)一个力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分力为零. ( )
[答案] (1)√ (2)√
我们在学习力的分解时,老师用一根细线的一端系在右手拇指上,另一端系在圆规的柄上,如图所示.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请探究:
(1)甲同学认为对,乙同学认为不对,你赞同他们谁的观点?
(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正确图应是什么样?
提示:(1)甲同学的观点错,乙同学观点是正确的.
(2)正确的图是:
考点1 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2.如果没有限制,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如图甲所示),两分力有唯一解(如图乙所示).
甲 乙
(2)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大小时,有两解或无解(当|F1-F2|>F或F>F1+F2时无解).
(3)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如图甲,若已知F和F1),另一分力有唯一解(如图乙).
甲 乙
(4)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时
①当F1=F sin θ或F1≥F时,有唯一解,且F sin θ是F1的最小值,如图甲所示.
甲
②当F1乙
③当F sin θ丙
3.常见的力的分解实例
实例 分析
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F1=F cos θ,F2=F sin θ
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1、F2的作用.F1=mg sin α,F2=mg cos α
球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
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为垂直于两个侧面向外挤压接触面,相当于分力F1、F2的作用.F1=F2=F
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拉AO绳,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物体拉BO绳 ,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F2=
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拉AB,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压BC,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
角度1 力的分解计算
【典例1】 [链接教材P84例题2]
(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重力G、F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到重力G和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
D.力F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G、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CD [F1是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使物体下滑的力,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因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而不是物体,而F2作用在物体上,故A错误;物体只受重力mg和支持力FN两个力,故B错误,C正确;力FN、F1和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跟FN、mg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D正确.]
力的效果分解法的“四步走”解题思路
【教材原题P84例题】 一质量为200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求物体所受重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取g=10 m/s2)
分析:题中求的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我们可以直接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对重力进行分解.
[解] 把重力G分解为沿斜面的分力F1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2,如图3-5-6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代入数据,得
F1=G sin α=200×10×0.5 N=1 000 N,
F2=G cos α=200×10× N≈1 732 N.
即沿斜面的分力的大小为1 000 N,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的大小为1 732 N.
角度2 力的分解讨论
【典例2】 (多选)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F,方向未知,则F1的大小可能是( )
A.F B.F
C.F D.F
思路点拨:据题意,正确作出矢量图,看能否构成闭合的矢量三角形.
AC [因F2=F>F sin 30°,故对应的F1的大小有两种可能.如图所示,F1的两个解分别对应于、,由三角形的特点和对称性得CB=BD==F,所以F1=F±F,A、C正确.
]
[跟进训练]
1.(角度1)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
A.mg,mg B.mg,mg
C.mg,mg D.mg,mg
A [结点c受到绳子向下的拉力F大小等于物块的重力mg,它产生两个作用效果:拉紧ac绳和bc绳,将力F沿ac绳和bc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F1=F cos 30°=mg,F2=F sin 30°=mg.则有ac绳中的拉力Fac=F1=mg,bc绳中的拉力Fbc=F2=mg,所以选项A正确.
]
2.(角度2)如图所示,将一个力F=10 N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6 N,则在该力的分解中( )
A.有唯一解 B.有两解
C.有无数组解 D.无解
B [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知组成矢量三角形的另一条边的最小值为F sin 30°=5 N,而另一个分力大小大于5 N、小于10 N,所以分解的组数有两组解.如图所示.故选项B正确.
]
考点2 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
2.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x=F1x+F2x…
Fy=F1y+F2y….
3.坐标轴的选取原则:坐标轴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使问题简化,建立坐标系时坐标轴的选取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则:
(1)使尽量多的力处在坐标轴上.
(2)尽量使某一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零.
4.正交分解法的适用情况:比较适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力情况.
【典例3】 在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力F1、F2、F3、F4的大小依次是19 N、40 N、30 N和15 N,方向如图所示,求这四个力的合力(sin 37°=0.6,cos 37°=0.8).
思路点拨:①因F1、F4相互垂直,可选取F1、F4所在直线为x轴、y轴.
②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然后求总合力.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将力F2、F3分解到x、y轴上.
x轴上:Fx=F1+F2x-F3x=F1+F2cos 37°-F3cos 37°=19 N+40×0.8 N-30×0.8 N=27 N
y轴上:Fy=F2y+F3y-F4=F2sin 37°+F3sin 37°-F4=40×0.6 N+30×0.6 N-15 N=27 N
所以,合力大小F== N=27 N
tan θ===1
所以θ=45°,即与x轴间夹角45°斜向右上.
[答案] 27 N,方向与x轴间夹角45°斜向右上
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选择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2)正交分解各力: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y轴上.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Fx、Fy.
(4)合力大小F=,合力的方向与x轴间的夹角为α,则tan α=.
[跟进训练]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F B.0.8F
C.μmg D.μ(mg+0.6F)
D [对木块受力分析,竖直方向N=mg+F sin 37°,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μN,联立可得f=μ(mg+0.6F),故选D.]
1.(多选)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C.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F相同
D.F1、F2和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ACD [在力的分解中,合力是实际存在的力,选项A正确;F1和F2是力F的两个分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选项B错误;F1和F2是力F的分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F相同,其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故选项C、D正确.]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挡板的压力为( )
A.mg cos α B.mg tan α
C. D.mg
[答案] B
3.短跑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常常会将阻力伞绑在腰间来对抗阻力以提高核心力量.该项训练具有易操作,不易受伤,阻力大小易控制的特点.当阻力伞全部打开时,阻力伞的中心轴线保持水平,共6根伞绳,每根伞绳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均为30°,阻力伞所受的空气阻力为90 N,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每根伞绳承受的拉力约为( )
A.15 N B.90 N
C.20 N D.10 N
D [阻力伞受到空气阻力和6根伞绳的作用保持平衡,根据力的分解可得f=6F cos 30°,代入数据解得每根伞绳的拉力大小约为F=10 N,故选D.]
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力的分解满足什么运算法则?
提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常见的力的分解法有哪两种?
提示:效果分解和正交分解.
3.正交分解法常适用于什么情况?
提示: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合力.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力的分解
?题组一 力的分解
1.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一个分力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不能得到唯一的合力
B.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C.10 N的力不可以分解为16 N和6 N的两个分力
D.10 N的力可以分解为12 N和1 N的两个分力
A [已知一个分力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则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不止一个,所以不能得到唯一的合力,故A正确;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力的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也可以等于分力,故B错误;16 N、6 N的合力范围是10 N≤F≤22 N,所以10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6 N的两个分力,故C错误;12 N、1 N的合力范围是11 N≤F≤13 N,所以10 N的力不可以分解为12 N和1 N的两个分力,故D错误.故选A.]
2.减速带是交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当汽车前轮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F,下图中弹力F画法正确且分解合理的是( )
A B
C D
B [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车轮和减速带的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A、C错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可以将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的效果减慢汽车的速度,竖直方向上分力产生向上运动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D错误.]
3.如图所示F为已知恒力,其大小为10 N,将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分力F1沿OA方向,OA跟F的夹角为30°,则F2的大小( )
A.一定小于10 N B.最大等于10 N
C.最小等于5 N D.无法确定
C [由题意可知,当如图所示时,F2的大小最小, 即为F2min=F sin 30°=10×0.5 N=5 N
则F2的大小大于或等于5 N即可,故C正确,A、B、D错误.]
4.如图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手把时,螺纹轴就能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汽车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0×105 N
C.若继续摇动手把,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答案] D
5.如图所示,一个均匀光滑的小球,放在竖直墙壁和斜木板之间,当θ角缓慢增大时(θ<90°),则( )
A.墙壁受到的压力增大
B.墙壁受到的压力不变
C.木板受到的压力增大
D.木板受到的压力减小
D [设小球的重力大小为G,根据力的分解可知墙壁受到的压力和木板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为
F1=,F2=,当θ角缓慢增大时(θ<90°),可知F1和F2都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在药物使用中就应用到很多物理知识.两图分别是用注射器取药的情境和针尖刺入瓶塞的物理图样,针尖的顶角很小,医生沿着注射器施加一个较小的力F,针尖会对瓶塞产生很大的推力.现只分析如图的针尖倾斜侧面与直侧面对瓶塞产生的两个推力,则( )
A.针尖在两个侧面上对瓶塞的两个推力是等大的
B.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比直侧面的推力小
C.若F一定,使用顶角越小的针尖,则两个侧面对瓶塞产生的推力就越大
D.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为F cos θ
C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针尖在两个侧面上对瓶塞的两个推力不等,故A错误;设顶角为θ,则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F1=,直侧面的推力F2=,针尖在倾斜侧面上对瓶塞的推力比直侧面的推力大,故B、D错误;由上述两式可知,若F一定,使用顶角越小的针尖,则两个侧面对瓶塞产生的推力就越大,故C正确.]
?题组二 力的正交分解法
7.如图所示,某人游泳时,某时刻手掌对水的作用力大小为20 N,该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若把该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下的两个力,则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
A.10 N B.10 N
C.20 N D.40 N
B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将手掌对水的作用力分解,则有该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F cos 30°=F=10 N,故选B.]
8.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
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
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
B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μN,甲、乙、丙三个物体在竖直方向,据平衡条件可得,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N1=mg-F sin α,N2=mg,N3=mg+F sin β可知,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故选B.]
9.有一个木箱质量m=60 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推木箱,若动摩擦因数为μ=0.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1)当沿水平方向推力F1=150 N时,此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2)当与水平方向成37°的斜向上的推力F2=400 N时,此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1)推力F1(2)木箱滑动起来,受力如图乙所示,则木箱受到滑动摩擦力=μFN ①
竖直方向:FN+F2 sin 37°=mg ②
由①②得滑动摩擦力=μ(mg-F2sin 37°)=0.3×(60×10-400×0.6) N=108 N.
[答案] (1)150 N (2)108 N
10.如图所示,起重机将重为G的重物匀速吊起,此时四条钢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则每根钢索中弹力大小为( )
A. B.
C. D.
D [设每根钢索中的弹力大小为T,如图所示,将弹力分解,则4T cos 60°=G,得T=,故选项D正确.
]
11.如图所示,一名杂技演员在空中钢索上表演,如果钢索所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 000 N,演员和平衡棒的总质量为80 kg,演员两侧的钢索最大成150°夹角,钢索能安全使用吗(cos 75°=0.259,g取10 N/kg)
[解析] 对钢索上与演员接触的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其中FT1、FT2为两侧钢索对O点的拉力,且FT1=FT2,FN为O点受到的演员的压力,FT1和FT2的合力FT的大小与FN大小相等,FN在数值上等于演员和平衡棒的重力G.
由几何关系得2FT1cos 75°=G
所以FT1== N≈1 544 N,即FT1<2 000 N,钢索能安全使用.
[答案] 见解析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的推力之比为多少?
甲 乙
[解析] 物体在力F1作用下和力F2作用下运动时的受力如图所示
甲 乙
将重力mg、力F2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正交分解
由平衡条件可得:
F1=mgsin θ+Ff1
FN1=mgcos θ
Ff1=μFN1
F2cos θ=mgsin θ+Ff2
FN2=mgcos θ+F2sin θ
Ff2=μFN2
解得F1=mgsin θ+μmgcos θ
F2=
故=cos θ-μsin θ.
[答案] cos θ-μsin θ
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