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本“黑船事件”
明治维新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在中国,各国帝王们的蛋糕
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新课导入
想一想: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知识回顾:中日关系
鉴真东渡
遣唐使来华
隋唐时期:睦邻友好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明朝时期:战争冲突
牡丹社事件
美日侵台
19世纪60-70年代:试探觊觎
甲午海战
1894年:野心暴露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背景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1868年《御笔信》
(1)根本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背景
(2)直接原因(导火线):
1894年朝鲜东学道农民起义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陆奥宗光
朝鲜
帮助
请求
日本
中国
增兵蓄意
袭击挑起
东亚中、日、朝关系示意图
1894年,朝鲜东学道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
(1)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
.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丰岛海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
(2)平壤战役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中,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时间:
结果:
1894年9月
平壤陷落
左宝贵壮烈牺牲
事件:
经过:
(3)黄海海战
时间:
结果:
1894年9月
事件: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1894-9-中旬
1894-9-中旬
1894-7-25
邓世昌
(1849-1894)
学史崇德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经常在军中激扬士气。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全舰将士奋勇作战,突见旗舰定远号危急,遂命开足轮机,驶出定远之前,迎战来敌。致远舰中炮甚多,受伤严重,邓世昌遂下令鼓轮怒驶,欲撞击日舰与其同归于尽。因敌炮丛集,未至而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机会,与全舰官兵一起沉海。有人为他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指挥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经过:
(4)辽东战役
时间:
结果:
1894年10月
事件:
徐邦道抵抗
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徐邦道
(1837-1895)
清末名将,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1895年病逝于军营。
占领旅顺,进行旅顺大屠杀
经过:
(4)辽东战役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2万人被杀戮。全城只存活36人搬运尸体。
材料研读: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日军侵略罪行的认识。
充分体现了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行为,暴露出日本军军国主义的本质。
经过:
(5)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之战
时间:
结果:
1895年1月
事件:
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丁汝昌
(1836-1895)
影响:
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回族抗日英雄。左宝贵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海战—邓世昌
“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养的
爱犬游到他的身边,咬住他的手臂,他将
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
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牺牲。
清末名将,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1895年病逝于军营。
辽东战役—徐邦道
清朝晚期将领,北洋水师提督。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因令在港内待援,最后援军未至,拒绝劝降,自杀殉国。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思考:从这些爱国官兵的事迹中感受到哪些精神?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
勇往直前、不畏强敌、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笔记区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旅顺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到两万多人。
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
——[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日军侵略罪行的认识。
充分暴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日本国力增强,积极扩军备战
失败原因
材料一:1874年,明治天皇开始裁减内官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于造舰。
——林怀秋等 著《明治天皇》
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
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1.客观原因:日本国力增强,蓄谋已久。
2.主观原因:清政府封建落后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3.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落后。
失败原因
清政府对于限制其行为的国际法的态度,是要用一切办法来逃避国际法的限制,以能使用任何的方法来不受规矩地限制为最终的目的,而日本则是在和清政府的战争中,每一步都让自己的行为有国际法的支撑。
——法制晚报社编《甲午遗证》
中国士兵仿佛没有思考过人生,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他们冷漠麻木,除了对自己生命的怜悯。他们为捍卫什么而战呢?
——1895年2月13日英国《帕尔摩报》
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
(2)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结果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方代表李鸿章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影响
材料一:“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材料一:所有国家均同情中国,但没有一个国家帮助它……日本战胜中国,都可以分一杯羹。
——(英)赫德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三: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而在此之前的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辽东半岛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德国
欲在远东扩大势力缓和与俄、欧洲矛盾
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思考】俄国是出于好心帮中国吗?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
原因:
实质: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笔记区
笔记区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概况
熊:俄国
鹰:美国
蛙:法国
犬:英国
太阳:日本
香肠:德国
《时局图》题词 谢缵(zuǎn)泰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继续
目的 实质 结果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承认列强既得权益,侵华机会平等,美国达到利益均沾。
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是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妥协方案,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德国
奥地利
英国
沙俄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时局图》题词
谢缵(zuǎn)泰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问题思考】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哪些国家?图中姗姗来迟的老鹰代表哪个国家?它做了什么事情来满足它自己的利益?
熊代表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
肠代表德国
恶犬代表英国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骆驼代表瑞士
牛代表意大利
虾代表葡萄牙
黄鼠狼代表荷兰
獾代表奥匈帝国
机会平等,利益均沾。协调关系,共同奴役。
《时局图》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原因)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时间:
原因: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的刺激
材料: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代表: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民族工业的整体特点
材料一: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材料二:
民族资本企业
材料三: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总之,中国民族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
导火线: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
时间:1894-1895年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设厂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特征: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课堂练习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C
2、甲午中日战争时,美国《世界报》曾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最能印证该评论的是日本( )
A.偷袭清军运兵船 B.勒索巨额赔款
C.制造旅顺大屠杀 D.抢夺路矿利权
C
课堂练习
3、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中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等为通商口岸
D.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4、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未能取得成效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D
课堂练习
5、小明在整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学习笔记时,看到某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该条约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6、胡适说:“张季直(即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而影响及于全国。”张季直作为“开路先锋”,其思想主张是( )
A.维新变法 B.民主科学 C.武装革命 D.实业救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