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5 16: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熔化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实验装置:(海波、石蜡)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受热均匀)3、海波与石蜡熔化数据表3048364853652033374351644、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④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⑤ 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结论: 1、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熔点)的物质;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三、晶体与非晶体 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的物质;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晶体凝固(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选填“吸”或“放”),温度___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液放降低固液共存放不变固态放降低4、结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
(1)吃冰块感觉凉爽是因为冰在嘴里熔化时向周围吸热,导致嘴巴温度降低。(2)下雪天比融雪时要暖和些,是因为融雪是熔化现象要向周围吸热,下雪是凝固现在要向周围放热。(3)北方的冬天,菜窖内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成冰时向周围放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从而保护蔬菜。课堂小结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海波有熔点,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石蜡没有熔点,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
三、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物质;(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的物质;(蜡、松香、玻璃、沥青)
3、结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如图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C2、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固体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需要_____热,熔化过程所用时间是______min。晶体0 ℃吸2.53、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回答:
(1)萘在BC段是_____ __态,在DE段是_______态,在EF段是___ ____态。
(2)萘的熔点是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3)萘熔化时用了______min,凝固时用了______min,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填“吸”或“放”)热,温度 _ _____。固液共存液固液共存80 ℃80 ℃84吸保持不变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冰在太阳下化成水
B.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40℃的固态水银变成0℃的液态水银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B注意:熔化与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而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5、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 (   )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比冰更容易吸热
  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吸热温度不变
  D.两者效果相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