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英国虎克和他的显微镜,
在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
①
镜筒
②
③
载物台
遮光器
④
⑤
⑥
镜臂
通光孔
压片夹
目 镜
转换器
物 镜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支持部分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作用
镜臂:握镜部件
镜筒:使光线通过
载物台:放玻片标本
压片夹
通光孔
粗准焦螺旋:粗调
细准焦螺旋:细调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光强用小光圈,光弱用大光圈
转换器:转换低/高倍物镜
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
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物镜
思考:目镜和物镜有什么区别?
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越接近玻片标本
————物镜
———————转换器
注意
选择物镜时不能用手直接掰物镜,而应该用手指握准转换器边缘转动。转动时,当感觉到“咯噔”一下时,表示物镜正对了通光孔的中心。
请你总结:
物镜
目镜
10×
5×
放大倍数
10×
16 ×
40×
50×
100×
160×
200×
400×
64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
视野内光线强弱的调节
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视野太亮时,需要调暗,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当视野较暗时,需要调亮,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
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变暗
1、取镜安放
右手握,
左手托。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对光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3、观察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 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记录下你们所看到的物像
4、清洁收镜
1、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反光镜竖直放置,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4、最后把显微镜送回原处。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 ,细胞数目越 ,亮度越 ,看到实物的面积越 。
目镜10X 物镜4X
目镜10X 物镜10X
少
小
暗
放大40倍
放大100倍
大
显微镜成像特点:
实物
上
显微镜下物像
上
观察记录
放大的倍数=
放大的倒像
目镜放大倍数ⅹ物镜放大倍数
倒像=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课堂练习
⒈ 取放显微镜时,正确的方法是右手____,另一左手______。
握镜臂
托镜座
2 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___,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__反光镜,二是将 调大。
暗
凹面
光圈
⒊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C
⒋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 × B.面积放大了400 × C.长度或宽度均放大40 ×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 ×
A
⒍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D
⒌ 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准焦螺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