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4 11: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中考练兵】
1.下面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单车”写独自奉命出使,一个“单”字可见作者心情的孤寂。
B.“征蓬”本指随风远飞的蓬草,这里是诗人借以自喻。
C.“归雁”一词,点明了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表现心情之迫切。
D.“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
2.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杀敌报国无门的感慨
B.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士卒的抱怨
C.羁旅中思乡怀亲的愁绪
D.苍凉落寞而又不失豁达的心境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5.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6.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
”和“
”,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原创演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使至塞上(
)
(2)属国(
)
(3)萧关逢候骑(
)
2.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
;而相对于有名的“山水田园诗”来说,本诗则为典型的“
”。其中传神地描写塞外风光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特点的诗句是: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表达效果。
5.千百年来,王维的诗一直以其“诗中有画”受到历史文人推崇。从本诗中选择合适的例子,具体说明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考练兵】
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诗中的“乡关”是指
,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个字是

5.李白用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原创演练】
1.这首诗是吊吉怀乡之佳作。诗人即景而生隋,诗兴大作,.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细读此诗,指出诗中描绘的风景有哪几处。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夕阳西下”写出了旅人的乡思之愁,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词风豪放壮美,故将其称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不再有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作者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冷”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富有浪漫色彩。
B.词最后一句已变雄壮为悲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
C.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形象、鲜明、生动。
D.词中“夭下事”是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4.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5.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6.
“可冷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沙场秋点兵
沙场:
(2)马作的卢飞快
作:
8.词人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引出对昔目军旅生活的回忆,接着依次描绘了
、演奏军乐、
和战马奔腾、霹雳弦惊的战争场景。
9.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1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创演练】
1.读上阕,结合有关词句分角度简要概括军旅场面。
2.赏析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词中表现的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是作者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吗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简要分析。
4.辛弃疾的词多呈现豪放之美。从美学范畴来看,壮美有雄壮美与悲壮美之分,请你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手来界定本词的审美基调。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考练兵】
1.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名篇,例如
就出自《木兰诗》。
2.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请结合节选部分的诗句分析这一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泼墨如水:
惜墨如金:
3.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隋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原创演练】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正确的一项(
)
A.愿为市鞍马(市场)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
C.赏赐百干强(强大)
D.出郭相扶将(外城)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描写木兰紧急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2)诗中概述战争持续时间长、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3)诗中描写边塞地区天气寒冷、环境恶劣的句子:
(4)诗中写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迫切希望尽快与家人团聚的句子是:
3.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在下面框格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军旅生涯④

⑥赞颂木兰
4.根据全诗内容,说说木兰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征。
5.根据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和感悟,在下面一段文言文最后添加议论性语句。(用现代文说出议论的主要意思即可)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参考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练兵:1.c
2.D
3.B
4.B
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6.征蓬归雁7.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8.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原创演练:1.(1)sài(2)shǔ(3)hòu
2.五言律诗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被排挤出朝廷后的孤寂、抑郁和激愤及其在受到边塞地区浩瀚雄浑景色的熏陶后所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意近即可)4.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这两句诗用词十分精当,一个“直”字准确地写出了边塞沙漠荒凉孤独中透着的挺拔雄伟,而“圆”字则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的一面。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5.不设统一答案,回答切合原诗相关内容,围绕“诗中有画”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示例略。
《黄鹤楼》中考练兵:1.此联描绘了作者晴目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可从文章结构、表达技巧、文体特征等角度作答。示例:①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②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在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游子渴望归乡的思乡之情。③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苍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3.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4.故乡愁5.该诗不仅写景独到,情感的抒发也别出心裁。前四句怀古,联系传说,是虚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情景交融,是实写,烘托思乡之情。
6.B(后四旬为实写之景)原创演练:1.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2.曰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分析: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隋,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意近即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练兵:1.B
2.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3.c
4.c5.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6一士志难酬的悲愤之情7.(1)战场(2)像……一样8.军营餐肉沙场点兵
9.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10.“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意对即可)
13.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意对即可)原创演练:1.军中用餐的场面:八百里分麾下炙;演奏军乐的场面:五十弦翻塞外声;检阅军队的场面:沙场秋点兵。
2.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侧面反衬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从而渲染作战现场的激烈程度。(要求能够自圆其)3.不是,词中运用了虚写。这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醉里”与“梦回”可以看出。
4.本词雄壮美与悲壮美兼而有之,但整体来看,雄壮只合“醉里”“梦回”有,现实却是词人被迫赋闲退隐、壮志难酬,因此整首词呈现出悲壮之美。“可怜白发生!”便是词人对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的悲叹,也是他对自己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悲叹。
《木兰诗》
中考练兵:1.扑朔迷离2.泼墨如水:“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具体描写战前的紧张和忙碌或“旦辞爷娘去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具体写出紧张的战争氛围及木兰的思亲之情。
惜墨如金:“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概括木兰从军多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3.原创演练:1.D
2.(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可汗问所欲,木兰奄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从军缘由战前准备凯旋还乡亲人团聚4.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爱国爱家爱和平。(意对即可)5.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巾帼不让须眉,占已如此。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同样能够做到,术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