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声音,我们会有这样的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归纳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2. 通过观察实验视频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声速的影响因素。
提出猜想
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
纸张
抖动纸张
直尺
伸出桌面少许,拨动
自己
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
感受他们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纸张发声时在______;
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
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
振动
振动
直尺发声时在______;
探究声音的产生
为了验证猜想,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一: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
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二:我们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你又发现了什么?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实验三:我们在鼓面撒上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先用肉眼观察正在发声,你发现了什么?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是声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发声
固体:
液体:
气体:
古筝等弦乐器的弦振动发声。
向水中倒水时水振动发声。
笛子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交流与分享:常见的发声现象
课堂活动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声源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______。
注意:“振动(往复运动)”不能错写成“震动”。
固体、液体、气体
振动
停止
声音的产生
保存声音的原理:记录发声体的振动规律。
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声音的记录
物理·科技·生活
声音的传播过程需要借助物质的帮助吗?
提出问题
实验: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说说看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思考2: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隔墙有耳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3.真空不能传声。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小结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
例.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解:因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为 t = ×1.5s=0.75s,则该同学到山崖的距离为s=340m/s×0.75s=255m.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
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总结:正常时听觉的引起,是由于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听觉神经传给大脑,这一条声音传递的途径,称为气传导。 (气体传声)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体验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固体传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
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随堂训练
B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D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