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减小的运动
B.加速度大,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一定大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相同
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司机突然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25 m B.16 m
C.50 m D.144 m
3.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在t=3t0时刻,A、B相距最远
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
D.在t=6t0时刻,A、B相遇
4.竖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为104 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 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1 m/s2.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0,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
A.13 s B.16 s
C.21 s D.26 s
5.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从甲地开往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该列车以速度v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时间是t0(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 )
A. B.
C. D.
6.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7.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4 m/s
D.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仿佛是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不计水滴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间歇发光的时间间隔是s
B.根据条件可以求得水滴在C点的速度
C.水滴在B、C、D点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2∶3
D.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9.已知一轿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停止,它在停止前最后一秒的位移为5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轿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该轿车刹车后共滑行45 m
C.该轿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D.该轿车刹车到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
10.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 s,它们运动的v-t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 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相等
D.甲球与乙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请在下列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________(填编号).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变电源 ④细线和纸带 ⑤钩码和小车 ⑥刻度尺 ⑦秒表 ⑧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2)安装好实验装置后,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图2所示,可知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3)图中O、A、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敏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规范实验操作得到如下一条纸带,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字母A、B、C、D、E,对纸带上各计数点的距离进行了测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测得数据进行计算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已知电源频率为50 Hz).
(1)对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释放重物前,重物应尽可能远离打点计时器
B.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重物
C.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低压直流电源
D.为了尽可能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应该用体积较大的物体作为重物
(2)打B点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纸带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同一高度有A、B两个球,A球自由下落5 m后,B球以12 m/s的速度竖直下抛(g取10 m/s2).问:
(1)B球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球?
(2)从B球下抛时算起到B球追上A球时,A、B两球下落的高度各为多少?
14.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以加速度a1由静止从山坡顶匀加速滑下,测得其20 s后的速度大小为20 m/s,40 s后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减速运动,经20 s恰好停止运动。求:
(1)a1和a2的大小;
(2)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 s的速度大小;
(3)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第10 s内的位移大小。
15.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平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 m/s的速度匀速驶过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警车发动起来后经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3)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12 m/s,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1 / 6章末综合测评(二)
1.D [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大,运动时间长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不一定大,故B错误;根据s=v0t+at2,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不是均匀变化的,故C错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根据a=,可知在任意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D.]
2.A [初速度 v0=36 km/h=10 m/s.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0,则由vt=v0+at得t0= s=5 s,故汽车刹车后经5 s停止运动,刹车后8 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内的位移,为s=(v0+vt)t0=(10+0)×5 m=25 m.故A正确.]
3.D [由v-t图像,通过斜率绝对值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选项A错误;由A、B运动关系可知,当A、B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B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0时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A、B相遇,选项D正确.]
4.C [升降机在竖井中运动时间最短时,其运动分成三个阶段:先以最大加速度匀加速启动,速度最大时再匀速运动,最后以最大加速度匀减速运动到井口.匀加速过程的时间t1==8 s,位移x1==32 m.匀减速过程与匀加速过程在v-t图像上关于某直线对称,则匀减速过程的时间t3=8 s,位移x3=32 m.匀速过程的位移x2=(104-32-32) m=40 m,所用时间t2==5 s.故总时间t=t1+t2+t3=21 s,选项C正确.]
5.C [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过程中,列车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总位移大小为v0t0,根据题意有vt=v0t0+v0(t-t0),解得v0=,选项C正确.]
6.A [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甲、乙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B错误;v-t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题图可知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7.C [根据s=at2可知题图的斜率等于a,则a= m/s2,即a=2 m/s2,故A错误;在0~2 s内该质点的位移大小为s=at2=×2×4 m=4 m,故B错误;2 s末的速度大小v=at=2×2 m/s=4 m/s,故C正确;质点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为Δs=at2=×2×(9-4)m=5 m,则平均速度大小为=5 m/s,故D错误.]
8.ABC [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看到水滴似乎不再下落,知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由题图可知,各点之间的位移差为Δx=0.2 m,根据Δx=gΔt2,有Δt= s= s,故A正确,D错误;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求解C点的速度,故B正确;根据v=gt得vB∶vC∶vD=1∶2∶3,故C正确.故选ABC.]
9.BD [采用逆向思维,轿车刹车过程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研究最后一秒的过程,有x1=,解得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m/s2,A错误;轿车刹车后共滑行的距离为x=at2=×10×32 m=45 m,B正确;该轿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v=at=10×3 m/s=30 m/s,C错误;该轿车刹车到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m/s=15 m/s,D正确.故选BD.]
10.BD [t=2 s时,两球运动的位移相差40 m,但两小球是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故无法判断两小球的高度差,A错误;根据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s知,t=4 s时两球的位移都是40 m,B正确;两小球是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的,落地的时间不确定,C错误;两小球竖直向上的初速度相同,由v=v0+at,其中a=-g,解得t=,用时相等,D正确.]
11.解析:(1)这里不需要知道小车及钩码的质量,所以不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有计时的功能,故不需要秒表;所以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为②⑦.
(2) 因为小车加速运动,相邻间距越来越大,所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
(3)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
t=5T=5×=5×s=0.1 s
由逐差法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0-2 m/s2=2.00 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某时间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E点的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
vE=×10-2 m/s=1.10 m/s.
答案:(1)②⑦ (2)左 (3)2.00 1.10
12.解析:(1)为了避免纸带上出现大量的空白段落,释放重物前,重物应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A错误;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重物,B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低压交流电源,C错误;为了尽可能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应该用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物体作为重物,D错误.故选B.
(2)由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 s=0.1 s
则打B点的速度为
vB= m/s=0.973 m/s.
(3)根据逐差法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m/s2=9.67 m/s2.
答案:(1)B (2)0.973 (3)9.67
13.解析:(1)设B球经时间t追上A球,A球先运动的时间为t',由h=gt'2
得t'==1 s
所以A球运动时间为(t+1)s
当B球追上A球时有
g(t+1)2=vBt+
解得t=2.5 s.
(2)从B球下抛起到追上A球时,B球下落的高度为
sB=vBt+gt2=61.25 m
则A球下落的高度为
sA=sB-5 m=56.25 m.
答案:(1)2.5 s (2)56.25 m 61.25 m
14.解析:(1)下滑的加速度a1= m/s2=1 m/s2,到达坡底的速度
v=a1t2=1×40 m/s=40 m/s
在水平面上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a2= m/s2=2 m/s2.
(2)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 s的速度大小v'=v-a2t'=(40-2×6) m/s=28 m/s.
(3)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第10 s内的位移大小
x=(vt10-a2)-(vt9-a2)=(40×10-×2×102) m-(40×9-×2×92) m=21 m.
答案:(1)1 m/s2 2 m/s2 (2)28 m/s (3)21 m
15.解析:(1)警车发动过程中货车发生的位移为
s0=vt0=8 m/s×2.5 s=20 m
警车发动起来后追上货车的时间为t1,由题意得
s0+vt1=
代入数值得
t1=10 s(另一负解舍去).
(2)警车追上货车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sm,则
sm=(s0+vt)-at2
即sm=-t2+8t+20(m)
当t=4 s时,两车间距离最大
最大距离为sm=36 m.
(3)设警车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2,则
t2==6 s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时发生的位移为
s1=×2 m/s2×(6 s)2=36 m
从警车开始发动到警车达到最大速度过程中,货车发生的位移为
s2=v(t0+t2)=8 m/s×8.5 s=68 m
警车追上货车还需t3,则
vmt3=s2-s1+vt3
代入数值解得t3=8 s
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追上货车所用的时间为
t=t2+t3=14 s.
答案:(1)10 s (2)36 m (3)14 s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