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10: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文物是承载中华文化的血脉。下列文物的主要材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铜奔马 B.莲花形玻璃托盏
C.素纱衣 D.西汉文帝行玺金印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B. C. D.
3.反应可用于壁画修复。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C.电子式: D.和属于不同种核素
4.下列科技成果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B.空间站使用的国产芯片的主要成分为硅
C.在“人造太阳”中发生核聚变的、与互为同位素
D.“天舟六号”飞船搭载的燃料电池放电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实验室中,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氟酸可用塑料瓶盛装
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C.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要用玻璃塞封盖
D.金属钠放在煤油中,在阴凉处保存
6.理论上,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7.用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的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8.工业上常用“热空气吹出法”进行海水提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浓缩”过程提高了的浓度 B.“吹出”过程利用了的挥发性
C.“吹出”和“吸收”过程的目的是富集溴 D.“氧化”过程体现了的氧化性
9.已知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B.该反应生成2mol 时,放出的热量为
C.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上图相似
D.该反应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10.萃取分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下列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时,可选择用酒精、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分液操作时,需依次将下层液体和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至不同烧杯中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活塞
11.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B HF是弱酸,HBr是强酸 HI是强酸
C 、均为强碱 是弱碱
D Si与高温时反应,S与加热时反应 P与在高温时能反应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萃取碘水中的碘 B.验证酸性:
C.观察纯碱的焰色试验的现象 D.验证Fe与Cu还原性强弱
A.A B.B C.C D.D
13.近年来电池研发领域涌现出大量纸电池,其组成与传统电池类似,但制作方法和应用范围均比传统电池有很大突破。如图为某种纸电池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加入水来激活电池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作负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B.电流从锌片电极流向石墨电极
C.若用镁片代替石墨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原来的相反
D.每反应锌时,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
14.已知X、Y、Z、M、N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Y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N元素与M元素处于同一主族,N元素的单质为黄色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M>Z>Y
B.非金属性:N>M>Z>Y
C.Z、M、N形成的单质中,N单质的熔点、沸点最高
D.X、Z、M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存在共价键
二、解答题
15.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具有重要价值。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酸碱中和反应 ②碳酸钙分解
③与反应 ④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观察到甲装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
②用乙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装置丙中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滴到生石灰上,支管处的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其原因是 。
④上述三个实验方案均验证了以上三个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 (填“高于”或“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3)已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2mol 时,应 (填“吸收”或“释放”) kJ能量。
16.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①~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每种元素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④、⑤、⑥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3)元素②、④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
(4)元素③与⑧按1:2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填“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
(5)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 。用电子式表示④和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6)元素④、⑤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
(7)写出由①、③、⑥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Ⅰ.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弱
(1)将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钠、镁、铝(状态相同)分别投入足量的0.1mol/L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产生气体量最多。
(2)将NaOH溶液与溶液混合,反应生成,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强于的碱性,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N的金属性,你认为此设计 (填“合理”或“不合理”)。
Ⅱ.探究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实验过程:①打开,关闭、,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关闭,打开、,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关闭。
③向B中继续通气体,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④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放入D中,充分反应后,振荡…
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A中m的作用是 ;装置中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
(4)能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②中溶液变为黄色的原因 。
(5)过程③的实验目的是 。
(6)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填空题
18.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常常通过设计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学习化学电源的相关知识。
(1)甲同学为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Ⅰ和图Ⅱ)。预计产生气体的速率Ⅰ Ⅱ(填“>”、“<”或“=”,下同),温度计的示数Ⅰ Ⅱ。
(2)乙同学用如图装置推算铜锌原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电流量。
①写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
②当量筒中收集到336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丙同学了解到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均为惰性电极。则负极是 (填“m”或“n”),该电极上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丁同学想利用反应“”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离子导体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C A B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B C C
15.(1)②③④
(2) 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烧杯内有固体析出 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 放热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水被蒸发,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高于
(3) 释放 183
16.(1)第三周期ⅢA族
(2)S2->Cl->Al3+
(3)HF
(4)离子键
(5)
(6)HClO4
(7)
17.(1) 钠 铝
(2)不合理
(3) 使液体能顺利滴下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4) E中淀粉溶液变蓝
(5)确认C黄色溶液中无,排除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D中四氯化碳溶液变为紫红色
18.(1) < >
(2) Zn-2e-=Zn2+ 减小 0.03
(3) m 氧化
(4) 铜 氯化铁溶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