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仿写排比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大家和它打声招呼。对,它就是月亮,同学们谁还记得关于月亮的古诗。古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月亮与关的的课文。齐读课题。让我们陪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品读课文,赏析精华。
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学生想象,体会。“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赏析:①运用拟人手法,“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水中的月景,美好和谐。②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③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重点引导:a.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这香味还会怎么流呢?b.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学习拟人修辞手法。
学习第六自然段:①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赏析: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稻田的景象。②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赏析:排比、设问。写出了多种香味混合,想象出一片使人沉醉的果园的丰收景象。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喜悦、兴奋)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第七、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体会深情,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在任意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小结: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地说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
小结全文,整体回顾。
小结:《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你觉得今晚的月色美在哪里?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亲情升华,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播放音乐《母亲》,想象如果我和妈妈走月亮会走向哪儿?走过哪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