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
学献祭,表示对埃及宗教的尊敬。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
高二月考历史试卷
殖女神。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呢1以22
A.确立统治的合法性.B.使希腊文化中心东移门7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学:
C.笼络埃及神职人员双,14.心
D,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
分t人
5.历史研究发现,古希腊传世文献(神谱》中很多故事和赫梯、古巴比伦及近东其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愿列出的四个进项
地方的智慧文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便是在被认为最具希胎人特点的阿波罗崇拜中,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婴求的,)
人们也发现了其中深厚的东方文化渊源。这体现出()
1,公元前3000年前后,北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成为文明摇篮,孕育了中国黄河流域
A.古代文明发展的趋同化的,GB.古希腊文化受东方文化影响
的粟作农业和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西亚两河流域的麦类种植,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水
C.文献史料记载不够全面说:D,东西方文化创作相互借鉴可
稻栽培,以及北非尼罗河流域的灌溪系统等等。这反映出((),日
6.如图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一庄园的图解。由此,西歌庄园()
A,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B.早期文明间的交流
庄圆
"5红52似中541+
C.文化多样下的生产差异
D.古代文明同步发展
生白
回构品骨地
11:C,21
2.苏类尔人制定了阴历,通过观察月亮的盈虚并且设置闺月的办法,预测季节的循环。
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通过回归年的算法,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
3个季节。这些历法的制定()
t s
:1A
春耕
A.有助于强化图家治理
B.目在完善天文学观测
休耕地
@小…证「
C,规范了宗教祭祀活动
D,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
换浩人
1三习指
A,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一B.大体上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经济实体
3.下图为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此可知古希船人()中
C.大体上是一个较发达的经济实体幸:D: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点好:欢调数8司可乙
7!法国卡佩王朝时期(987-1328年),国王根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原
则调整封建等级关系,在将直属领地分封给贵族时提出了附加条件:受封者需向国主
,5立1
宜暂效忠,且其附属也需要间接承认国王权威,同时王室频繁与贵族联烟来建立亲缘
会常金念实用四
标营【即父
关系。这些举措()
÷只,的金2圆7.
个的济绿子日1虫0
A,瓦解了封建庄园经济
B:使王权突破教权束缚梦地),
A,把被征服地区变成直属殖民地
B.把地中海变成了希腊世界的内海
C.破坏了封君封臣制度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立冷然0S
C.建立起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D.对被征服地区的地方实施行省制
8。在早期的中世纪欧洲大学,大学的发展几乎完全有赖于敏会,.其校长由大学所在地
4,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率军前往位于埃及腹地的阿蒙神庙祭拜,宜称铁得阿蒙的神谕
的主教进行一种实质性或形式上的“任命”,1368年,:教皇乌尔班五世颁布敕谕,规定(
成为埃及的法老并进行正式加冕。在孟斐斯,亚历山大向诸神献祭,也向阿皮斯公牛
牛津大学校长“由该大学的在职博士和教师合法选举出来,即被视为已经得到确认,而
12025-2026 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参考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A B D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C A D A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C D C A A C C
1.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列举了不同文明依托特定地理条件或生活条件发展出适应本土的农业模
式,进而形成早期文明,这说明自然环境对农业文明的影响,A 项正确;材料涉及适宜的自
然环境促进了早期农耕的产生,未提及文明交流,排除 B 项;生产差异源于地理环境而非
文化多样性,排除 C 项;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各有其特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A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苏美尔人来说,阴历预测季节循环,能帮助安排农业生产等活动,而农
业是古代国家经济的基础,合理组织农业生产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进而强化国家治理。
古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保障了农业收成,而农业的良好发展对国家的税收、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所以这
些历法的制定有助于强化国家治理,A 项正确;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制定历法主要是为了满
足实际生产生活(如农业生产、宗教节庆安排等)的需要,而不是以完善天文学观测为主要
目的。虽然在制定历法过程中促进了天文学观测的发展,但这不是其初衷,排除 B 项;题
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历法与季节、农业生产的关系,并没有突出规范宗教祭祀活动的信息,排
除 C 项;历法的制定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但“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农
业生产还受到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法只是其中一个辅助因
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
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人由于多种原因(如人地矛盾、商业发展需求等)进行海外殖民活动。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建立了众多殖民城邦,这些城邦与母国在政治上相互独立,有
自己的公民大会、议事会等政治机构,经济上也相对自主发展。从材料的殖民示意图中可以
看到众多分散的殖民点,这些殖民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独立于母国的城邦,C 项正确;希腊
的殖民城邦相对独立,并非是作为母国直属殖民地存在。希腊建立的殖民城邦在政治、经济
等方面有很大自主性,不是像近代那种严格意义上的直属殖民地,排除 A 项;古希腊人虽
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有殖民活动,但并未将整个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海,罗马帝国时期才将
地中海变为内海,排除 B 项;行省制是古代一些大帝国(如罗马帝国等)对地方的管理体
制,古希腊没有实行行省制,其殖民城邦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并非母国直接派遣官员以行省
形式管理,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
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古代,宗教和王权往往紧密结合,法老在埃及是具有宗教和政治
双重权威的象征。亚历山大通过获得阿蒙神谕成为法老、参与埃及宗教祭祀活动、供奉埃及
本土神祇等方式,是借助埃及本土的宗教传统和文化认可,来让埃及民众接受他的统治,从
而确立自己在埃及统治的合法性,A 项正确;题干中所描述的行为都是围绕对埃及宗教文化
的尊重和利用,并没有体现出要让希腊文化中心东移的意图,排除 B 项;他的核心诉求是
统治整个埃及地区,笼络神职人员只是实现统治合法性过程中的一个可能附带影响,而不是
主要意图,排除 C 项;题干中行为主要是对埃及本土宗教文化的迎合和利用,并非以推广
希腊文化为主要目的,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5.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
希腊。材料提到古希腊传世文献《神谱》中很多故事和赫梯、古巴比伦及近东其他地方的文
明有着相似之处,在被认为最具希腊人特点的阿波罗崇拜中,人们也发现了深厚的东方文化
渊源,这些现象表明古希腊文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东方文明的诸多要素,B 项
正确;虽然古希腊文明受到东方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文明向趋同化发展,古希腊文明在吸
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排除 A 项;材料中的文献史实丰富了我们对古
希腊文明的认识,说明史料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文
化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东西方文化创作相互借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西欧。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中古西欧庄园内有耕地生产粮食,有果园生产果蔬,有面包房、
牧场等等,这体现了中古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D 项正确;中古西欧庄园是一
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相对封闭,排除 A 项;材料体现了庄园内部经济状况,从材料中并
不能看出“等级森严”,排除 B 项;庄园以农业经济为主,并不算“较发达的经济实体”,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7.D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
纪(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卡佩王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密切了与贵族及其附属的关系,
进一步强化了王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项正确;题干信息不足以证明庄园经济瓦解,
排除 A 项;中世纪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相支持,并未突破教权的束缚,排除 B 项;题
干没有显示出封君封臣制度遭到破坏,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为本质题和影响题。根据题目具体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
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早期中世纪欧洲大学的校长任命权由教会掌握到由校内在
职博士和教师选举产生,这一转变削弱了教会对大学的直接控制,增强了大学的自主性,大
学自主性的增强有利于减少教条束缚,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推动了
思想解放,A 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 16 世纪,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教
权和王权的博弈,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近代科学兴起于 16-17 世纪,而且材料和自然科
学没有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A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可知这是背景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首都巴格达汇聚了来自帝国境内
各省和东亚、南亚、中亚、北欧等世界各地的丰富商品,成为世界意义上的商业中心等,反
映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曾经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桥梁,A 项正确;据所学,
直到 13 世纪阿拉伯帝国结束时,影响欧洲近代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还未兴起,排除 B 项;
材料聚焦的是阿拉伯帝国对世界贸易发展的贡献,并未强调其对东西方商路的垄断和控制,
排除 C 项;贸易范围仅限亚非之间与“北欧的蜂蜜、黄蜡”出现在巴格达的市场上等信息不符,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世纪至 16 世纪(亚欧非)。据题干“13 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 世纪中期,逐渐征服
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 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16 世纪后期,
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一个从小亚细亚地区
崛起,并逐步扩展成为横跨三大洲的强大帝国的历史进程,符合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历程,C
项正确;罗马帝国在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排除 A
项;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在 1453 年君士坦丁堡被攻占后终结,而非继续扩张,排除
B 项;德里苏丹国主要位于印度次大陆,未曾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实行政教合一,统治区域涵盖阿拉伯、
波斯、北非等多民族地区,融合了各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如科技、哲学传播)贡献重大,
符合①的特征;笈多帝国是印度古代强盛王朝,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但佛教(如大乘佛教)
也高度发展,形成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相互影响的局面,符合②的特征;日本通过大化改新
模仿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儒学经朝鲜传入后深刻影响其文化与社会,符合③的特征。A 项正
确,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2.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
日本。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
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
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
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A 项正确;12 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
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作为武士的职业道德,以忠诚、武勇、名誉、信
义为主要内容。材料主旨是幕府体制的特点,虽然提及武士和将军的主从关系,但未提及武
士道的具体内容,排除 B 项;幕府统治下,天皇大权旁落,而非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 C
项;将军和武士虽然掌握军事力量,但材料未提及军事扩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推行班田收授法”“仿效唐朝制度,设三省六部”“模仿中国制度设
置”可知,日本、高丽、越南仿效唐朝制度,体现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B 项正确;“交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流互鉴”无法得出,材料侧重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单向影响,排除 A 项;宗藩关系是中国
古代以华夷秩序为基础形成的特殊国际关系体系,核心为藩属国经宗主国册封确立政权合法
性,承担定期朝贡义务并接受军事保护,材料侧重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不涉及
其他角度,排除 C 项;“引领世界潮流”说法夸大,材料仅涉及中国周边国家的制度发展,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 世纪左
右(非洲和中国)。根据材料“坦桑尼亚”可知,处于非洲东部,结合所学可知,10—15 世纪
左右,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瓷器
等手工业品输入东非,作为交换,东非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东非国家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与南亚次大陆文明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在东
非坦桑尼亚地区发现原产于 15 世纪左右中国的瓷器,说明中世纪东非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
而不是强调元朝时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且 15 世纪是明朝,排除 B 项;廷巴克图在西
非,与材料位于东非的“坦桑尼亚”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玛雅文明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创造了复杂的历法(如玛雅历法),
采用 20 进制,最早掌握“零”的概念,并建造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文明发明
了“浮动园地”(在湖沼中建造的人工耕地),以扩大种植面积,也修建了金字塔作为宗教祭
祀场所,A 项正确;古代亚洲文明(如两河流域、古印度、中国)、古代非洲文明(如古埃
及、桑海)、古代欧洲文明(如古希腊、古罗马)均无“浮动园地”“20 进制与‘零’的早期应用
结合”等特征,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6.D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
开辟了欧洲直达印度的新航线。④是达 伽马的航行路线,D 项正确;①是哥伦布的航行路
线,到达美洲,排除 A 项;②是麦哲伦环球航行,排除 B 项;③是迪亚士的航行路线,最
远到达非洲好望角,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近代的欧洲。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由 1492 年和中美洲的加勒比地区可得出该航海家是哥伦布,哥伦布
“发现”美洲,A 项正确;1487 年迪亚士带领船队到达美洲的好望角,排除 B 项;达·伽马从
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 C 项;哥伦布到达的地区
是美洲,并非东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D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背景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烟草作为美洲特有作物,在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后被引入欧洲,这一典型案例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D 项正确;材
料强调的是烟草传播的路径而非条件,排除 A 项;材料仅描述了烟草的传播,并未涉及欧
洲人对美洲自然生态的破坏,排除 B 项;据所学,烟草只是哥伦布大交换的众多物种之一,
并未成为新旧大陆间联系的主体,“纽带”一词夸大了烟草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19.D
【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 世
纪(意大利)。据本题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初,葡萄牙进口香料的价格下
降,威尼斯转手香料价格却猛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
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威尼斯及传统商路日趋没落,D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威尼斯并
不能垄断东西方贸易,排除 A 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业革命,而欧洲金银贬值引发的物价波
动属于价格革命内容,排除 B 项;里斯本并不产胡椒,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0.A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
复兴时期(欧洲)。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价值和
尊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14-17 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其
悲剧《李尔王》通过对人性、权力、道德的深刻探讨,体现了人文主义核心思想——肯定人
的价值与情感,关注现实人生的命运。其作品以人文视角剖析人性的复杂,体现人文主义,
A 项正确;卢梭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社会契约论》提出“天赋人权”“人民
主权”等思想,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哲学著作,而非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排除 B 项;
托马斯·潘恩是 18 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常识》发表于 1776 年,旨在呼吁北
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属于启蒙思想影响下的政治宣传读物,时间上远晚于文艺复兴时期,
排除 C 项;孟德斯鸠也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是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启蒙运动的重要文献,与文艺复兴时期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1.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
材料中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禁,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这表明教廷试图压制科学传
播,但这些科学家的理论和实践仍得到了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肯定,这反映出宗教权威与科
学理性间的冲突,B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这一时期欧洲理性精神开始萌发,排除 A
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当时科学革命并未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 C 项;当时天主教会日益
受到冲击,地位并未日益巩固,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2.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解读,本质上是为了借助儒家思想中“仁
政”“理性”等元素,批判欧洲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服务于他自己的启蒙思想主张,因此这
种解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C 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儒
家思想只是被部分启蒙思想家作为批判封建神学和专制的工具,并非“直接推动”其兴起的因
素,排除 A 项;伏尔泰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思想,且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君君臣
臣”等观念与共和思想并无直接关联,排除 B 项;伏尔泰只是将儒家思想视为“人道的、理性
的‘宗教’”,并非真的将其等同于宗教,儒家思想在欧洲从未取得与宗教相似的社会地位,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3.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1
年(英国)。根据材料《“ 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可知,这直接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确保新教徒继承王位,结合所学知识,光荣革命推翻
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确立新教国教原则和议会主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杜绝天主教
复辟可能,巩固了革命成果,D 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中心,A 项与材料“限制
王权”逻辑矛盾,排除 A 项;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与 18 世纪 20 年代,1701 年尚未形成,排
除 B 项;此时期国王仍旧保留行政权,且作为国家象征持续存在,“失去全部权力”不符合史
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4.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
世纪和 18 世纪(欧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通过《权利法案》限制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王权,保障议会权利;美国独立战争发表《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法国大革命颁布《人
权宣言》,强调人权、法治等,三国革命都体现了对“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C 项正
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并非封建专制主义阻
碍,排除 A 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并非民主共和制;美国建立民
主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政体几经变化,排除 B 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封建统治,
法国大革命是反对本国封建专制,只有美国独立战争是反对英国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25.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
世纪 60-70 年代(欧美)。据题干“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意大利统一、日本明
治维新、德国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事件均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
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或巩固,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展,D 项正确;美国实行共和制,并非
君主立宪制,排除 A 项;题干事件主要涉及政治制度变革和国家统一,未直接体现工业革
命的影响,排除 B 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范围较广,且这些事件更多是资本主义在全
球的扩展,而非已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新变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6.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 世纪初
的德国。根据材料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电磁科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为第二次
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基础,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 项正确;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
创新有工厂、垄断组织的出现,这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 A 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形成
了知识经济增长模式,排除 B 项;工业化时代到来的标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27.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九世纪三
四十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多是自发兴起,工人阶级尚未形成
系统的革命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而这些运动均发生在其之前,工人阶级对斗争目标、道路等缺乏科学认识,多停留在改善经
济待遇、争取政治权利(如宪章运动的普选权)的表层诉求,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A 项正确;“工人阶级力量薄弱”不符合史实,当时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人阶级队伍已壮大,
是运动能够广泛开展的基础,排除 B 项;“资产阶级统治巩固”是外部环境,但并非失败的根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本原因,且当时资产阶级统治仍面临挑战,排除 C 项;“没有国际组织协调”是客观条件,但
并非决定性因素,即使有组织协调,缺乏科学理论仍会导致方向错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8.A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 世纪的
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 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大多出身资产阶级或知识分
子,超越了自身阶级局限,深切同情工人阶级的苦难,并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但他
们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也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因此“没有能力完成
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A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848 年(《共产党宣言》
发表),且马克思主义者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完成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顶层设计,排除 B 项;欧洲启蒙思想家活跃于 17-18 世纪,他们的核心是反对
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并非关注“工人阶级苦难”或设计“社会主
义社会制度”,排除 C 项;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于 1864 年,其成员主要是无产
阶级革命者,致力于团结工人阶级斗争,并非“跨越自己所处的阶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9.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
知,马克思提到“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
武器”,这里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等,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新的条件,
体现了资本主义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进步性,所以①正确。题干中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强调
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给无产阶级带来的变化,并没有直接提及无产阶级对科学理论指导的迫切
需求,所以②不符合题意。“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表明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无产阶级力量增强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必
然取得胜利 ,所以③正确。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并不成熟,
题干也未体现这一点,所以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C 项正确;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30.C
【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
国)。根据题干可知,巴黎公社的三项措施(民主选举、监督罢免权、取消高薪制)均体现
了无产阶级政权的核心特征: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并受监督,反对特权,强调平等,这些措
施直接反映了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与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相吻合,C 项正确;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虽然选举是公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题目描述的是一系列措施,并非仅强调选举,因此 A
项过于片面,排除 A 项;公社的统治基础仍以工人阶级为主,未显著扩大,排除 B 项;巴
黎公社本身是巴黎工人阶级的壮举,但它存在时间短暂(仅 72 天),且主要局限于巴黎,在
其存续期间,这些措施本身并未(也来不及)有效推动全法国的工人阶级走向联合,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1.(1)条件:达·伽马出生于航海世家,有航海经验传承;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当时航海技
术的发展;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刺激,葡萄牙探索新航路的决心。(任三点 6 分)
(2)评价:积极方面,开辟印度新航路,使里斯本成为西欧海外贸易中心,促进了欧洲与亚
洲的贸易往来,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消极方面,开启了欧洲在亚洲的殖
民活动,给印度等东方国家带来了灾难,掠夺了大量财富,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
【详解】(1)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由材料“1469 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
贵族家庭,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哥哥也是一名船长。”可得出达·伽马出生于航海
世家,有航海经验传承;由材料“1497 年 7 月,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达·伽马的船队从葡萄
牙首都里斯本出发”可得出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由材料“受到 1492 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刺激,葡萄牙王室决心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可得出受哥伦布发现新大
陆的刺激,葡萄牙探索新航路的决心;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
(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由材料“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香料所得纯利竟超过
本次航行总费用的 60 倍以上。印度航路开辟以来,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海外贸易中心。……
这条航道为西方掠夺东方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是欧洲在亚洲从事殖民
活动的开端。”及所学可得出开辟印度新航路,使里斯本成为西欧海外贸易中心,促进了欧洲
与亚洲的贸易往来,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由材料“人口仅 150 万的葡萄
牙竟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及所学可得出
开启了欧洲在亚洲的殖民活动,给印度等东方国家带来了灾难,掠夺了大量财富,破坏了当
地的社会经济。
32.(1)政治:英国较早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
经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和资本;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积累资金、拓展市
场。
技术:手工工场长期发展,积累生产技术知识。
市场:18 世纪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海外市场需求大,推动技术革新。(任三点 6 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如电力应用等成果源于科学研究突破。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扩散。
侧重于重工业、基础工业,电力、内燃机等推动重工业发展。(任两点 4 分)
(3)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
代”。
生产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确立,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
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世界格局:密切世界各地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加剧
东西方差距。
社会生活:改变生活方式,丰富物质生活,也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任 3 点 6 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
济、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分析,如政治:英国较早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
命提供政治保障;经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和资本;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
积累资金、拓展市场;技术:手工工场长期发展,积累生产技术知识;市场:18 世纪英国
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海外市场需求大,推动技术革新等等。
(2)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 19 世纪 70 年代欧美国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包括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如电力应用等成果源于科学研究突破;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扩散;侧重于重
工业、基础工业,电力、内燃机等推动重工业发展。
(3)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逐渐
确立”“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极大提高生
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人类先后进入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根据材料“随着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逐渐确立”“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
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确立,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
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根据材料“推动了汽车、飞机
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格局:密切世界各地联系,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加剧东西方差距;社会生活:改变生活方式,丰
富物质生活,也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33.示例选择图片:图 1、图 2、图 3。
论题: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说明: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17-18 世纪启蒙运动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应运而生。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理性与科学)大旗,抨击专制王权、教权和封建制度,
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构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
放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
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斗争
的思想武器。
(其他选择,只要内容有关联,主题恰当,论述史实正确、逻辑严宓的均可酌情给分)
【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先,选择历史图片,并确定主题,如选择图 1、图 2、图 3。根据材料“图 1、图 2、图 3”
可知,图片涉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结合
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为: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运动的历程、启蒙运动的内容、影响等
角度进行描述,如: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17-18
世纪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理性与科学)大旗,抨击专制王权、教权
和封建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构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启蒙
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论题的准确性,如: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启蒙运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