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5认识棱镜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学生能说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色光,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学生能初步认识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知道光具有颜色混合的特性。 2. 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彩虹、棱镜实验等现象,进行类比推理,理解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的联系。 能基于彩色轮实验现象,提出简单假设并验证“色光混合可形成白光”。 3. 探究实践 能小组合作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和“制作彩色轮”实验,规范操作并记录现象。 能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光的分光与合成规律。 4. 态度责任 在实验中保持好奇心和合作意识,愿意主动探索光的现象。 初步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白光分解为七色光)和色光混合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光折射导致色散的原因(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 从“色散”到“合成”的思维转换,理解彩色轮旋转形成白光的原理。
教具学具 学生材料:三棱镜、手电筒、色轮的预制模型、马克笔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聚焦(3分钟) 1.情境导入:展示美丽的彩虹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彩虹)你在生活中见过彩虹吗?通常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生活经验(如雨后、喷水池旁)。 2.聚焦核心问题: 教师引导:“彩虹如此美丽,它身上藏着哪些科学奥秘呢?为什么太阳光看起来是白色的,却能形成七彩的彩虹?今天,我们就来扮演小小科学家,一起破解这个‘彩虹之谜’。”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探究主题。)) 探索、研讨(30分钟) 探索一:解密彩虹的成因——光的色散(约15分钟) 1.提出问题链: ①“如此巨大的彩虹,我们很难在实验室里研究。科学家们常常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呢?(做实验、模拟)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模拟彩虹的形成?” ②(展示三棱镜图片)“这是什么?(三棱镜)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这个三棱镜,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呢?请大家猜一猜。” (预设:做出猜想(可能会变成彩色等))。 2.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实验: 在暗室中,用强光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三棱镜,让白光色散后的彩光投射到白色屏上。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白色的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什么组成的?” 3.建构概念: 学生总结: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教师讲解:“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光的色散’。就像教材里告诉我们的,不同颜色的光穿过三棱镜时‘转弯’(折射)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就被分开了。彩虹就是这样形成的——空中的小水滴就像无数个小小的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散成了七彩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从猜想走向实证,观察并理解色散现象,初步建立“白光由色光组成”的科学观念,破解“彩虹成因”之谜。) 探索二:重现白色之光——光的合成(约15分钟) 1.提出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 ①“白光可以分散成七色光,那么反过来,这些彩色的光能不能再混合成白光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 (预设:简单讨论,提出可能的方法(如快速旋转彩色轮))。 2.实践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制作与旋转彩色轮”。按照教材指引,制作红、绿、蓝三色陀螺(彩色轮)。 ②“快速旋转你的彩色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颜色仿佛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灰白色或接近白色)”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有一种‘视觉暂留’本领,当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三种颜色接连快速地刺激我们的眼睛,大脑就把它们混合在了一起。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成白光。这证明‘光的色散’过程是可以‘反向’进行的。” (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将探究推向深入。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实验,亲眼见证“合成”过程,从而突破“分解与合成可逆”这一难点,形成完整的认知闭环。) 三、拓展(5分钟) 1.综合研讨: “现在,谁能完整地解释一下‘彩虹之谜’?” 学生总结:结合两个实验,阐述白光由色光组成,色散形成彩虹,色光也能混合回白光。 2拓展与应用: 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光的色散或合成原理?” (如:钻石的光彩、彩色电视/显示屏(RGB色点)、霓虹灯等) 3.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猜想、实验、观察,破解了彩虹的奥秘,认识了光的色散与合成现象。科学就在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动手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研讨和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与合成原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四、完成作业本(2分钟) 板书设计 1.5认识棱镜 白光透过三棱镜能被分解成七色光 不同色光在三棱镜中折射程度不同 单色光能够合成白光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以“破解彩虹之谜”为主线,通过问题链驱动探究,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三棱镜和彩色轮实验,直观理解了光的色散与合成,突破了“分解与合成可逆”的难点。 反思发现,对“折射”原理的阐释可更深入,如增加动画演示化解抽象。小组制作彩色轮耗时较长,后续可提供预制模型以优化时间分配,留更多时间进行深度研讨。 总体目标达成良好,未来需更注重核心概念的剖析与探究时间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