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12:27:51

文档简介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六上·昌黎期末)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有关。
A.镜片的面积 B.镜片的直径 C.镜片的凸度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A:镜片的面积大小,并不会改变放大镜的放大能力。不管镜片面积是大是小,只要凸度不变,放大倍数就不变,所以镜片面积和放大倍数无关,A错误;
B:镜片的直径,只是关乎镜片的大小尺寸,和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没有关系。直径再大,凸度不变的话,放大倍数也不会变,所以镜片直径和放大倍数无关,B错误;
C: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所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C正确。
故答案为:C 。
2.(2025六上·昌黎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蚂蚁 C.草履虫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变形虫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蚂蚁是多细胞昆虫,体型较大,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 B。
3.(2025六上·昌黎期末)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滴加碘酒是为了(  )。
A.使图像明显 B.检测淀粉 C.粘贴住表皮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A:在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洋葱表皮细胞本身颜色较浅,滴加碘酒(碘液)后,细胞内的结构(像细胞核等)会被染色,这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图像就会更明显,便于我们看清细胞结构,所以滴加碘酒能使图像明显,A正确;
B:检测淀粉一般是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等实验中,对叶片进行处理时用到碘酒,而制作洋葱表皮标本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胞结构,不是检测淀粉,B错误;
C:粘贴住表皮一般是盖盖玻片或者用吸水纸等操作辅助,碘酒没有粘贴的作用,C错误。
故答案为:A 。
4.(2025六上·昌黎期末)“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A:傅科摆是通过观察摆动平面的转动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因为在傅科摆实验中,随着时间推移,摆的摆动方向相对于地面会发生改变,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所以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A正确;
B:地球公转的证明实验是恒星周年视差、四季变化等,傅科摆的现象和地球公转没有关系,B错误;
C:傅科摆只能直接证明地球自转,无法直接证明地球公转,C错误。
故答案为:A 。
5.(2025六上·昌黎期末)下列不是“日心说”和“地心说”共同点的是(  )。
A.地球是球体
B.日月星辰都在旋转
C.运动的天体做圆周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是球体;“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也认可地球是球体,所以地球是球体是二者的共同点,A不符合题意;
B:“地心说”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是天体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绕太阳旋转,是地球等绕太阳运动 。“日月星辰都在旋转”这种表述模糊,且二者核心是不同天体为中心的运动体系,不是简单的日月星辰都“旋转”(运动方式和中心不同),所以这不是二者共同点,B符合题意;
C:“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运动的天体做圆周运动,比如“地心说”里行星绕地球圆周运动,“日心说”里行星绕太阳圆周运动,所以这是二者共同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6.(2025六上·昌黎期末)活字印刷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道工序。(  )
A.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B.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C.拓印、刷墨、检字、晾制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A:活字印刷的正确顺序是先检字,找到需要的活字;然后刷墨,给活字版涂上墨;接着拓印,把纸盖在活字版上按压得到印刷内容;最后晾制,让印好的纸张干燥 。A选项中工序顺序错误,拓印在刷墨之前不符合实际流程,A错误;
B:检字(挑选活字)→刷墨(给活字刷墨)→拓印(纸张覆盖活字获取印迹)→晾制(让印刷品干燥),这是活字印刷正确的四道工序顺序,B正确;
C:起始工序是拓印,不符合活字印刷先检字的实际步骤,顺序完全错误,C错误。
故答案为:B 。
7.(2025六上·昌黎期末)杠杆是否省力是由(  )决定的。
A.杠杆的长度
B.杠杆的形状
C.杠杆上三个点的位置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A:杠杆的长度不能决定其是否省力。比如一根很长的杠杆,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不合适,也无法省力,所以A错误;
B:杠杆的形状与是否省力没有直接关系,不管是直的、弯的杠杆,关键是三个点的位置,所以B错误;
C:杠杆上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这三个点的位置决定了杠杆是否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两者距离相等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5六上·昌黎期末)我们在陡峭的山上修筑盘上公路,盘山公路的结构及作用(  )。
A.斜面,省力但费距离
B.斜面,既省力又省距离
C.斜面,不省力但方便
【答案】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A:盘山公路属于斜面。根据斜面原理,使用斜面能省力,不过会增加运动距离(费距离 )。汽车沿盘山公路行驶,相比直接垂直上山,用力更小,但行驶的路程更长,所以盘山公路是斜面,省力但费距离,A正确;
B:根据能量守恒和简单机械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省力的机械必然费距离,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所以盘山公路作为斜面,不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B错误;
C:盘山公路是斜面,斜面的特点就是能省力,说“不省力”错误,C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5六上·昌黎期末)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把太阳能转换为(  )的装置。
A.热能 B.光能 C.风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吸收太阳的能量,使水的温度升高,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热能(内能),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而非获取或转化为光能,光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不是光能,B错误;
C: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过程和风能没有关联,不会将太阳能转化为风能,C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5六上·昌黎期末)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
A.电池和线圈 B.电池和铁钉 C.线圈和铁芯
【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A: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线圈是电磁铁组成部分之一,但仅电池和线圈不能构成电磁铁,还需要铁芯,A错误;
B:电池提供电能,铁钉可作为铁芯,但缺少线圈也无法形成电磁铁,且单独电池和铁钉不是电磁铁的组成,B错误;
C:电磁铁的构造是把线圈绕在铁芯上,所以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C正确。
故答案为:C。
11.(2025六上·昌黎期末)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是无限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由其焦距等因素决定, 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放大能力不同,且受光学原理限制,放大倍数有一定范围,不是无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有限,所以显微镜整体放大倍数也有限,并非无限。所以“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是无限的”这一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2025六上·昌黎期末)如果地球只绕着太阳公转而不自转的话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自转周期约24小时,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不断交替处于被太阳照亮(白昼)和不被太阳照亮(黑夜)的状态 ;若地球只绕太阳公转而不自转,地球表面某一固定点,会随着地球公转,大约经过一年的时间,完成一次“朝向太阳(白昼)—背向太阳(黑夜)—再次朝向太阳(白昼)”的循环,也就是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变为一年所以“如果地球只绕着太阳公转而不自转的话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说法错误,因为实际会产生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
故答案为:错误。
13.(2025六上·昌黎期末)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答案】正确
【知识点】斜面
【解析】【解答】实验证明,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分析】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14.(2025六上·昌黎期末)我们用钥匙开锁时,应用了轮轴原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轮轴可以省力,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转动时费力 。钥匙开锁时,钥匙的手柄部分相当于“轮”,插入锁芯的部分相当于“轴”。我们转动钥匙的手柄(轮),通过轴带动锁芯转动,从而实现开锁,这符合轮轴原理中“轮”带动“轴”转动省力的特点 。所以“我们用钥匙开锁时,应用了轮轴原理”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5.(2025六上·昌黎期末)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当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磁性会增强;电流减小时,磁性会减弱 。还能通过改变线圈匝数来调整,线圈匝数增多,磁性变强;匝数减少,磁性变弱 。
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6.(2025六上·昌黎期末)   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   (填“大”或“小”)。
【答案】细胞;小
【知识点】放大镜;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第1空:在生物学中,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大多由细胞构成,细胞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第1空填细胞;
第2空: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体图像越大,但同时能观察到的范围(视野)就越小。比如用低倍放大镜看树叶,能看到较大范围的叶片,换高倍放大镜,只能看到叶片上很小一块区域,所以第2空填小。
故答案依次为:细胞;小。
17.(2025六上·昌黎期末)地球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   、地幔、   。
【答案】地壳;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第1空:地球最外层的结构是地壳,它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就像鸡蛋的蛋壳一样,是地球结构由外到内的第一层,所以第1空填地壳;
第2空:地球内部,在地幔往里就是地核,地核处于地球的中心部位,是地球结构的最内层,所以第2空填地核。
故答案依次为:地壳;地核。
18.(2025六上·昌黎期末)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   ;从冬到夏,逐渐变   。
【答案】长;短
【知识点】影子;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第1空: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所以从夏到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第1空填长。
第2空:从冬季到夏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所以从冬到夏,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第2空填短。
故答案依次为:长;短。
19.(2025六上·昌黎期末)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具有   和   的结构特点。
【答案】斜面;杠杆
【知识点】斜面;杠杆;剪刀
【解析】【分析】第1空:剪刀的刀刃部分,类似斜面的结构。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能省力,刀刃通过这种斜面结构,便于切割物体,所以剪刀具有斜面的结构特点,第1空填斜面;
第2空:剪刀的两个刀片交叉处是支点,手握的部分是用力点,刀刃接触物体处是阻力点,符合杠杆“ 一个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结构,能围绕支点转动,所以剪刀也具有杠杆的结构特点,第2空填杠杆。
故答案依次为:斜面;杠杆。
20.(2025六上·昌黎期末)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   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   转动.
【答案】电;转子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即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21.(2025六上·昌黎期末)小明将一根长导线缠绕在一枚螺栓上,制成电磁铁。他按图中所示的方式来组装电磁铁电路并接通电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1)下面四种材质的螺栓,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  )。
A.铜螺栓 B.铁螺栓 C.塑料螺栓
(2)在这个电路中,小明需要在①位置安装一个   (填“小开关”或“小灯泡”)。
(3)制作电磁铁时,要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目的是   。
(4)电路通电后,②位置的导线中的电流怎样流动?请在上图中用箭头线画出。
(5)电路通电后,导线下方的磁针最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磁针被吸在导线上
B.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
C.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
(6)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   发现的。
(7)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
A.电能→机械能→磁能
B.电能→磁能
C.电能→磁能→机械能
【答案】(1)B
(2)小开关
(3)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
(4)
(5)C
(6)奥斯特
(7)C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电磁铁铁芯的材料选择,依据电磁铁的工作原理(铁芯需能被磁化增强磁性 )分析:电磁铁的铁芯需要用容易被磁化的物质,铁是磁性材料,容易被磁化,能增强电磁铁的磁性;铜不是磁性材料,不能被磁化来增强磁性;塑料是绝缘体,也不能被磁化。所以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铁螺栓,答案为B。因为铁能被磁化辅助增强电磁铁磁性,铜和塑料不行,故B正确。
(2)本题考查电路的基本组成,依据电路要有控制通断的元件分析:一个完整的电路需要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和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在这个研究电磁铁的电路中,①位置需要安装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这样才能方便研究电磁铁通电和断电时的磁性变化等情况;而小灯泡是用电器,这里主要需求是控制电路通断,不是用小灯泡,所以填小开关。因为电路需要控制通断的元件,小开关能实现,故第1空为小开关。
(3)本题考查导线绝缘皮的作用,依据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分析:导线外面的塑料皮是绝缘体,起到绝缘作用,防止漏电。制作电磁铁时,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是为了让导线两头露出金属部分,金属是导体,这样就能使导线接入电路后容易导电,形成电流通路。所以目的是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因为塑料皮绝缘,剥去后金属导线能导电,故第1空为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
(4)本题考查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向,依据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的规律分析: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等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在图中,②位置的导线中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流向磁针再回到负极,箭头应从电源正极一侧指向磁针方向(结合答案图,是从螺栓右侧导线流向磁针 ),这样符合电流从正极流出的路径。
(5)本题考查电流的磁效应,依据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分析:
当通电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对附近的磁针产生作用力。
A:导线的磁场较弱,不足以把磁针吸在导线上;
B:磁针不会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因为磁场对磁针的作用力是使它发生一定角度偏转,而不是持续旋转;
C:电流产生的磁场会使导线下的磁针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这符合电流磁效应的现象。所以答案为C,因为电流磁场使磁针水平偏转,A吸住、B不停旋转不符合实际,故C正确。
(6)本题考查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者,依据科学史知识分析:
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奥斯特发现的,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所以第1空填奥斯特,因为奥斯特最早发现该现象,故第1空为奥斯特。
(7)本题考查能量转化的过程,依据能量形式的变化分析:首先,电池提供电能,电流通过导线时,电能转化为磁能(因为电流产生磁场 );然后,磁场对磁针产生作用力,使磁针运动,磁能又转化为磁针的机械能。
A:顺序错误,不是电能→机械能→磁能;
B:只到磁能,没体现后续磁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磁针运动;
C:电能先转化为磁能(电流产生磁场 ),磁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磁场使磁针运动 ),符合能量转化过程。所以答案为C,因为能量先电转磁,再磁转机械,故C正确。
(1)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螺栓材质是铁螺栓。因为电磁铁需要用磁性材料来增强磁性,铁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铜是一种非磁性材料,通常用于导电,不适合制作电磁铁的芯。塑料是绝缘体,既不导电也不具有磁性,因此不适合制作电磁铁。故选B。
(2)在电路中,①位置需要一个可以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小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启和关闭,而小灯泡则是用于指示电路是否通电。
(3)导线两头的塑料皮是绝缘层,用于保护导线。在制作电磁铁时,需要将导线末端与螺栓紧密连接,形成良好的电接触。剥去塑料皮可以暴露出金属导体,使得电流可以顺利通过。
(4)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磁铁的电路中,电流会流经缠绕在螺栓上的导线,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5)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附近的磁针,使其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故选C。
(6)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奥斯特发现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在1820年首次观察到电流能够影响磁针,证明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7)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电能→磁能→机械能。首先,电能转化为磁能,形成磁场;然后,磁场的力作用在磁针上,使磁针偏转,这是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选C。
22.(2025六上·昌黎期末)利用放大镜、显微镜,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从微小物体到生物细胞,再到水中的微小生物,我们将观察到一个奇妙的微小世界。
(1)下列三种镜片中,小明应选哪种具有放大作用的镜片(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的是(  )。
A.
B.
C.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首次发现了(  )。
A.细菌 B.细胞 C.微生物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需要从洋葱上获取观察样本。下图所示的四个步骤,按制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5)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影响。请写出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其中一种影响。   。
【答案】(1)A
(2)C
(3)B
(4)C
(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等
【知识点】放大镜;生物细胞;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镜片的放大作用,依据三种镜片的特点分析:凸透镜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起到放大物体的效果,像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原理;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物体看起来缩小;平面镜主要是反射光线,成等大的虚像,不能放大物体。所以具有放大作用的镜片是凸透镜,答案为A。因为凸透镜可放大,凹透镜缩小、平面镜等大,故A正确。
(2)本题考查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依据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分析: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呈长方形格子状。A图是血细胞(圆形 ),B图细胞形态不规则,C图符合洋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有细胞壁的特点。所以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的是C图,因为C图细胞排列和形态符合洋葱表皮细胞特征,A是血细胞、B形态不对,故C正确。
(3)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史,依据科学史知识分析: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软木片是由许多小室构成的,他把这些小室命名为“细胞”;细菌、微生物不是他首次发现的。所以首次发现的是细胞,答案为B,因为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A细菌、C微生物不是他发现的,故B正确。
(4)本题考查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制作步骤,依据实验操作流程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首先要①将洋葱切开,然后才能④用工具取下内表皮(这里题干虽没完整显示④,但根据答案逻辑,是切开后取内表皮相关操作 ),接着③取下内表皮,最后②放到载玻片上。所以顺序是①④③②,答案为C,因为制作流程是先切开,再取内表皮相关操作,最后放置,故C正确。
(5)本题考查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袭人体的呼吸系统,感染后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可以填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等,因为新冠病毒主要危害呼吸系统,故第1空为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1)放大镜和显微镜中的镜头通常都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形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从而放大观察的物体。故选A。
(2)洋葱表皮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等部分组成,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紧密排列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小黑点,故选C。
(3)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使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结构,并首次使用了“细胞”这个词。故选B。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按制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①将洋葱切开 ④掰下洋葱片 ③取下内表皮 ②放到载玻片。首先要切开洋葱,掰下洋葱片小刀划开,用镊子取下内表皮,最后将取下的内表皮放到载玻片上。故选C。
(5)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和其他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23.(2025六上·昌黎期末)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利用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地球运动模型① 地球运动模型② 地球运动模型③ 地球运动模型④
(1)小明利用模型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最好用(  )来模拟太阳。
A.蜡烛 B.篮球 C.手电筒
(2)在现实世界中,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选填“一天”或“一年”)
(3)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不同假设。请写出模型①表示的假设:   。
(4)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5)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6)小明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可以采用(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答案】(1)C
(2)一天
(3)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4)A
(5)C
(6)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模拟太阳的材料选择,依据太阳发光特点和模拟需求分析: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用来模拟太阳的物体需要能持续稳定地提供“光” 。蜡烛燃烧不稳定且有明火等安全隐患;篮球是球体,不能发光,无法模拟太阳发光特性;手电筒可以持续发光,能较好地模拟太阳照亮地球的效果。所以最好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答案为C,因为手电筒能稳定发光模拟太阳,蜡烛不安全、篮球不发光,故C正确。
(2)本题考查昼夜交替的周期,依据自然现象常识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所以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天,因为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故第1空为一天。
(3)本题考查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依据模型特点分析:模型①中,看起来是一个较大的圆形(可看作太阳 )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形(可看作地球 )转动。这表示的假设是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因为模型呈现太阳绕地球的运动模式,故第1空为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4)本题考查“地心说”理论对应的模型,依据“地心说”内容分析:托勒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等天体绕地球转动。模型①呈现的是太阳绕地球转的模式,符合“地心说”中地球为中心,天体绕其转动的观点;模型②、③、④不符合这种以地球为中心的绕转模式。所以最符合的是模型①,答案为A,因为“地心说”是地球为中心,模型①是太阳绕地球,故A正确。
(5)本题考查地球真实运动对应的模型,依据地球运动实际情况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身自转。模型③中,能体现出地球绕着太阳(中心天体 )运动的模式,更接近地球真实的运动(公转+自转,模型可体现公转 );模型①是太阳绕地球(错误 )、模型②不符合、模型④也不对。所以与地球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模型③,答案为C,因为地球真实是绕太阳运动,模型③体现此特点,故C正确。
(6)本题考查研究四季变化的模型选择,依据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分析: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倾斜导致的。模型③能体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可用于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模型①、②、④无法很好体现公转及地轴倾斜等导致四季变化的因素。所以可以采用模型③,答案为C,因为四季变化由地球公转等导致,模型③体现公转,故C正确。
(1)在模拟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现象时,需要一个光源来模拟太阳的光照。蜡烛虽然也能发光,但光线较弱且不稳定;篮球不能发光,不适合作为光源。手电筒可以提供稳定且方向性的光线,最适合模拟太阳。故选C。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这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在现实世界中,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天。
(3)模型①表示的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模型①大的代表太阳,中间小的表示的是地球,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太阳转,模拟了古代的地心说。
(4)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包括太阳都绕地球转。模型①表示的是地球不动,其他天体绕地球转,它符合“地心说”。故选A。
(5)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是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模型③表示的是地球围绕一个中心点(模拟太阳)公转,它最接近地球的真实运动。故选C。
(6)四季变化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有关,因为地球的轴倾斜导致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模型③表示的是地球的公转,它适合用来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故选C。
24.(2025六上·昌黎期末)下图是古代战争中的攻城利器投石机,其主体是一根巨大的炮杆,长端用炮兜装载石块,短端系上炮索,当命令下达时,一队士兵同时拉动炮索使炮杆转动,将装在炮兜中的石块抛出。
(1)由以上资料可知,投石机利用了   原理。
(2)请在图中括号内写上投石机的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
(3)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   转动的。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   (填“会”或“不会”)影响其作用效果。
(4)当今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具运用到了杠杆原理?(写出两种即可)
   、   。
【答案】(1)杠杆
(2)
(3)支点;会
(4)筷子;剪子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投石机运用的原理,依据杠杆的定义分析: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投石机的炮杆在士兵拉动炮索时,能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符合杠杆的特征,所以投石机利用了杠杆原理,因为炮杆可绕固定点转动,符合杠杆定义,故第1空为杠杆。
(2)本题考查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依据三者的定义分析: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投石机中,炮杆与支架接触的点就是支点,它支撑炮杆转动;用力点是施加力的点,士兵拉动炮索的位置就是用力点,力使炮杆转动;阻力点是承受阻力的点,炮兜装石块的一端受到石块的阻力,就是阻力点。所以按照定义在图中对应位置标注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因为符合杠杆三要素(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的位置特点,故答案为图中所示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标注。
(3)本题考查投石机的转动及支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依据杠杆的工作特点分析: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支点就是杠杆转动的固定点。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会改变力臂的长度等,而力臂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省力或费力情况等 ),所以改变支点位置或高度会影响其作用效果。因此第1空为支点,因为投石机绕支点转动;第2空为会,因为支点改变影响力臂,进而影响作用效果,故第1空为支点,第2空为会。
(4)本题考查生活中运用杠杆原理的工具,依据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杠杆原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筷子,使用时筷子绕着手指(支点 )转动,是费力杠杆,但能方便夹取食物;剪子也是,剪东西时绕着中间的轴(支点 )转动,通过不同的力臂实现剪纸等操作。所以可以写筷子、剪子(答案不唯一,像撬棍、镊子等也可 ),因为它们都符合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特点,故第1空为筷子,第2空为剪子。
(1)投石机利用了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指的是通过一个固定点(支点),施加力可以使另一端的物体移动。在投石机中,炮杆就是杠杆,炮兜装载的石块是负载,炮索提供的拉力是动力。
(2)支点是炮杆的中心点,即炮杆与支架连接的地方。
阻力点是炮兜的位置,即石块所在的一端。
用力点是炮索被拉动的位置,即士兵们施力的地方。
(3) 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支点是整个装置的固定点,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个点进行运动的。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会影响其作用效果。支点的位置决定了杠杆的长臂和短臂的比例关系,从而影响到所需的力和能够达到的效果。例如,降低支点会使长臂变长,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推动相同的负载,但同时也可以获得更远的投射距离。
(4)筷子:筷子在使用时,手指施加的力量是通过杠杆作用传递到食物上的。
剪刀:剪刀的两个刀片之间有一个支点,使用者通过施加力量在把手上来切割物品,这也是一种杠杆的应用。
1 / 1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六上·昌黎期末)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有关。
A.镜片的面积 B.镜片的直径 C.镜片的凸度
2.(2025六上·昌黎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
A.变形虫 B.蚂蚁 C.草履虫
3.(2025六上·昌黎期末)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滴加碘酒是为了(  )。
A.使图像明显 B.检测淀粉 C.粘贴住表皮
4.(2025六上·昌黎期末)“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同时自转
5.(2025六上·昌黎期末)下列不是“日心说”和“地心说”共同点的是(  )。
A.地球是球体
B.日月星辰都在旋转
C.运动的天体做圆周运动
6.(2025六上·昌黎期末)活字印刷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道工序。(  )
A.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B.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C.拓印、刷墨、检字、晾制
7.(2025六上·昌黎期末)杠杆是否省力是由(  )决定的。
A.杠杆的长度
B.杠杆的形状
C.杠杆上三个点的位置
8.(2025六上·昌黎期末)我们在陡峭的山上修筑盘上公路,盘山公路的结构及作用(  )。
A.斜面,省力但费距离
B.斜面,既省力又省距离
C.斜面,不省力但方便
9.(2025六上·昌黎期末)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把太阳能转换为(  )的装置。
A.热能 B.光能 C.风能
10.(2025六上·昌黎期末)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
A.电池和线圈 B.电池和铁钉 C.线圈和铁芯
11.(2025六上·昌黎期末)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是无限的。(  )
12.(2025六上·昌黎期末)如果地球只绕着太阳公转而不自转的话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13.(2025六上·昌黎期末)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14.(2025六上·昌黎期末)我们用钥匙开锁时,应用了轮轴原理。(  )
15.(2025六上·昌黎期末)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
16.(2025六上·昌黎期末)   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   (填“大”或“小”)。
17.(2025六上·昌黎期末)地球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   、地幔、   。
18.(2025六上·昌黎期末)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   ;从冬到夏,逐渐变   。
19.(2025六上·昌黎期末)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具有   和   的结构特点。
20.(2025六上·昌黎期末)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   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   转动.
21.(2025六上·昌黎期末)小明将一根长导线缠绕在一枚螺栓上,制成电磁铁。他按图中所示的方式来组装电磁铁电路并接通电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1)下面四种材质的螺栓,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  )。
A.铜螺栓 B.铁螺栓 C.塑料螺栓
(2)在这个电路中,小明需要在①位置安装一个   (填“小开关”或“小灯泡”)。
(3)制作电磁铁时,要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目的是   。
(4)电路通电后,②位置的导线中的电流怎样流动?请在上图中用箭头线画出。
(5)电路通电后,导线下方的磁针最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磁针被吸在导线上
B.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
C.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
(6)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   发现的。
(7)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
A.电能→机械能→磁能
B.电能→磁能
C.电能→磁能→机械能
22.(2025六上·昌黎期末)利用放大镜、显微镜,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从微小物体到生物细胞,再到水中的微小生物,我们将观察到一个奇妙的微小世界。
(1)下列三种镜片中,小明应选哪种具有放大作用的镜片(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的是(  )。
A.
B.
C.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首次发现了(  )。
A.细菌 B.细胞 C.微生物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需要从洋葱上获取观察样本。下图所示的四个步骤,按制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5)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对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影响。请写出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其中一种影响。   。
23.(2025六上·昌黎期末)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等,利用不同的地球运动模型,可以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地球运动模型① 地球运动模型② 地球运动模型③ 地球运动模型④
(1)小明利用模型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最好用(  )来模拟太阳。
A.蜡烛 B.篮球 C.手电筒
(2)在现实世界中,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选填“一天”或“一年”)
(3)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分别表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四种不同假设。请写出模型①表示的假设:   。
(4)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最符合托勒密“地心说”理论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5)上图所示的四个模型中,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6)小明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可以采用(  )。
A.模型① B.模型② C.模型③ D.模型④
24.(2025六上·昌黎期末)下图是古代战争中的攻城利器投石机,其主体是一根巨大的炮杆,长端用炮兜装载石块,短端系上炮索,当命令下达时,一队士兵同时拉动炮索使炮杆转动,将装在炮兜中的石块抛出。
(1)由以上资料可知,投石机利用了   原理。
(2)请在图中括号内写上投石机的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
(3)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   转动的。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   (填“会”或“不会”)影响其作用效果。
(4)当今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具运用到了杠杆原理?(写出两种即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A:镜片的面积大小,并不会改变放大镜的放大能力。不管镜片面积是大是小,只要凸度不变,放大倍数就不变,所以镜片面积和放大倍数无关,A错误;
B:镜片的直径,只是关乎镜片的大小尺寸,和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没有关系。直径再大,凸度不变的话,放大倍数也不会变,所以镜片直径和放大倍数无关,B错误;
C: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所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C正确。
故答案为:C 。
2.【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变形虫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蚂蚁是多细胞昆虫,体型较大,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 B。
3.【答案】A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A:在制作洋葱表皮标本时,洋葱表皮细胞本身颜色较浅,滴加碘酒(碘液)后,细胞内的结构(像细胞核等)会被染色,这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图像就会更明显,便于我们看清细胞结构,所以滴加碘酒能使图像明显,A正确;
B:检测淀粉一般是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等实验中,对叶片进行处理时用到碘酒,而制作洋葱表皮标本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胞结构,不是检测淀粉,B错误;
C:粘贴住表皮一般是盖盖玻片或者用吸水纸等操作辅助,碘酒没有粘贴的作用,C错误。
故答案为:A 。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A:傅科摆是通过观察摆动平面的转动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因为在傅科摆实验中,随着时间推移,摆的摆动方向相对于地面会发生改变,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所以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A正确;
B:地球公转的证明实验是恒星周年视差、四季变化等,傅科摆的现象和地球公转没有关系,B错误;
C:傅科摆只能直接证明地球自转,无法直接证明地球公转,C错误。
故答案为:A 。
5.【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是球体;“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也认可地球是球体,所以地球是球体是二者的共同点,A不符合题意;
B:“地心说”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是天体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绕太阳旋转,是地球等绕太阳运动 。“日月星辰都在旋转”这种表述模糊,且二者核心是不同天体为中心的运动体系,不是简单的日月星辰都“旋转”(运动方式和中心不同),所以这不是二者共同点,B符合题意;
C:“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运动的天体做圆周运动,比如“地心说”里行星绕地球圆周运动,“日心说”里行星绕太阳圆周运动,所以这是二者共同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6.【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A:活字印刷的正确顺序是先检字,找到需要的活字;然后刷墨,给活字版涂上墨;接着拓印,把纸盖在活字版上按压得到印刷内容;最后晾制,让印好的纸张干燥 。A选项中工序顺序错误,拓印在刷墨之前不符合实际流程,A错误;
B:检字(挑选活字)→刷墨(给活字刷墨)→拓印(纸张覆盖活字获取印迹)→晾制(让印刷品干燥),这是活字印刷正确的四道工序顺序,B正确;
C:起始工序是拓印,不符合活字印刷先检字的实际步骤,顺序完全错误,C错误。
故答案为:B 。
7.【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A:杠杆的长度不能决定其是否省力。比如一根很长的杠杆,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不合适,也无法省力,所以A错误;
B:杠杆的形状与是否省力没有直接关系,不管是直的、弯的杠杆,关键是三个点的位置,所以B错误;
C:杠杆上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这三个点的位置决定了杠杆是否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两者距离相等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A:盘山公路属于斜面。根据斜面原理,使用斜面能省力,不过会增加运动距离(费距离 )。汽车沿盘山公路行驶,相比直接垂直上山,用力更小,但行驶的路程更长,所以盘山公路是斜面,省力但费距离,A正确;
B:根据能量守恒和简单机械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省力的机械必然费距离,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所以盘山公路作为斜面,不可能既省力又省距离,B错误;
C:盘山公路是斜面,斜面的特点就是能省力,说“不省力”错误,C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吸收太阳的能量,使水的温度升高,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水的热能(内能),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而非获取或转化为光能,光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不是光能,B错误;
C: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过程和风能没有关联,不会将太阳能转化为风能,C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A: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线圈是电磁铁组成部分之一,但仅电池和线圈不能构成电磁铁,还需要铁芯,A错误;
B:电池提供电能,铁钉可作为铁芯,但缺少线圈也无法形成电磁铁,且单独电池和铁钉不是电磁铁的组成,B错误;
C:电磁铁的构造是把线圈绕在铁芯上,所以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C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的放大倍数由其焦距等因素决定, 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放大能力不同,且受光学原理限制,放大倍数有一定范围,不是无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有限,所以显微镜整体放大倍数也有限,并非无限。所以“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是无限的”这一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自转周期约24小时,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不断交替处于被太阳照亮(白昼)和不被太阳照亮(黑夜)的状态 ;若地球只绕太阳公转而不自转,地球表面某一固定点,会随着地球公转,大约经过一年的时间,完成一次“朝向太阳(白昼)—背向太阳(黑夜)—再次朝向太阳(白昼)”的循环,也就是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变为一年所以“如果地球只绕着太阳公转而不自转的话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说法错误,因为实际会产生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
故答案为: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斜面
【解析】【解答】实验证明,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分析】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轮轴可以省力,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转动时费力 。钥匙开锁时,钥匙的手柄部分相当于“轮”,插入锁芯的部分相当于“轴”。我们转动钥匙的手柄(轮),通过轴带动锁芯转动,从而实现开锁,这符合轮轴原理中“轮”带动“轴”转动省力的特点 。所以“我们用钥匙开锁时,应用了轮轴原理”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当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磁性会增强;电流减小时,磁性会减弱 。还能通过改变线圈匝数来调整,线圈匝数增多,磁性变强;匝数减少,磁性变弱 。
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6.【答案】细胞;小
【知识点】放大镜;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第1空:在生物学中,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大多由细胞构成,细胞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第1空填细胞;
第2空: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体图像越大,但同时能观察到的范围(视野)就越小。比如用低倍放大镜看树叶,能看到较大范围的叶片,换高倍放大镜,只能看到叶片上很小一块区域,所以第2空填小。
故答案依次为:细胞;小。
17.【答案】地壳;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第1空:地球最外层的结构是地壳,它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就像鸡蛋的蛋壳一样,是地球结构由外到内的第一层,所以第1空填地壳;
第2空:地球内部,在地幔往里就是地核,地核处于地球的中心部位,是地球结构的最内层,所以第2空填地核。
故答案依次为:地壳;地核。
18.【答案】长;短
【知识点】影子;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第1空: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所以从夏到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第1空填长。
第2空:从冬季到夏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就越短,所以从冬到夏,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第2空填短。
故答案依次为:长;短。
19.【答案】斜面;杠杆
【知识点】斜面;杠杆;剪刀
【解析】【分析】第1空:剪刀的刀刃部分,类似斜面的结构。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能省力,刀刃通过这种斜面结构,便于切割物体,所以剪刀具有斜面的结构特点,第1空填斜面;
第2空:剪刀的两个刀片交叉处是支点,手握的部分是用力点,刀刃接触物体处是阻力点,符合杠杆“ 一个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结构,能围绕支点转动,所以剪刀也具有杠杆的结构特点,第2空填杠杆。
故答案依次为:斜面;杠杆。
20.【答案】电;转子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即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21.【答案】(1)B
(2)小开关
(3)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
(4)
(5)C
(6)奥斯特
(7)C
【知识点】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电磁铁铁芯的材料选择,依据电磁铁的工作原理(铁芯需能被磁化增强磁性 )分析:电磁铁的铁芯需要用容易被磁化的物质,铁是磁性材料,容易被磁化,能增强电磁铁的磁性;铜不是磁性材料,不能被磁化来增强磁性;塑料是绝缘体,也不能被磁化。所以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是铁螺栓,答案为B。因为铁能被磁化辅助增强电磁铁磁性,铜和塑料不行,故B正确。
(2)本题考查电路的基本组成,依据电路要有控制通断的元件分析:一个完整的电路需要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和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在这个研究电磁铁的电路中,①位置需要安装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这样才能方便研究电磁铁通电和断电时的磁性变化等情况;而小灯泡是用电器,这里主要需求是控制电路通断,不是用小灯泡,所以填小开关。因为电路需要控制通断的元件,小开关能实现,故第1空为小开关。
(3)本题考查导线绝缘皮的作用,依据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分析:导线外面的塑料皮是绝缘体,起到绝缘作用,防止漏电。制作电磁铁时,剥去导线两头的塑料皮,是为了让导线两头露出金属部分,金属是导体,这样就能使导线接入电路后容易导电,形成电流通路。所以目的是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因为塑料皮绝缘,剥去后金属导线能导电,故第1空为为了让导线容易导电。
(4)本题考查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向,依据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的规律分析: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等回到电源的负极。所以在图中,②位置的导线中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流向磁针再回到负极,箭头应从电源正极一侧指向磁针方向(结合答案图,是从螺栓右侧导线流向磁针 ),这样符合电流从正极流出的路径。
(5)本题考查电流的磁效应,依据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分析:
当通电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对附近的磁针产生作用力。
A:导线的磁场较弱,不足以把磁针吸在导线上;
B:磁针不会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旋转,因为磁场对磁针的作用力是使它发生一定角度偏转,而不是持续旋转;
C:电流产生的磁场会使导线下的磁针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这符合电流磁效应的现象。所以答案为C,因为电流磁场使磁针水平偏转,A吸住、B不停旋转不符合实际,故C正确。
(6)本题考查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者,依据科学史知识分析:
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奥斯特发现的,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所以第1空填奥斯特,因为奥斯特最早发现该现象,故第1空为奥斯特。
(7)本题考查能量转化的过程,依据能量形式的变化分析:首先,电池提供电能,电流通过导线时,电能转化为磁能(因为电流产生磁场 );然后,磁场对磁针产生作用力,使磁针运动,磁能又转化为磁针的机械能。
A:顺序错误,不是电能→机械能→磁能;
B:只到磁能,没体现后续磁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磁针运动;
C:电能先转化为磁能(电流产生磁场 ),磁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磁场使磁针运动 ),符合能量转化过程。所以答案为C,因为能量先电转磁,再磁转机械,故C正确。
(1)可以用来绕制电磁铁的螺栓材质是铁螺栓。因为电磁铁需要用磁性材料来增强磁性,铁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铜是一种非磁性材料,通常用于导电,不适合制作电磁铁的芯。塑料是绝缘体,既不导电也不具有磁性,因此不适合制作电磁铁。故选B。
(2)在电路中,①位置需要一个可以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小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启和关闭,而小灯泡则是用于指示电路是否通电。
(3)导线两头的塑料皮是绝缘层,用于保护导线。在制作电磁铁时,需要将导线末端与螺栓紧密连接,形成良好的电接触。剥去塑料皮可以暴露出金属导体,使得电流可以顺利通过。
(4)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磁铁的电路中,电流会流经缠绕在螺栓上的导线,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5)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附近的磁针,使其产生一定角度的水平偏转。故选C。
(6)通电导线会让附近的磁针运动起来,这个现象最初是由奥斯特发现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在1820年首次观察到电流能够影响磁针,证明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7)在通电导线使磁针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电能→磁能→机械能。首先,电能转化为磁能,形成磁场;然后,磁场的力作用在磁针上,使磁针偏转,这是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选C。
22.【答案】(1)A
(2)C
(3)B
(4)C
(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等
【知识点】放大镜;生物细胞;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镜片的放大作用,依据三种镜片的特点分析:凸透镜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起到放大物体的效果,像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原理;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物体看起来缩小;平面镜主要是反射光线,成等大的虚像,不能放大物体。所以具有放大作用的镜片是凸透镜,答案为A。因为凸透镜可放大,凹透镜缩小、平面镜等大,故A正确。
(2)本题考查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依据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分析: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呈长方形格子状。A图是血细胞(圆形 ),B图细胞形态不规则,C图符合洋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有细胞壁的特点。所以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的是C图,因为C图细胞排列和形态符合洋葱表皮细胞特征,A是血细胞、B形态不对,故C正确。
(3)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史,依据科学史知识分析: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软木片是由许多小室构成的,他把这些小室命名为“细胞”;细菌、微生物不是他首次发现的。所以首次发现的是细胞,答案为B,因为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A细菌、C微生物不是他发现的,故B正确。
(4)本题考查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制作步骤,依据实验操作流程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首先要①将洋葱切开,然后才能④用工具取下内表皮(这里题干虽没完整显示④,但根据答案逻辑,是切开后取内表皮相关操作 ),接着③取下内表皮,最后②放到载玻片上。所以顺序是①④③②,答案为C,因为制作流程是先切开,再取内表皮相关操作,最后放置,故C正确。
(5)本题考查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袭人体的呼吸系统,感染后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可以填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等,因为新冠病毒主要危害呼吸系统,故第1空为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1)放大镜和显微镜中的镜头通常都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形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从而放大观察的物体。故选A。
(2)洋葱表皮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等部分组成,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紧密排列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小黑点,故选C。
(3)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使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结构,并首次使用了“细胞”这个词。故选B。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按制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①将洋葱切开 ④掰下洋葱片 ③取下内表皮 ②放到载玻片。首先要切开洋葱,掰下洋葱片小刀划开,用镊子取下内表皮,最后将取下的内表皮放到载玻片上。故选C。
(5)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和其他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23.【答案】(1)C
(2)一天
(3)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4)A
(5)C
(6)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模拟太阳的材料选择,依据太阳发光特点和模拟需求分析: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用来模拟太阳的物体需要能持续稳定地提供“光” 。蜡烛燃烧不稳定且有明火等安全隐患;篮球是球体,不能发光,无法模拟太阳发光特性;手电筒可以持续发光,能较好地模拟太阳照亮地球的效果。所以最好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答案为C,因为手电筒能稳定发光模拟太阳,蜡烛不安全、篮球不发光,故C正确。
(2)本题考查昼夜交替的周期,依据自然现象常识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所以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天,因为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故第1空为一天。
(3)本题考查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依据模型特点分析:模型①中,看起来是一个较大的圆形(可看作太阳 )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形(可看作地球 )转动。这表示的假设是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因为模型呈现太阳绕地球的运动模式,故第1空为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4)本题考查“地心说”理论对应的模型,依据“地心说”内容分析:托勒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等天体绕地球转动。模型①呈现的是太阳绕地球转的模式,符合“地心说”中地球为中心,天体绕其转动的观点;模型②、③、④不符合这种以地球为中心的绕转模式。所以最符合的是模型①,答案为A,因为“地心说”是地球为中心,模型①是太阳绕地球,故A正确。
(5)本题考查地球真实运动对应的模型,依据地球运动实际情况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身自转。模型③中,能体现出地球绕着太阳(中心天体 )运动的模式,更接近地球真实的运动(公转+自转,模型可体现公转 );模型①是太阳绕地球(错误 )、模型②不符合、模型④也不对。所以与地球真实运动最接近的是模型③,答案为C,因为地球真实是绕太阳运动,模型③体现此特点,故C正确。
(6)本题考查研究四季变化的模型选择,依据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分析: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倾斜导致的。模型③能体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可用于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模型①、②、④无法很好体现公转及地轴倾斜等导致四季变化的因素。所以可以采用模型③,答案为C,因为四季变化由地球公转等导致,模型③体现公转,故C正确。
(1)在模拟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现象时,需要一个光源来模拟太阳的光照。蜡烛虽然也能发光,但光线较弱且不稳定;篮球不能发光,不适合作为光源。手电筒可以提供稳定且方向性的光线,最适合模拟太阳。故选C。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这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在现实世界中,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天。
(3)模型①表示的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模型①大的代表太阳,中间小的表示的是地球,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太阳转,模拟了古代的地心说。
(4)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包括太阳都绕地球转。模型①表示的是地球不动,其他天体绕地球转,它符合“地心说”。故选A。
(5)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实运动是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模型③表示的是地球围绕一个中心点(模拟太阳)公转,它最接近地球的真实运动。故选C。
(6)四季变化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有关,因为地球的轴倾斜导致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模型③表示的是地球的公转,它适合用来研究四季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故选C。
24.【答案】(1)杠杆
(2)
(3)支点;会
(4)筷子;剪子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投石机运用的原理,依据杠杆的定义分析: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投石机的炮杆在士兵拉动炮索时,能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符合杠杆的特征,所以投石机利用了杠杆原理,因为炮杆可绕固定点转动,符合杠杆定义,故第1空为杠杆。
(2)本题考查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依据三者的定义分析: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投石机中,炮杆与支架接触的点就是支点,它支撑炮杆转动;用力点是施加力的点,士兵拉动炮索的位置就是用力点,力使炮杆转动;阻力点是承受阻力的点,炮兜装石块的一端受到石块的阻力,就是阻力点。所以按照定义在图中对应位置标注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因为符合杠杆三要素(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的位置特点,故答案为图中所示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标注。
(3)本题考查投石机的转动及支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依据杠杆的工作特点分析: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支点就是杠杆转动的固定点。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会改变力臂的长度等,而力臂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省力或费力情况等 ),所以改变支点位置或高度会影响其作用效果。因此第1空为支点,因为投石机绕支点转动;第2空为会,因为支点改变影响力臂,进而影响作用效果,故第1空为支点,第2空为会。
(4)本题考查生活中运用杠杆原理的工具,依据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杠杆原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筷子,使用时筷子绕着手指(支点 )转动,是费力杠杆,但能方便夹取食物;剪子也是,剪东西时绕着中间的轴(支点 )转动,通过不同的力臂实现剪纸等操作。所以可以写筷子、剪子(答案不唯一,像撬棍、镊子等也可 ),因为它们都符合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特点,故第1空为筷子,第2空为剪子。
(1)投石机利用了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指的是通过一个固定点(支点),施加力可以使另一端的物体移动。在投石机中,炮杆就是杠杆,炮兜装载的石块是负载,炮索提供的拉力是动力。
(2)支点是炮杆的中心点,即炮杆与支架连接的地方。
阻力点是炮兜的位置,即石块所在的一端。
用力点是炮索被拉动的位置,即士兵们施力的地方。
(3) 投石机工作时,是绕着支点转动的。支点是整个装置的固定点,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个点进行运动的。改变投石机支点的位置或高度会影响其作用效果。支点的位置决定了杠杆的长臂和短臂的比例关系,从而影响到所需的力和能够达到的效果。例如,降低支点会使长臂变长,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推动相同的负载,但同时也可以获得更远的投射距离。
(4)筷子:筷子在使用时,手指施加的力量是通过杠杆作用传递到食物上的。
剪刀:剪刀的两个刀片之间有一个支点,使用者通过施加力量在把手上来切割物品,这也是一种杠杆的应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