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大田期中)下列声音中,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是( )。
A.鸟鸣 B.溪流声
C.雨声 D.汽车的喇叭声
【答案】D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A : “鸟鸣”,是鸟类自然发出的声音,属于自然界生物产生的声音,与人类活动无关。B :“溪流声”,是水流在自然状态下流动、撞击等产生的声音,属于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C :“雨声”,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落下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同样属于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D:“汽车的喇叭声”,汽车是人类制造的交通工具,喇叭声是汽车在人类驾驶和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
2.(2024四上·大田期中)停止敲锣,但铜锣“余音未止”,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的错觉
B.声音太大
C.铜锣产生回声
D.敲击虽然停止,但铜锣还在振动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会随之停止。敲锣时,铜锣因振动而发声;停止敲锣后,铜锣的振动并不会立即停止,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仍能听到 “余音”。故选D。
3.(2024四上·大田期中)用力拉伸橡皮筋时没有发出声音是因为橡皮筋( )。
A.不能发声 B.没有振动
C.受到的力不够大 D.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只有当物体发生振动时,才会引发周围介质的振动,进而形成声波被人耳感知。A :橡皮筋并非不能发声,当它被拨动后快速振动是可以发出声音的。
B :用力拉伸橡皮筋时,橡皮筋只是发生了形变,并未产生往复的振动,因此无法发出声音。
C : 物体是否发声取决于是否振动,与拉力大小无直接关联,即使拉力再大,若未引发振动也不会有声音。
D :“用力拉伸”,说明橡皮筋受到了力的作用。
4.(2024四上·大田期中)科科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是因为( )。
A.水振动发声 B.空气振动发声
C.瓶子振动发声 D.声带振动发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向瓶口水平吹气时,瓶口空气柱被扰动振动,进而产生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A :水未明显振动,不是声源。
B :空气柱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C :瓶子非主要振动源。
D :与声带振动无关,声带振动是说话、唱歌的声源。
5.(2024四上·大田期中)如图,停止对音叉的敲击后,小球也慢慢向音叉靠近直到静止不动,这说明( )。
A.小球有重量,运动一段时间后自然停止
B.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弱,小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C.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小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D.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小球振动幅度没有影响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音量即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相关;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反之越弱。停止击打后,音叉声音渐弱,小球渐向音叉靠近,说明音叉声音越弱,小球振动幅度越小,故选 B。
6.(2024四上·大田期中)人体的消化器官不包括( )。
A.胃 B.大肠 C.肺 D.小肠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器官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等过程,包括胃、大肠、小肠等。而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不属于消化器官。故选C。
7.(2024四上·大田期中)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开窗通风 B.经常闻二手烟
C.加强体育锻炼 D.空气不良时,戴口罩出门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A: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利于保护。B:常闻二手烟,其含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损肺功能,不利于保护。
C:体育锻炼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提升肺通气能力,有助保护。
D:空气不良时戴口罩,能减少有害物吸入,可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B。
8.(2024四上·大田期中)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 )。
A.鸡蛋 B.西红柿 C.肥肉 D.米饭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A :鸡蛋富含蛋白质等;B :西红柿富含维生素等;
C :肥肉富含脂肪;
D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其富含淀粉。
故选D。
9.(2024四上·大田期中)口腔中的( )起到对食物起到搅拌作用。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D.嘴唇
【答案】B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牙齿主要作用是咀嚼、磨碎食物,而非搅拌;舌头通过灵活运动,能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同时将食物推向牙齿咀嚼、推送至食道,核心功能之一是搅拌食物;唾液主要作用是湿润食物、初步分解淀粉,无搅拌功能;嘴唇主要用于闭合口腔、辅助进食动作,不参与食物搅拌。故选B。
10.(2024四上·大田期中)在耳朵的各部分结构中,能将振动传达到内耳的是( )。
A.鼓膜 B.耳郭 C.外耳道 D.听小骨
【答案】D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含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振动物体使空气振动,振动空气到耳中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给内耳耳蜗。因此,能将振动传至内耳的是听小骨,故选 D。
11.(2024四上·大田期中)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变高,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调松琴弦 B.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C.调紧琴弦 D.增加部分弦线的宽度
【答案】C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快慢受自身大小、轻重等影响,同材质下,细、轻、短、紧的物体发声较高。因此,要让小提琴声音变高,可调紧琴弦,故选 C。
12.(2024四上·大田期中)古代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这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
A.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B.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效果好
C.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效果好 D.古人喜好,并没有科学依据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比气体好,“伏地听声” 时,地面能更清晰地传递敌人行动产生的振动的声音,而空气传声效果较差,因此古代士兵利用了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的原理。故选A。
(2024四上·大田期中)如图,科科用同样大小的力和锤子敲击铁管,根据图示完成练习。
13.敲击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是( )。
A.细铁管 B.中等粗细铁管 C.粗铁管
14.敲击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低的是( )。
A.短铁管 B.中等长度铁管 C.长铁管
15.发出声音高的铁管振动的速度( )。
A.较快 B.较慢 C.不均匀
【答案】13.A
14.C
15.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其高低常与物体的长短、松紧、粗细等条件相关。
(1)因为同材质、同长度下,细的物体振动更快,发声更高,故细铁管声音较高。故选A。
(2)同材质、同粗细下,长的物体振动更慢,发声更低,故长铁管声音较低。故选C。
(3)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因此声音高的铁管振动速度较快。故选A。
13.因为同材质、同长度下,细的物体振动更快,发声更高,故细铁管声音较高。故选A。
14.同材质、同粗细下,长的物体振动更慢,发声更低,故长铁管声音较低。故选C。
15.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因此声音高的铁管振动速度较快。故选A。
(2024四上·大田期中)研究“我们的呼吸”。
肺是我们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下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相关器官工作的示意图。
16.吸气时,气体经过呼吸器官的正确顺序是( )。
A.鼻腔→肺→支气管→气管 B.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C.气管→支气管→肺→鼻腔 D.肺→支气管→气管→鼻腔
17.呼气时,胸腔和腹部的状态发生变化正确的选项是( )。
A.胸部扩张,腹部收缩 B.胸部扩张,腹部放松
C.胸部收缩,腹部收缩 D.胸部收缩,腹部放松
18.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肺活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活量是指肺的大小
B.肺活量是指憋气的时间长短
C.肺活量是指呼出气体的量
D.肺活量是指深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
19.肺活量大的人,一般会表现出( )。
A.运动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呼吸
B.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
C.身体会苗条、瘦弱一些
D.运动后,需要大口大口呼吸
【答案】16.B
17.D
18.D
19.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1)吸气时,气体从鼻腔进入,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这是呼吸器官的正确通气路径。故选B。
(2)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通过这样的状态变化将肺部气体排出。故选D。
(3)肺活量指的是深吸一口气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并非肺的大小、憋气时间或单纯呼出气体的量。故选D。
(4)肺活量大的人,肺部能储存更多气体,吹哨子时可提供更持久的气流,因此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故选B。
16.吸气时,气体从鼻腔进入,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这是呼吸器官的正确通气路径。故选B。
17.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通过这样的状态变化将肺部气体排出。故选D。
18.肺活量指的是深吸一口气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并非肺的大小、憋气时间或单纯呼出气体的量。故选D。
19.肺活量大的人,肺部能储存更多气体,吹哨子时可提供更持久的气流,因此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故选B。
1 / 1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四上·大田期中)下列声音中,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是( )。
A.鸟鸣 B.溪流声
C.雨声 D.汽车的喇叭声
2.(2024四上·大田期中)停止敲锣,但铜锣“余音未止”,这种现象是由于( )。
A.人的错觉
B.声音太大
C.铜锣产生回声
D.敲击虽然停止,但铜锣还在振动
3.(2024四上·大田期中)用力拉伸橡皮筋时没有发出声音是因为橡皮筋( )。
A.不能发声 B.没有振动
C.受到的力不够大 D.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4.(2024四上·大田期中)科科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是因为( )。
A.水振动发声 B.空气振动发声
C.瓶子振动发声 D.声带振动发声
5.(2024四上·大田期中)如图,停止对音叉的敲击后,小球也慢慢向音叉靠近直到静止不动,这说明( )。
A.小球有重量,运动一段时间后自然停止
B.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弱,小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C.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小球的振动幅度变小
D.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小球振动幅度没有影响
6.(2024四上·大田期中)人体的消化器官不包括( )。
A.胃 B.大肠 C.肺 D.小肠
7.(2024四上·大田期中)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开窗通风 B.经常闻二手烟
C.加强体育锻炼 D.空气不良时,戴口罩出门
8.(2024四上·大田期中)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 )。
A.鸡蛋 B.西红柿 C.肥肉 D.米饭
9.(2024四上·大田期中)口腔中的( )起到对食物起到搅拌作用。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D.嘴唇
10.(2024四上·大田期中)在耳朵的各部分结构中,能将振动传达到内耳的是( )。
A.鼓膜 B.耳郭 C.外耳道 D.听小骨
11.(2024四上·大田期中)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变高,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调松琴弦 B.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C.调紧琴弦 D.增加部分弦线的宽度
12.(2024四上·大田期中)古代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这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
A.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B.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效果好
C.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效果好 D.古人喜好,并没有科学依据
(2024四上·大田期中)如图,科科用同样大小的力和锤子敲击铁管,根据图示完成练习。
13.敲击长短相同但粗细不同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高的是( )。
A.细铁管 B.中等粗细铁管 C.粗铁管
14.敲击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铁管时,发出声音较低的是( )。
A.短铁管 B.中等长度铁管 C.长铁管
15.发出声音高的铁管振动的速度( )。
A.较快 B.较慢 C.不均匀
(2024四上·大田期中)研究“我们的呼吸”。
肺是我们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下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相关器官工作的示意图。
16.吸气时,气体经过呼吸器官的正确顺序是( )。
A.鼻腔→肺→支气管→气管 B.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C.气管→支气管→肺→鼻腔 D.肺→支气管→气管→鼻腔
17.呼气时,胸腔和腹部的状态发生变化正确的选项是( )。
A.胸部扩张,腹部收缩 B.胸部扩张,腹部放松
C.胸部收缩,腹部收缩 D.胸部收缩,腹部放松
18.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于肺活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活量是指肺的大小
B.肺活量是指憋气的时间长短
C.肺活量是指呼出气体的量
D.肺活量是指深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
19.肺活量大的人,一般会表现出( )。
A.运动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呼吸
B.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
C.身体会苗条、瘦弱一些
D.运动后,需要大口大口呼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A : “鸟鸣”,是鸟类自然发出的声音,属于自然界生物产生的声音,与人类活动无关。B :“溪流声”,是水流在自然状态下流动、撞击等产生的声音,属于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C :“雨声”,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落下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同样属于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D:“汽车的喇叭声”,汽车是人类制造的交通工具,喇叭声是汽车在人类驾驶和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属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
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会随之停止。敲锣时,铜锣因振动而发声;停止敲锣后,铜锣的振动并不会立即停止,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仍能听到 “余音”。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只有当物体发生振动时,才会引发周围介质的振动,进而形成声波被人耳感知。A :橡皮筋并非不能发声,当它被拨动后快速振动是可以发出声音的。
B :用力拉伸橡皮筋时,橡皮筋只是发生了形变,并未产生往复的振动,因此无法发出声音。
C : 物体是否发声取决于是否振动,与拉力大小无直接关联,即使拉力再大,若未引发振动也不会有声音。
D :“用力拉伸”,说明橡皮筋受到了力的作用。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向瓶口水平吹气时,瓶口空气柱被扰动振动,进而产生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A :水未明显振动,不是声源。
B :空气柱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C :瓶子非主要振动源。
D :与声带振动无关,声带振动是说话、唱歌的声源。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音量即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相关;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反之越弱。停止击打后,音叉声音渐弱,小球渐向音叉靠近,说明音叉声音越弱,小球振动幅度越小,故选 B。
6.【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器官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等过程,包括胃、大肠、小肠等。而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不属于消化器官。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A: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利于保护。B:常闻二手烟,其含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损肺功能,不利于保护。
C:体育锻炼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提升肺通气能力,有助保护。
D:空气不良时戴口罩,能减少有害物吸入,可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A :鸡蛋富含蛋白质等;B :西红柿富含维生素等;
C :肥肉富含脂肪;
D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故其富含淀粉。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牙齿主要作用是咀嚼、磨碎食物,而非搅拌;舌头通过灵活运动,能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同时将食物推向牙齿咀嚼、推送至食道,核心功能之一是搅拌食物;唾液主要作用是湿润食物、初步分解淀粉,无搅拌功能;嘴唇主要用于闭合口腔、辅助进食动作,不参与食物搅拌。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含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振动物体使空气振动,振动空气到耳中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给内耳耳蜗。因此,能将振动传至内耳的是听小骨,故选 D。
11.【答案】C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快慢受自身大小、轻重等影响,同材质下,细、轻、短、紧的物体发声较高。因此,要让小提琴声音变高,可调紧琴弦,故选 C。
1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比气体好,“伏地听声” 时,地面能更清晰地传递敌人行动产生的振动的声音,而空气传声效果较差,因此古代士兵利用了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的原理。故选A。
【答案】13.A
14.C
15.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其高低常与物体的长短、松紧、粗细等条件相关。
(1)因为同材质、同长度下,细的物体振动更快,发声更高,故细铁管声音较高。故选A。
(2)同材质、同粗细下,长的物体振动更慢,发声更低,故长铁管声音较低。故选C。
(3)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因此声音高的铁管振动速度较快。故选A。
13.因为同材质、同长度下,细的物体振动更快,发声更高,故细铁管声音较高。故选A。
14.同材质、同粗细下,长的物体振动更慢,发声更低,故长铁管声音较低。故选C。
15.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相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因此声音高的铁管振动速度较快。故选A。
【答案】16.B
17.D
18.D
19.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1)吸气时,气体从鼻腔进入,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这是呼吸器官的正确通气路径。故选B。
(2)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通过这样的状态变化将肺部气体排出。故选D。
(3)肺活量指的是深吸一口气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并非肺的大小、憋气时间或单纯呼出气体的量。故选D。
(4)肺活量大的人,肺部能储存更多气体,吹哨子时可提供更持久的气流,因此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故选B。
16.吸气时,气体从鼻腔进入,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这是呼吸器官的正确通气路径。故选B。
17.呼气时,胸部收缩,腹部放松,通过这样的状态变化将肺部气体排出。故选D。
18.肺活量指的是深吸一口气后,尽最大努力呼出气体的量,并非肺的大小、憋气时间或单纯呼出气体的量。故选D。
19.肺活量大的人,肺部能储存更多气体,吹哨子时可提供更持久的气流,因此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故选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