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在做科学实验时,连续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这样操作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增加实验难度
C.控制实验速度
D.方便记录实验数据
2.(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认真查阅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深圳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B.为了开垦菜地,放火烧光了山上的所有植被
C.为提高灭虫效率大量使用剧毒农药
D.灭绝我们不喜欢的植物
3.(2025六下·福田期末)在观察校园里的各种生物时,小福同学对生物的遗传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许多生物的后代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亲代的某些特征,这种世代相传的现象叫做遗传。以下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却是单眼皮
D.小福同学三周岁时和爸妈一起种了一棵龙眼树苗,现在这棵树已经长到十多米高,每年都会结很多果子
4.(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因欠缺安全意识,周末下海游泳时不慎被离岸流卷走,一位热心市民跃入海中将小田同学救起,然后默默离开。小田同学的父母急于寻找救人英雄以表达感谢之情。有几个目击者对救人者做了如下的外貌特征描述:①大耳垂,②发际线是Ⅴ型的,③下颌有沟。他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5.(2025六下·福田期末)下列现象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凛冽的北风吹了一夜,早上一看,河水结冰了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玻璃杯不小心掉地上摔碎了
D.喷到手上的消毒酒精很快干了
6.(2025六下·福田期末)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跨海工程,其建设过程凝结了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工程师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在设计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时,可以忽略掉的因素有( )。
A.完成工程所需的费用 B.完成工程所需的时间
C.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D.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
7.(2025六下·福田期末)在生物调查中,小福和小田同学不仅认识了许多植物,还观察了各种动物。他们了解到,动物根据其繁殖方式和喂养方式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白鲸 B.鳄鱼
C.白鹭 D.蝴蝶
8.(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和小田同学经常会讨论各种天文现象,他们知道,地球、月球、太阳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对运动关系,这些运动会导致一些独特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和月食。发生日食现象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9.(2025六下·福田期末)为了在科学课上搭建一个更加稳固的塔台模型,小田同学查阅了许多关于结构设计的资料。她了解到,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于提升承重能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制作塔台模型时,为增强塔台的承重能力,小田同学应多采用( )。
A.三角形框架 B.正方形框架
C.长方形框架 D.平行四边形框架
10.(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在学习地球历史时,了解到地球的大气层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早期地球的大气成分与现在有很大不同,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亿万年来,大气层中不断发生着化学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就存在很多氧气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C.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加
D.深圳的荔枝树进行呼吸作用离不开亚热带的充足阳光
11.(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开展了校园植物大调查。利用二歧分类法将校园里的龙眼树、荔枝树、榕树分为一类,将凤仙花、蒲公英、狗尾草分为另外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
A.叶子是否是四季常绿 B.是否开花结果
C.茎中木质部的含量 D.是否是水生植物
12.(2025六下·福田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深圳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变化
B.莲花山杜鹃花海的四季更替
C.梧桐山上的昼夜温差
D.深南大道上太阳的东升西落
13.(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许多铁制品在特定条件下会很容易生锈。他对此现象感到好奇,并开始思考铁生锈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他了解到,铁生锈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以下哪种环境中,铁棒更容易生锈 ( )
A.长期放置在潮湿环境中的铁棒
B.放置在配备了除湿机和小型空调,保持干燥低温环境仓库中的铁棒
C.浸泡在油中的铁棒
D.实验室涂有油漆的铁棒
14.(2025六下·福田期末)往装有小苏打的杯子中倒入白醋,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杯子中产生大量气泡 B.杯子中的液体变成蓝色
C.发出耀眼的光芒 D.可以闻到强烈的香气冒出来
15.(2025六下·福田期末)北斗七星是( )的明显标志。
A.天蝎座 B.大熊座 C.射手座 D.天琴座
16.(2025六下·福田期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因此,所有的生物都不会发生变异现象。 ( )
17.(2025六下·福田期末)高压线铁塔的框架结构只是为了节省材料,没有其他原因。 ( )
18.(2025六下·福田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9.(2025六下·福田期末)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 )
20.(2025六下·福田期末)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不能因为我们不喜欢某种动物或植物就随便消灭它。
21.(2025六下·福田期末)为节省时间和成本,塔台模型制作完成后,无需测试就可施工。 ( )
22.(2025六下·福田期末)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 ( )
23.(2025六下·福田期末)在晴朗的夜空中,小福和小田同学通过肉眼能看到的星星主要是恒星。 ( )
24.(2025六下·福田期末)灿烂的烟花大大增加了节日欢庆的气氛。烟花燃放的过程中存在化学变化。 ( )
25.(2025六下·福田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人们常用的化石能源,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26.(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所在的校园中有许多区域,包括教室、操场、植物园、游泳池等。在以上四个区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区域是植物园。 ( )
27.(2025六下·福田期末)深圳大鹏半岛发现过恐龙蛋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古生物化石,可推测古代深圳的自然环境。
( )
28.(2025六下·福田期末)通过北斗七星可以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北极星始终在北方,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辨别方向。( )
29.(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的学习成绩比小田同学好,所以在小组合作实验时应该以小福同学为主进行实验,小田同学只能辅助。 ( )
30.(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不论从宇宙的哪个角度观察,银河系都是同样的长条状。 ( )
31.(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小工程师。学校计划在楼顶上的植物园中建造一座“气象观测塔台”,这将是校园内一个新的科学实践基地,可用于测量和记录每日的气象数据。小福和小田同学作为“未来科学家”社团的骨干成员,被选为项目负责人,他们打算在科学课上搭建一个塔台模型,以验证观测塔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模型的设计要求如下:
内容 要求
塔高 不低于50厘米
顶端承重 不少于2千克重物
抗风能力 等级不低于2级
材料成本 费用不超过15元人民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下是塔台建设流程:①制作模型;②明确塔台功能与限制条件;③改进设计方案;④绘制设计图纸;⑤测试。正确的顺序是 ( )。
A.②④①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①④⑤③
(2)为增强稳定性,塔台模型应设计为 (选填“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
(3)若塔台模型在测试中出现倾斜,可能的原因是 。
(4)小福同学选择的材料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材料选择
材料 数量 单价 (元)
吸管 30 0.1
胶带 2 1
木条 2 0.5
根据选择的材料,小福同学的模型的总成本为 元,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预算。
(5)若需增加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
32.(2025六下·福田期末)校园生物调查。小田同学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在学期初接受了一项有趣的任务:对校园生物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他们带着记录本、放大镜和相机,穿梭于教学楼旁的绿化带、操场边的花坛以及人工湖畔,仔细观察和记录着各种生物的形态和习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发现了以下生物:乌鸫、蚯蚓、狗尾草、松鼠、筋杜鹃、蜗牛、金鱼藻、莲。
(1)请你帮小田同学将上述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植物: 。
动物: 。
(2)若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一步分类,可分为水生植物(如金鱼藻、莲)和陆生植物(如狗尾草、箭杜鹃),这样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 )。
A.茎的类型不同 B.生长环境不同 C.是否开花
(3)小田同学在校园花坛的簕杜鹃树叶上发现了一条亮亮的、透明的黏液痕迹,黏液呈细长条状,干燥后留下白色痕迹。仔细观察后,她还发现树叶边缘有很小的不规则缺痕。小田同学推测附近可能存在哪种生物 ( )
A.蜗牛 B.乌鸫 C.松鼠
(4)若要统计校园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小田同学应该记录下列哪项 ( )
A.每种生物的市场价格 B.每种生物的可爱程度
C.植物的味道(偷偷品尝一下) D.生物的形态特征
(5)小福同学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乌鸫正在捉蚯蚓吃,小福同学觉得蚯蚓是益虫,他应该( )。
A.大声喊叫,吓跑乌鸫
B.找块石头打乌鸫
C.不打扰它,因为这是乌鸫正常的捕食行为
33.(2025六下·福田期末)物质变化探究。为了研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小福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A组试管内,铁钉一半浸没于水中,另一半暴露在空气中;B组试管中,先放入铁钉,再注入煮沸并冷却的水,目的是排除水中溶解的空气,随后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C组试管内,放入铁钉后添加混有少量氯化钙(一种干燥剂)的棉花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相关问题:
(1)铁生锈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小福同学想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水分有关,应该对比 组和 组试管内的铁钉的变化。
(3)一周后,生锈最严重的是 组试管内的铁钉, 组和 组试管内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这说明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接触 和 。
(4)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了铁生锈的秘密,那么生活中可以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 。
34.(2025六下·福田期末)太阳系模型制作。小福同学和小田同学的实验小组准备制作太阳系模型,计划用纸带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已知太阳到各行星的距离如下:
行星 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万千米)
水星 5800
金星 10800
地球 15000
火星 22800
木星 77800
土星 142700
天王星 287000
海王星 449600
(1)若用1厘米代表10000万千米,土星在纸带上的位置应距离太阳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2)模型制作中,小福同学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
(3)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分别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多次重复实验可减少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让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增加可靠性。B、C、D 均不符合实验重复操作的目的。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B: 为了开垦菜地,放火烧光了山上的所有植被 ,这是毁林的行为,不是保护环境;
C: 为提高灭虫效率大量使用剧毒农药 ,剧毒农药杀伤生物,不是保护生物;
D: 灭绝我们不喜欢的植物 ,灭绝生物是破坏生物多样性。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属于遗传。A、C 是变异现象;D 是植物生长,与遗传无关。
4.【答案】D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目击者描述的 ①大耳垂,②发际线是Ⅴ型的,③下颌有沟均为救人者的外貌特征,应综合所有特征判断,D 包含全部描述。A:戴眼镜、小耳垂、下颌有沟、 发际线是Ⅴ型的 ;B:戴眼镜、 发际线是u型的 、大耳垂;C: 大耳垂,发际线是Ⅴ型的,下颌无沟 。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蜡炬成灰” 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A是结冰现象、C是玻璃破碎、D是酒精挥发均为物理变化。
6.【答案】D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居民饮食习惯与海底隧道的结构设计、安全及经济性无关。建造大桥当然需要很多的费用、建造大桥需要很长的时间、建造过程中需要从自然环境等方面考虑。
7.【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白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白鹭是鸟类;蝴蝶是昆虫。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的形成原因是 “光的直线传播”, 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时,中间天体的影子会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地球上部分区域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A :“太阳” 是光源,若位于中间,其自身光线无法被遮挡,不可能形成日食;不符合题意。
B : “月球” 位于中间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使地球部分地区出现日食,符合形成原理;符合题意。
C : “火星” 与日食的形成无关,日食仅涉及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不符合题意。
D : “地球” 若位于中间,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是月食而非日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能有效分散力,增强承重能力。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框架易变形。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A :早期地球大气以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为主,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是后来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活动的产物;不符合题意。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是吸收二氧化碳,利用光能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而非 “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产生氧气,随着植物类群的演化和扩散,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从无到有、逐步增加,最终形成适合需氧生物生存的大气环境,这是地球大气演化的关键阶段;符合题意。
D :荔枝树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不需要阳光;充足阳光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龙眼树等是木本植物,龙眼树、荔枝树、榕树 的茎木质部比较发达;凤仙花 、蒲公英、狗尾草等是草本植物,茎木质部比较少;分类依据为茎中木质部含量。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A:深圳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与公转无关,不符合题意。
B: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的结果。符合题意。
C: 梧桐山上的昼夜温差是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变化相关现象。不符合题意。
D: 深南大道上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变化相关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A:铁生锈需水和氧气;潮湿环境同时满足两者,铁棒易生锈。符合题意。
B: 放置在配备了除湿机和小型空调,保持干燥低温环境仓库中的铁棒是干燥低温可以防止生锈;不符合题意。
C: 浸泡在油中的铁棒,可以隔绝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涂有油漆的铁棒 ,涂油漆,隔绝水和氧气均能防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A:小苏打与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观察到杯子中产生大量气泡。
B :杯子中液体变蓝色通常与酸碱指示剂相关,此反应无此现象;
C:发出耀眼光芒多为燃烧或剧烈氧化反应,与该反应无关;
D :闻到香气是香气分子蒸发在空气中扩散,与该反应无关;
故选A。
15.【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明显标志,通过它可寻找北极星。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龙生龙,凤生凤” 体现遗传,但生物普遍存在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并非所有生物都不发生变异。故说法错误。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高压线铁塔的框架结构不仅节省材料,更重要的是增强稳定性;如三角形框架的应用。故说法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发光发热,如铁生锈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进行缓慢氧化,无明显发光发热。故说法错误。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每种动植物都有独特生态位,承担授粉、分解等特定角色,共同维系生态平衡。即便某些物种不被人类 “喜欢”,其存在对生态系统健康运转也很重要,随意消灭可能引发连锁生态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尊重所有物种价值,不能凭个人喜好对待它们。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塔台模型测试是保障施工可行与安全的重要环节,能发现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等问题。不测试就施工,易致实际塔台有安全隐患,反而增加后期整改成本和时间,因此不可省略测试。故说法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能光伏板的核心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其内部的半导体材料在吸收光能后,会促使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实现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说法正确。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恒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在晴朗夜空下,其发出的光经过漫长距离传播到地球,肉眼可见。而肉眼能看到的行星如金星、火星等数量极少,且它们是反射太阳光发光;其他天体如卫星如月球、彗星等也远少于肉眼可见的恒星。因此,肉眼看到的星星主要是恒星,故说法正确。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烟花燃放时,其中的火药等物质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同时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过程存在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均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形成周期极长通常以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计,而人类的开采和使用速度远超过其再生速度,因此并非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说法错误。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教室、操场、游泳池生物种类少。教室多人工设施,仅少量微生物;操场以硬化地面或草坪为主,多为常见杂草、昆虫;游泳池是人工水体,生物极少。植物园则种植多种植物,还吸引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远多于前三者,故说法正确。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恐龙蛋化石的存在能反映出古代该区域曾有恐龙活动,而恐龙的生存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植被、地形等。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及其埋藏环境的研究,能够推测出古代深圳的自然环境状况,故说法正确。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呈勺形,将勺口天枢、天璇两颗星连线并向勺口延长约 5 倍距离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近地球自转轴北端,位置几乎恒在北方,能夜间指引方向,故说法正确。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小组合作实验的核心是成员间的协作与互助,每个成员都应根据自身优势参与其中,并非由成绩好坏决定主导或辅助地位。小田同学也可在实验中发挥自身作用,共同完成任务,故说法错误。
30.【答案】错误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从不同角度观察形态不同:从侧面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从正面看则像一个有旋臂的漩涡。并非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同样的长条状”,故说法错误。
31.【答案】(1)A
(2)上小下大
(3)立柱高度不一致/底座未水平固定/材料分布不均
(4)6;符合
(5)增加底座重量/加固三角形框架/降低塔台重心/加固框架结构的捆扎
【知识点】框架结构;塔台
【解析】【分析】(1) 工程建设通常先明确功能与限制条件,再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经测试后改进方案,故顺序为②④①⑤③。
(2) 上小下大的结构能降低重心,减少上部对下部的压力影响,从而增强塔台模型的稳定性。
(3) 立柱高度不同会导致受力失衡,底座未水平固定或材料分布不均也会使塔台受力不均,进而出现倾斜。
(4) 计算总成本:吸管费用为3 元,胶带费用为2 元,木条费用为1 元,总费用 6 元。6 元不超过 15 元预算,因此符合要求。
(5)增加底座重量可提高稳定性,增强抗风能力;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加固后能提升整体结构强度;降低重心可减少风对塔台的倾倒影响;加固捆扎能使框架更牢固,减少风导致的结构松动。
32.【答案】(1)狗尾草、簕杜鹃、金鱼藻、莲;乌鸫、蚯蚓、松鼠、蜗牛
(2)B
(3)A
(4)D
(5)C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1) 植物通常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上述狗尾草等符合植物特征;动物多能主动运动、靠摄取其他生物获取营养,乌鸫等符合动物特征。
(2)“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如金鱼藻、莲生于人工湖畔,“陆生植物” 生长在陆地上如狗尾草、簕杜鹃在绿化带、花坛,分类依据是生长环境的不同,故选 B。
(3) 蜗牛爬行时会分泌黏液,留下细长条状痕迹,且以植物叶片为食,会造成树叶边缘缺痕;乌鸫、松鼠不会留下此类黏液痕迹,故推测是蜗牛,故选 A。
(4) 统计物种多样性需区分不同物种,而物种的区分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市场价格、可爱程度、味道,且品尝有安全风险均与物种多样性统计无关,故选 D。
(5)乌鸫捉蚯蚓是自然界中正常的捕食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环节,人为干扰会破坏自然规律,因此应不打扰,故选 C。
33.【答案】(1)化学变化
(2)A;C
(3)A;B;C;空气;水
(4)涂油漆、抹黄油、保持干燥、电镀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1)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A 组试管中铁钉一半浸没水中和空气,C 组试管中因有干燥剂,铁钉几乎不接触水分,只接触空气。两组实验的唯一变量是 “是否接触水分”,因此对比 A、C 组可研究铁生锈与水分的关系。
(3)A 组铁钉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满足生锈的条件,因此一周后生锈最严重;B 组通过煮沸水和覆盖植物油排除了空气,C 组通过干燥剂排除了水分,两组均缺少生锈的必要条件,因此铁钉基本不生锈。这一现象说明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接触空气和水。
(4)防止铁生锈的核心是阻止铁与空气、水接触。涂油漆、抹黄油能在铁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和水;保持干燥可减少铁与水分的接触;电镀则是在铁表面覆盖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铬、锌,同样起到隔绝作用。
34.【答案】(1)14.27
(2)金星
(3)水星;海王星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1)已知 1 厘米代表 10000 万千米,土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2700 万千米,计算可得 14.27 厘米,因此土星在纸带上距离太阳 14.27 厘米。
(2)对比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地球距离太阳 15000 万千米,金星距离太阳 10800 万千米,火星距离太阳 22800 万千米,通过计算地球与金星的距离4200 万千米和地球与火星的距离7800 万千米,可知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观察表格中各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水星距离太阳 5800 万千米,是八大行星中最近的;海王星距离太阳 449600 万千米,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1 / 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在做科学实验时,连续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这样操作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B.增加实验难度
C.控制实验速度
D.方便记录实验数据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多次重复实验可减少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让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增加可靠性。B、C、D 均不符合实验重复操作的目的。
2.(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认真查阅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深圳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B.为了开垦菜地,放火烧光了山上的所有植被
C.为提高灭虫效率大量使用剧毒农药
D.灭绝我们不喜欢的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B: 为了开垦菜地,放火烧光了山上的所有植被 ,这是毁林的行为,不是保护环境;
C: 为提高灭虫效率大量使用剧毒农药 ,剧毒农药杀伤生物,不是保护生物;
D: 灭绝我们不喜欢的植物 ,灭绝生物是破坏生物多样性。
故选A。
3.(2025六下·福田期末)在观察校园里的各种生物时,小福同学对生物的遗传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许多生物的后代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亲代的某些特征,这种世代相传的现象叫做遗传。以下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父母都是双眼皮,生的孩子却是单眼皮
D.小福同学三周岁时和爸妈一起种了一棵龙眼树苗,现在这棵树已经长到十多米高,每年都会结很多果子
【答案】B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属于遗传。A、C 是变异现象;D 是植物生长,与遗传无关。
4.(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因欠缺安全意识,周末下海游泳时不慎被离岸流卷走,一位热心市民跃入海中将小田同学救起,然后默默离开。小田同学的父母急于寻找救人英雄以表达感谢之情。有几个目击者对救人者做了如下的外貌特征描述:①大耳垂,②发际线是Ⅴ型的,③下颌有沟。他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目击者描述的 ①大耳垂,②发际线是Ⅴ型的,③下颌有沟均为救人者的外貌特征,应综合所有特征判断,D 包含全部描述。A:戴眼镜、小耳垂、下颌有沟、 发际线是Ⅴ型的 ;B:戴眼镜、 发际线是u型的 、大耳垂;C: 大耳垂,发际线是Ⅴ型的,下颌无沟 。
5.(2025六下·福田期末)下列现象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凛冽的北风吹了一夜,早上一看,河水结冰了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玻璃杯不小心掉地上摔碎了
D.喷到手上的消毒酒精很快干了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蜡炬成灰” 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A是结冰现象、C是玻璃破碎、D是酒精挥发均为物理变化。
6.(2025六下·福田期末)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跨海工程,其建设过程凝结了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工程师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在设计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时,可以忽略掉的因素有( )。
A.完成工程所需的费用 B.完成工程所需的时间
C.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D.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
【答案】D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居民饮食习惯与海底隧道的结构设计、安全及经济性无关。建造大桥当然需要很多的费用、建造大桥需要很长的时间、建造过程中需要从自然环境等方面考虑。
7.(2025六下·福田期末)在生物调查中,小福和小田同学不仅认识了许多植物,还观察了各种动物。他们了解到,动物根据其繁殖方式和喂养方式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白鲸 B.鳄鱼
C.白鹭 D.蝴蝶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白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白鹭是鸟类;蝴蝶是昆虫。故选A。
8.(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和小田同学经常会讨论各种天文现象,他们知道,地球、月球、太阳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对运动关系,这些运动会导致一些独特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和月食。发生日食现象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地球
【答案】B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的形成原因是 “光的直线传播”, 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时,中间天体的影子会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地球上部分区域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A :“太阳” 是光源,若位于中间,其自身光线无法被遮挡,不可能形成日食;不符合题意。
B : “月球” 位于中间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使地球部分地区出现日食,符合形成原理;符合题意。
C : “火星” 与日食的形成无关,日食仅涉及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不符合题意。
D : “地球” 若位于中间,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是月食而非日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5六下·福田期末)为了在科学课上搭建一个更加稳固的塔台模型,小田同学查阅了许多关于结构设计的资料。她了解到,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于提升承重能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制作塔台模型时,为增强塔台的承重能力,小田同学应多采用( )。
A.三角形框架 B.正方形框架
C.长方形框架 D.平行四边形框架
【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能有效分散力,增强承重能力。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框架易变形。故选A。
10.(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在学习地球历史时,了解到地球的大气层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早期地球的大气成分与现在有很大不同,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亿万年来,大气层中不断发生着化学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就存在很多氧气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C.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加
D.深圳的荔枝树进行呼吸作用离不开亚热带的充足阳光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A :早期地球大气以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为主,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是后来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活动的产物;不符合题意。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是吸收二氧化碳,利用光能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而非 “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持续产生氧气,随着植物类群的演化和扩散,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从无到有、逐步增加,最终形成适合需氧生物生存的大气环境,这是地球大气演化的关键阶段;符合题意。
D :荔枝树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不需要阳光;充足阳光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开展了校园植物大调查。利用二歧分类法将校园里的龙眼树、荔枝树、榕树分为一类,将凤仙花、蒲公英、狗尾草分为另外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
A.叶子是否是四季常绿 B.是否开花结果
C.茎中木质部的含量 D.是否是水生植物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龙眼树等是木本植物,龙眼树、荔枝树、榕树 的茎木质部比较发达;凤仙花 、蒲公英、狗尾草等是草本植物,茎木质部比较少;分类依据为茎中木质部含量。故选C。
12.(2025六下·福田期末)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深圳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变化
B.莲花山杜鹃花海的四季更替
C.梧桐山上的昼夜温差
D.深南大道上太阳的东升西落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A:深圳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与公转无关,不符合题意。
B: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变化的结果。符合题意。
C: 梧桐山上的昼夜温差是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变化相关现象。不符合题意。
D: 深南大道上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变化相关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许多铁制品在特定条件下会很容易生锈。他对此现象感到好奇,并开始思考铁生锈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他了解到,铁生锈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以下哪种环境中,铁棒更容易生锈 ( )
A.长期放置在潮湿环境中的铁棒
B.放置在配备了除湿机和小型空调,保持干燥低温环境仓库中的铁棒
C.浸泡在油中的铁棒
D.实验室涂有油漆的铁棒
【答案】A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A:铁生锈需水和氧气;潮湿环境同时满足两者,铁棒易生锈。符合题意。
B: 放置在配备了除湿机和小型空调,保持干燥低温环境仓库中的铁棒是干燥低温可以防止生锈;不符合题意。
C: 浸泡在油中的铁棒,可以隔绝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 实验室涂有油漆的铁棒 ,涂油漆,隔绝水和氧气均能防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5六下·福田期末)往装有小苏打的杯子中倒入白醋,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杯子中产生大量气泡 B.杯子中的液体变成蓝色
C.发出耀眼的光芒 D.可以闻到强烈的香气冒出来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A:小苏打与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观察到杯子中产生大量气泡。
B :杯子中液体变蓝色通常与酸碱指示剂相关,此反应无此现象;
C:发出耀眼光芒多为燃烧或剧烈氧化反应,与该反应无关;
D :闻到香气是香气分子蒸发在空气中扩散,与该反应无关;
故选A。
15.(2025六下·福田期末)北斗七星是( )的明显标志。
A.天蝎座 B.大熊座 C.射手座 D.天琴座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明显标志,通过它可寻找北极星。
16.(2025六下·福田期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因此,所有的生物都不会发生变异现象。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龙生龙,凤生凤” 体现遗传,但生物普遍存在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并非所有生物都不发生变异。故说法错误。
17.(2025六下·福田期末)高压线铁塔的框架结构只是为了节省材料,没有其他原因。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高压线铁塔的框架结构不仅节省材料,更重要的是增强稳定性;如三角形框架的应用。故说法错误。
18.(2025六下·福田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答案】正确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
19.(2025六下·福田期末)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发光发热,如铁生锈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进行缓慢氧化,无明显发光发热。故说法错误。
20.(2025六下·福田期末)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不能因为我们不喜欢某种动物或植物就随便消灭它。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每种动植物都有独特生态位,承担授粉、分解等特定角色,共同维系生态平衡。即便某些物种不被人类 “喜欢”,其存在对生态系统健康运转也很重要,随意消灭可能引发连锁生态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尊重所有物种价值,不能凭个人喜好对待它们。
21.(2025六下·福田期末)为节省时间和成本,塔台模型制作完成后,无需测试就可施工。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塔台
【解析】【分析】塔台模型测试是保障施工可行与安全的重要环节,能发现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等问题。不测试就施工,易致实际塔台有安全隐患,反而增加后期整改成本和时间,因此不可省略测试。故说法错误。
22.(2025六下·福田期末)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能光伏板的核心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其内部的半导体材料在吸收光能后,会促使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实现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说法正确。
23.(2025六下·福田期末)在晴朗的夜空中,小福和小田同学通过肉眼能看到的星星主要是恒星。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恒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在晴朗夜空下,其发出的光经过漫长距离传播到地球,肉眼可见。而肉眼能看到的行星如金星、火星等数量极少,且它们是反射太阳光发光;其他天体如卫星如月球、彗星等也远少于肉眼可见的恒星。因此,肉眼看到的星星主要是恒星,故说法正确。
24.(2025六下·福田期末)灿烂的烟花大大增加了节日欢庆的气氛。烟花燃放的过程中存在化学变化。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烟花燃放时,其中的火药等物质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同时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过程存在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25.(2025六下·福田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人们常用的化石能源,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均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形成周期极长通常以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计,而人类的开采和使用速度远超过其再生速度,因此并非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说法错误。
26.(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田同学所在的校园中有许多区域,包括教室、操场、植物园、游泳池等。在以上四个区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区域是植物园。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教室、操场、游泳池生物种类少。教室多人工设施,仅少量微生物;操场以硬化地面或草坪为主,多为常见杂草、昆虫;游泳池是人工水体,生物极少。植物园则种植多种植物,还吸引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远多于前三者,故说法正确。
27.(2025六下·福田期末)深圳大鹏半岛发现过恐龙蛋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古生物化石,可推测古代深圳的自然环境。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恐龙蛋化石的存在能反映出古代该区域曾有恐龙活动,而恐龙的生存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植被、地形等。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及其埋藏环境的研究,能够推测出古代深圳的自然环境状况,故说法正确。
28.(2025六下·福田期末)通过北斗七星可以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北极星始终在北方,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辨别方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斗七星呈勺形,将勺口天枢、天璇两颗星连线并向勺口延长约 5 倍距离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近地球自转轴北端,位置几乎恒在北方,能夜间指引方向,故说法正确。
29.(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的学习成绩比小田同学好,所以在小组合作实验时应该以小福同学为主进行实验,小田同学只能辅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小组合作实验的核心是成员间的协作与互助,每个成员都应根据自身优势参与其中,并非由成绩好坏决定主导或辅助地位。小田同学也可在实验中发挥自身作用,共同完成任务,故说法错误。
30.(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福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成。不论从宇宙的哪个角度观察,银河系都是同样的长条状。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从不同角度观察形态不同:从侧面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盘状,从正面看则像一个有旋臂的漩涡。并非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同样的长条状”,故说法错误。
31.(2025六下·福田期末)小小工程师。学校计划在楼顶上的植物园中建造一座“气象观测塔台”,这将是校园内一个新的科学实践基地,可用于测量和记录每日的气象数据。小福和小田同学作为“未来科学家”社团的骨干成员,被选为项目负责人,他们打算在科学课上搭建一个塔台模型,以验证观测塔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模型的设计要求如下:
内容 要求
塔高 不低于50厘米
顶端承重 不少于2千克重物
抗风能力 等级不低于2级
材料成本 费用不超过15元人民币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下是塔台建设流程:①制作模型;②明确塔台功能与限制条件;③改进设计方案;④绘制设计图纸;⑤测试。正确的顺序是 ( )。
A.②④①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①④⑤③
(2)为增强稳定性,塔台模型应设计为 (选填“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
(3)若塔台模型在测试中出现倾斜,可能的原因是 。
(4)小福同学选择的材料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材料选择
材料 数量 单价 (元)
吸管 30 0.1
胶带 2 1
木条 2 0.5
根据选择的材料,小福同学的模型的总成本为 元,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预算。
(5)若需增加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A
(2)上小下大
(3)立柱高度不一致/底座未水平固定/材料分布不均
(4)6;符合
(5)增加底座重量/加固三角形框架/降低塔台重心/加固框架结构的捆扎
【知识点】框架结构;塔台
【解析】【分析】(1) 工程建设通常先明确功能与限制条件,再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经测试后改进方案,故顺序为②④①⑤③。
(2) 上小下大的结构能降低重心,减少上部对下部的压力影响,从而增强塔台模型的稳定性。
(3) 立柱高度不同会导致受力失衡,底座未水平固定或材料分布不均也会使塔台受力不均,进而出现倾斜。
(4) 计算总成本:吸管费用为3 元,胶带费用为2 元,木条费用为1 元,总费用 6 元。6 元不超过 15 元预算,因此符合要求。
(5)增加底座重量可提高稳定性,增强抗风能力;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加固后能提升整体结构强度;降低重心可减少风对塔台的倾倒影响;加固捆扎能使框架更牢固,减少风导致的结构松动。
32.(2025六下·福田期末)校园生物调查。小田同学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在学期初接受了一项有趣的任务:对校园生物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他们带着记录本、放大镜和相机,穿梭于教学楼旁的绿化带、操场边的花坛以及人工湖畔,仔细观察和记录着各种生物的形态和习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发现了以下生物:乌鸫、蚯蚓、狗尾草、松鼠、筋杜鹃、蜗牛、金鱼藻、莲。
(1)请你帮小田同学将上述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植物: 。
动物: 。
(2)若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一步分类,可分为水生植物(如金鱼藻、莲)和陆生植物(如狗尾草、箭杜鹃),这样分类的依据可能是 ( )。
A.茎的类型不同 B.生长环境不同 C.是否开花
(3)小田同学在校园花坛的簕杜鹃树叶上发现了一条亮亮的、透明的黏液痕迹,黏液呈细长条状,干燥后留下白色痕迹。仔细观察后,她还发现树叶边缘有很小的不规则缺痕。小田同学推测附近可能存在哪种生物 ( )
A.蜗牛 B.乌鸫 C.松鼠
(4)若要统计校园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小田同学应该记录下列哪项 ( )
A.每种生物的市场价格 B.每种生物的可爱程度
C.植物的味道(偷偷品尝一下) D.生物的形态特征
(5)小福同学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乌鸫正在捉蚯蚓吃,小福同学觉得蚯蚓是益虫,他应该( )。
A.大声喊叫,吓跑乌鸫
B.找块石头打乌鸫
C.不打扰它,因为这是乌鸫正常的捕食行为
【答案】(1)狗尾草、簕杜鹃、金鱼藻、莲;乌鸫、蚯蚓、松鼠、蜗牛
(2)B
(3)A
(4)D
(5)C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1) 植物通常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上述狗尾草等符合植物特征;动物多能主动运动、靠摄取其他生物获取营养,乌鸫等符合动物特征。
(2)“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如金鱼藻、莲生于人工湖畔,“陆生植物” 生长在陆地上如狗尾草、簕杜鹃在绿化带、花坛,分类依据是生长环境的不同,故选 B。
(3) 蜗牛爬行时会分泌黏液,留下细长条状痕迹,且以植物叶片为食,会造成树叶边缘缺痕;乌鸫、松鼠不会留下此类黏液痕迹,故推测是蜗牛,故选 A。
(4) 统计物种多样性需区分不同物种,而物种的区分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市场价格、可爱程度、味道,且品尝有安全风险均与物种多样性统计无关,故选 D。
(5)乌鸫捉蚯蚓是自然界中正常的捕食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环节,人为干扰会破坏自然规律,因此应不打扰,故选 C。
33.(2025六下·福田期末)物质变化探究。为了研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小福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A组试管内,铁钉一半浸没于水中,另一半暴露在空气中;B组试管中,先放入铁钉,再注入煮沸并冷却的水,目的是排除水中溶解的空气,随后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C组试管内,放入铁钉后添加混有少量氯化钙(一种干燥剂)的棉花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相关问题:
(1)铁生锈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小福同学想要研究铁生锈是否与水分有关,应该对比 组和 组试管内的铁钉的变化。
(3)一周后,生锈最严重的是 组试管内的铁钉, 组和 组试管内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这说明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接触 和 。
(4)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了铁生锈的秘密,那么生活中可以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 。
【答案】(1)化学变化
(2)A;C
(3)A;B;C;空气;水
(4)涂油漆、抹黄油、保持干燥、电镀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1)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A 组试管中铁钉一半浸没水中和空气,C 组试管中因有干燥剂,铁钉几乎不接触水分,只接触空气。两组实验的唯一变量是 “是否接触水分”,因此对比 A、C 组可研究铁生锈与水分的关系。
(3)A 组铁钉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满足生锈的条件,因此一周后生锈最严重;B 组通过煮沸水和覆盖植物油排除了空气,C 组通过干燥剂排除了水分,两组均缺少生锈的必要条件,因此铁钉基本不生锈。这一现象说明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接触空气和水。
(4)防止铁生锈的核心是阻止铁与空气、水接触。涂油漆、抹黄油能在铁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和水;保持干燥可减少铁与水分的接触;电镀则是在铁表面覆盖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铬、锌,同样起到隔绝作用。
34.(2025六下·福田期末)太阳系模型制作。小福同学和小田同学的实验小组准备制作太阳系模型,计划用纸带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已知太阳到各行星的距离如下:
行星 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万千米)
水星 5800
金星 10800
地球 15000
火星 22800
木星 77800
土星 142700
天王星 287000
海王星 449600
(1)若用1厘米代表10000万千米,土星在纸带上的位置应距离太阳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2)模型制作中,小福同学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
(3)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分别是 、 。
【答案】(1)14.27
(2)金星
(3)水星;海王星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1)已知 1 厘米代表 10000 万千米,土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2700 万千米,计算可得 14.27 厘米,因此土星在纸带上距离太阳 14.27 厘米。
(2)对比各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地球距离太阳 15000 万千米,金星距离太阳 10800 万千米,火星距离太阳 22800 万千米,通过计算地球与金星的距离4200 万千米和地球与火星的距离7800 万千米,可知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观察表格中各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水星距离太阳 5800 万千米,是八大行星中最近的;海王星距离太阳 449600 万千米,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