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汇编】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系列: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真题汇编】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系列: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6: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汇编】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系列: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
1.(2025·天津河西·二模)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2.(2025·天津·二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诗文,有的振聋发聩,使人读之清醒□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伥惘;还有的追溯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六月,是草木藏蕤、雎鸠鸣唱的季节;六月,也是拨开雾霭□挣脱羁绊的季节。跟随诗人,看江山妩媚,一起漫步“古诗苑”,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聆听圣哲先贤的教诲□感受震憾人心的力量。
A.; 。 、 , B., …… 、 、 C.; 。 , ” 。 D., …… , 、
3.(2025·山东滨州·一模)班级要举行“家国情怀”朗诵会,小华想将先贤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英勇奋斗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家,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土壤;国,为我们筑起了风雨的屏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甲】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共识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A.画线句中,“为了”“抛”“热血”三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和名词。
B.从结构上说,“家国情怀”“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精神底色”都是偏正短语。
C.【甲】句有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应该将“奉献”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单句,不是复句。
4.(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青春记忆,难以忘怀。青涩的年纪,带着丝丝怅然和伤感,或忐忑,或迷惘,或叛逆……那无忧无虑的畅想,单纯真切的友谊,奋力拼搏的身影,成长中的阵痛……都将是青春里最美丽的回忆。那些关于青春的记忆,就像一串串直击心灵的音符,或旋律优美,或阳光明媚,或热血激情,或涤荡心胸,都让人难以忘怀。
青春路上,风雨兼程。青春时光,转瞬即逝。那留在人生册页中的青春花瓣,或许是一双永不能忘的双眸,或许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微笑,或许是一个诺言,或许是一场久久等待的初雪,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同学们,唯有不断搏击,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写下不悔的诗行。
A.“忐忑”是动词,“青春记忆”是偏正短语,“丰富多彩”是并列短语。
B.“青涩的年纪,带着丝丝怅然和伤感”一句中的“青涩”做定语。
C.“唯有不断搏击,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写下不悔的诗行。”一句属于条件关系复句。
D.文中画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5.(2025·天津河东·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博物馆,□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持续引发观展热潮。展览汇聚了来自11个省份、16家文博单位所藏的众多秦汉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灿烂历史□每一个藏品,都是一本无声的书籍。文物交流展陈,释放了文物的多重价值,拉近更多观众与珍贵文物的距离,提升观众文化体验,这样的主题展怎能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呢□
A.《》 , ? B.“” ; ? C.《》 ; ! D.“” , !
6.(2025·辽宁大连·一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着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是历史上志士仁人所共有的优秀品质。②青年人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因而被视作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当者。③青年人既要敢于正视时代赋予的使命,眺望星辰大海的征途,也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④唯有经历岁月之磨砺、实践之洗礼,这一代的青年才能成为中国未来的中坚。
A.“优秀品质”“国家的栋梁”“艰苦奋斗”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第②句标点使用不当,修改方法是把“栋梁”后的顿号换成逗号。
C.“担当是梦想的基石,奋斗是成功的前提。”这句话适合接在第③句之前。
D.从“唯有……才……”可以看出第④句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7.(2025·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
农历的韵味是农谚的韵味。“谷雨前后,栽瓜种豆。”“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先人击壤而歌,让畔而耕,和谐相处,其乐融融,①这种田园牧歌般的情调产生了大量的农谚。②她有可触可感的泥土味,有清新宜人的绿草香。一切都是那样闲适、自在和家常,③无不随处不体现着农历文化的笃定、恒久和安详。
A.“谷雨前后”“和谐相处”“自在和家常”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画线句①“这种田园牧歌般的情调产生了大量的农谚”的主干是“田园牧歌产生农谚”。
C.画线句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中间的逗号使用有误,应改为顿号。
D.画线句③有语病,应改为“无不随处体现着农历文化的笃定、恒久和安详”。
8.(2025·天津南开·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观展”,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在陕西馆□人们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人们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人们自助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进一步深化□科技+文旅□融合创新,营造互动性观展体验。
A., , 《》 B.、 , “”
C.、 ; 《》 D., ; “”
9.(2025·天津和平·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网络信息难辨真伪,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16年,□牛津词典□便将□后真相□列为年度词汇,意即在假新闻与阴谋论当道的网络时代,事实让位于情绪,理性让位于偏见,真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选择相信什么□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0.(2025·甘肃酒泉·一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甲】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有李白长风破浪,扬帆济海;有郑燮千磨万击,迎风坚韧【乙】今有冬奥会上徐梦桃不惧伤病,勇于夺冠,为国争光;有身残志坚的陆鸿虽患脑瘫,但逆流而上扶贫创业;有华坪女高学子面对坎坷求学路,仍刚强勤敏心怀远志。新时代青年更要学会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塑造自我的人格,才能共同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
在文段【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11.(2020·新疆克拉玛依·模拟预测)下列对这个句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A.“济南”“它们”是名词,“可爱”“暖和”是形容词。
B.“特别可爱”“低声地说”,这两个短语结构类型一致,都是偏正短语。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这句话的主干是“小山可爱”。
D.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低声地说”赋予小山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引发读者的联想。
12.(2021·吉林四平·模拟预测)下列各项括号中的文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来可期”“黯然离开”“大爱无疆”“浏览细致”。(短语类型全不相同)
B.极少数的莘莘学子吃不了学习的苦而败下阵来。(这里的“莘莘学子”运用得当)
C.“细草不惧春风寒,惊蛰过后展芳颜”。(没有修辞)
D.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是“感激”之意。(解释错误)
13.(2021·江苏盐城·一模)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次“战疫”中,中国不仅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而且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这句话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B.“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期日中”两句中,“尊”和“家”分别是敬辞和谦辞,“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C.清醒过来 推辞一番 卧倒在地 工作数月(这四个短语都是补充短语。)
D.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14.(2021·山东滨州·二模)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②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③四川的大凉山,阿土列尔村——悬崖峭壁上,17条藤梯的痕迹还清晰可见。穿上节日才穿的衣裳,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心头上的“贫困大山”。④云南贡山县,独龙族——一个深山峡谷里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在皑皑雪山和茫茫林海中,渐渐有了第一条公路、第一条隧道、第一栋安居房……⑤独龙族实现了“一步千年”。
A.第②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写出了脱贫攻坚像阳光一样温暖,也强调了脱贫攻坚给人带来了新的生活。
B.“脱贫攻坚”“阳光照耀”“贫困大山”“一步千年”短语类型相同。
C.第③句和第④句的破折号分别是强调下文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D.第⑤句,成分残缺,在“一步千年”后面添加“的跨越”。
15.(2021·甘肃天水·二模)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引用、设问)
B.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比喻)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代)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偶、互文)
16.(2021·山西吕梁·二模)一组同学将搜集到的科技新闻和语文知识相联系,命制了一道选择题,请从以下选项中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①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工程在轨建造大幕正式开启。②从此,中国迈过了“空间站时代”的第一门槛,中华民族问天追梦有了控制中枢,飞天圆梦有了太空家园。天也者,人之极顶也;和也者,世之达道也。致天和,天下和之,弘梦兴焉。天和,寄予着中国航天勇闯太空的图腾之意,承载着中国航天傲拓天疆的奋斗之重。但驾长征御天和,梦启九州谱壮歌。这个航天快闪,超燃!
A.第①句的句子主干是: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工程正式开启。
B.第②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形象地阐明了“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C.“承载”的“载”部首为车,共10笔,第7笔是提,读音为“zài”。
D.“超燃”是网络词汇,“燃”有火被点着的意思,“超燃”在这里指“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这件事让人热血沸腾,万分激动。
17.(2021·四川宜宾·一模)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B.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渲染出安塞腰鼓的野性之美。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18.(2021·山东滨州·一模)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一个感叹句式。)
B.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着”是动态助词,表示动作、 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19.(2021·北京海淀·一模)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咽了口唾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骆驼祥子》)
B.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儒林外史》)
C.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朝花夕拾》)
D.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水浒传》)
20.(2020·内蒙古通辽·模拟预测)读语段,找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大会上,习主席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出了六个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造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亦是人最应该拼搏的阶段。“青春的底色是爱国,青春的支点是奋斗。”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群体,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青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青年是纯朴的、勤恳的、充满热血的,而不是狡猾的、懒惰的、圆滑世故的。
A.文中的“纯朴”“勤恳”“狡猾”“懒惰”词性一致。
B.文中划线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C.文中的“造就”修改为“练就”。
D.远大理想、伟大祖国、时代责任、品德修为四个短语类型相同。
21.(2020·辽宁营口·二模)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脚印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金山区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雪,落在头巾上,不一会儿就亮晶晶的披了一肩。如果闭上眼睛,就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啖叶,婴儿吮乳,生生有情。那时住帐篷,山林里的早晨,宁静妩媚。门前的白雪地上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们,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的蜿蜒消失于密林深处。
A.“静谧”是形容词,“脚印”是名词,“无风的日子”是偏正短语,“宁静妩媚”是联合短语。
B.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如果闭上眼睛,就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是假设关系复句。
D.“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有语病。应修改成:“那是我生命中的21岁,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
22.(2020·广东深圳·一模)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如:“我很想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B.“多措并举”“抗疫英雄”“春暖花开”“网络课堂”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D.“大气之人如同大树,稳如泰山,风雨从容。”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3.(2020·江西宜春·二模)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4.(2020·辽宁营口·一模)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天暖起来,麦苗像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线提溜着,往上猛蹿。麦田绿得淌油了。放学后再去拔野菜,麦苗没过小腿了,麦苗没过膝盖了。累了坐在田埂上,麦苗齐着眉毛了。小花坐在另一条田埂上,她一偏头就不见了。我拧着脖子望一圈,眼里全是青翠的麦穗。我大声喊,小花,你变成一棵麦子了吗?并随手摸起粒土坷垃蛋掷过去。躺下去的小花咯咯地笑着坐起来,指着我别在耳边的荠菜花,也大声喊,妞妞,你变成一棵荠菜了吗?我也咯咯地笑。整个春天,我和小花不是上学,就是蹲在麦地里,剜荠菜,拔荠菜,薅荠菜,顿顿饭吃荠菜。二婶说我们三根筋挑着个头,说我们细细的脖子快成荠菜茎了。可我们还是天天咯咯地笑。小花一笑,腮上就凹进去两个深酒窝,我揪下一朵荠菜花按进去。我笑个不停,她看不见,她把荠菜在指上缠来缠去,跟着我傻笑,我们成了两棵田野里会笑的荠菜了
A.“青翠”是形容词,“咯咯”是拟声词,“拔荠菜”是动宾短语,“缠来缠去”是联合短语。
B.第一句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整个春天,我和小花不是上学,就是蹲在麦地里,剜荠菜,拔荠菜……是并列关系复句。
D.最后一句有语病,应修改成:我们成了田野里两棵会笑的荠菜了。
25.(2020·山东淄博·二模)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这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
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此句设问,自问自答,阐释英雄这一称呼的内涵。
D.“草地年轻,绿得很天真;山峦老迈,绿得圆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山峦”当作人来写。
《【真题汇编】2026年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系列: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A B B D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B A A B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C B
1.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有误,“三、四十岁”表示约数,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处:“有的振聋发聩,使人读之清醒”与“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怅惘”是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句间停顿用分号,所以此处应填分号;
第二处:“有的追溯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是对中国古诗文作用列举的结束,表意完整,其后应用句号;
第三处:“拨开雾霭”和“挣脱羁绊”是并列的动宾短语,中间停顿用顿号;
第四处:句子描述的是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的体验,包括聆听圣哲先贤的教诲和感受震憾人心的力量。中间应使用逗号分隔两个并列的动作,既保持了句子的流畅性,又清晰地表达了这两个动作是并列关系;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仁人志士”是并列短语,“家国情怀”“挺身而出”“精神底色”是偏正短语。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理解辨析。
A.有误,“忐忑”是形容词,形容心神不定,而不是动词;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一处:展览名称“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需用引号(“”)标注,强调特定活动名称。书名号(《》)通常用于作品、出版物,而引号更符合展览名称的语境。
第二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灿烂历史”与“每一个藏品,都是一本无声的书籍”是并列分句,且内部已有逗号分隔,需用分号(;)体现层次。
第三处:反问句“怎能不……呢”需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而非感叹号(!)。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分析。
B.第②句标点使用恰当,“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是一组并列的词语,中间应该用顿号隔开,因此不需要修改;
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谷雨前后”是偏正短语,“谷雨”是中心语,“前后”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时间范围。“和谐相处”是偏正短语,“相处”是中心语,“和谐”修饰“相处”,说明相处的状态。“自在和家常”是并列短语,“自在”和“家常”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共同描述一种特点或状态。所以该选项中“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的说法错误;
B.句子的主干应该是“情调产生农谚”。“这种田园牧歌般的”是定语,修饰“情调”;“大量的”是定语,修饰“农谚”。所以该选项中“主干是‘田园牧歌产生农谚’”的说法错误;
C.这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逗号使用正确,不能改为顿号。因为顿号一般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而这里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用逗号更能体现句子的节奏和语气。所以该选项中“中间的逗号使用有误,应改为顿号”的说法错误;
故选D。
8.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第一空:“在陕西馆”和“在湖南馆”“在甘肃馆”是并列的列举,“在陕西馆”后面的内容是对在陕西馆内体验的描述,句子没有结束,所以用逗号。
第二空:“在陕西馆……”和“在湖南馆……”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以体现并列关系,使句子层次更清晰。
第三空:“科技+文旅”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不是书籍、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双引号来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D。
9.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个方框和第二个方框之间是“牛津词典”,词典名称应用书名号。
第三个和第四个方框之间是“后真相”,这是一个被列为年度词汇的特定术语,用引号标注。
最后一个方框在句末,“重要的是人们选择相信什么”是陈述句,应使用句号。
故选A。
10.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甲处“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句话已经完整表达了君子应有的处世态度这一观点。后面“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是开始列举古今体现自强不息的事例,属于新的内容层次。所以甲处用句号,用来表示前面句子意思的完结。
乙处“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有李白长风破浪,扬帆济海;有郑燮千磨万击,迎风坚韧”这部分是在列举古代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事例,是一个完整的并列列举结构。“今有冬奥会上徐梦桃不惧伤病,勇于夺冠,为国争光……”是开始列举现代的事例。在列举完古代事例后,乙处用句号,是因为前面古代事例的列举已经结束,用句号表示这一层意思的终结,同时开启下文现代事例的列举,使文段条理分明。
故选A。
11.A
【详解】A.“‘济南’‘它们’是名词”分析不当。“它们”是代词。故选A。
12.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A.“未来可期”是主谓短语,“黯然离开”是偏正短语,“大爱无疆”是主谓短语,“浏览细致”是动补短语,A项说法错误;
B.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莘莘,众多的样子。与“极少数”矛盾,故“莘莘学子”使用不当,B项说法错误;
C.本句中“惧”赋予细草惧怕的情感,“芳颜”指人美丽的容颜,在此处用来形容细草,可知其运用拟人手法,C项说法错误;
D.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D项说法正确;
故选择D项。
13.A
【详解】A.“不仅”与“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一组关联词,所以这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故选A。
14.B
【详解】B.“脱贫攻坚”是联合短语,“阳光照耀”是主谓短语,“贫困大山”是偏正短语,“一步千年”是主谓短语,四个短语的短语类型不相同。
故选B。
15.A
【详解】A.根据“众里寻他千百度”引用诗句,可知是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可知:有了寻找的艰辛,才有相遇的惊喜;答案暗含其中,属于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故选A。
16.A
【详解】A.第①句的句子主干应是: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大幕开启;
故选A。
17.B
【详解】A.有误,“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C.有误,本句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D.有误,“此物最相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是感叹句;
故选B。
18.D
【详解】D.排比是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的修辞手法;选项中仅有两个句子并列,构不成排比;
故选D。
19.D
【详解】D.“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中,用“碎琼乱玉”来喻指洁白的冰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20.D
【详解】D.“远大理想、伟大祖国、时代责任”属于偏正短语,“品德修为”是并列短语。
21.D
【详解】D.这句话没有语病。故选D。
22.B
【详解】B.“抗疫英雄”和“网络课堂”都是偏正短语,选项说“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有误。故选B。
23.C
【详解】A.把草原比作大毡子,运用了比喻;
B.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运用了比喻;
C.没有运用比喻,“像”是表类似;
D.把海燕比作闪电,运用了比喻;
故选C。
24.C
【详解】C.“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的一组关联词语,所以这个句子应为选择关系复句。故选C。
25.B
【详解】B.“天热得发了狂”是拟人的修辞,“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