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学习经验,系统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能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
2.积累形容四季的词语,能分类整理并运用词语描述四季特点,拓展词汇积累路径。
3.熟练运用至少两种方法理解 “憧憬”“忐忑不安”,提升词语理解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4.掌握钢笔书写 “狂、相” 等 8 个字的技法,养成 “横平竖直” 的书写习惯,做到执笔姿势规范、字迹整洁端正。
5.深度理解《舟夜书所见》的诗意,感受古诗的画面美与意境美,能有感情背诵并尝试用语言描绘诗中场景。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词语游戏动画、古诗意境视频)、钢笔书写练习纸、四季风景卡片、古诗插图卡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三、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通过情境回顾与小组合作,梳理并总结 5 种以上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能运用 2-3 种方法理解 “憧憬”“忐忑不安”,并清晰阐述思考过程。
分类积累形容四季的词语,每季节不少于 5 个,能分享积累途径并尝试运用词语造句。
二、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词语情境卡片、四季词语分类表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经验(5 分钟)
课件播放 “词语小侦探” 动画:小明阅读时遇到 “凌乱”“五彩缤纷” 等难懂词语,愁眉不展。
提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像小明这样的难题吗?当时你是怎么解决的?”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初步分享方法。
板书课题:理解词语有妙招 —— 语文园地学习
(二)合作梳理,总结方法(12 分钟)
课件出示单元重点语句,分发词语情境卡片,小组合作分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斜”“生” 的理解)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明朗” 的理解)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凌乱” 的理解)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五彩缤纷” 的理解)
小组任务:①找出每句话中的难懂词语;②讨论理解方法;③填写 “方法梳理表”(含方法名称、具体运用过程)。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补充,完善 “理解难懂词语方法库”:
基础方法:查看注释、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方法:结合课文插图、创设情境朗读、查字典、问师长同学、拆分字义(如 “忐忑”—— 上下结构,心不安)
课件呈现 “方法树” 图示,将方法分类整理,学生齐读加深记忆,板书: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查、联、读、问、拆)
(三)实战运用,深化能力(15 分钟)
聚焦 “词句段运用” 第二题,开展 “词语解码挑战赛”: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主选择 “挑战难度”(基础:说出 1 种方法;进阶:说出 2 种方法;高阶:结合生活举例)。
示例 1:“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运动会。”(“憧憬”)
基础:查字典(憧憬,向往);进阶:结合 “即将到来”“期待” 上下文 + 近义词 “向往”;高阶:分享自己 “憧憬” 的事情(如憧憬生日派对)。
示例 2:“小明打碎花瓶后,心里忐忑不安。”(“忐忑不安”)
基础:联系上下文(打碎花瓶→害怕);进阶:拆分 “忐忑”(心上下不定)+ 生活场景(考试后等待成绩)。
拓展练习:“班级词语互助站”
学生分享本单元难懂的 “新鲜词语”(如 “熨帖”“五彩缤纷”),其他同学主动 “帮忙解码”,教师针对难点(如 “熨帖”)引导:结合课文 “树叶粘在水泥道上”→联系生活 “贴纸粘在本子上很平整”→理解 “熨帖” 指平整贴合。
(四)四季积累,丰富词汇(8 分钟)
开展 “四季词语接力赛”:
课件展示四季风景图,分春、夏、秋、冬四组,每组轮流说出对应季节词语,不能重复。
示例:春组(温暖→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夏组(炎热→骄阳似火→暴雨如注)。
整理 “四季词语手册”:
学生自主填写分类表,补充积累途径(课文摘抄、课外书、生活观察),教师展示优秀案例(如从《秋天的雨》中积累 “五彩缤纷”,从天气预报中积累 “酷暑难耐”)。
学以致用:用一个季节词语说一句话(如 “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真热闹!”)。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了哪些四季词语?
布置小任务:回家和家长玩 “词语猜猜乐” 游戏,用今天学的方法解释一个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掌握 “狂、相、罚、票、笛、频、湿、望”8 个字的钢笔书写要点,执笔姿势正确率达 90% 以上,字迹规范端正。
2.理解《舟夜书所见》每句诗意,能有感情背诵,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面,感受夜晚江面的静谧与灵动。
二、教具准备
钢笔、书写练习纸、生字笔顺动画、古诗意境视频、插图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5 分钟)
“词语接龙大闯关”:以四季词语为起点(如 “春回大地→地大物博→博采众长”),学生分组接龙,巩固上节课积累。
播放《中国娃》片段,聚焦 “堂堂正正做人”,过渡:“写字如做人,要横平竖直、端端正正。今天我们就用钢笔书写,做‘小小书法家’!”
(二)钢笔书写,规范技法(15 分钟)
钢笔书写 “预备课”:
课件播放 “执笔姿势口诀动画”,学生跟着练习:“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宽,眼离书本一尺高,头正肩平脚放好。”
教师巡视纠正,用 “姿势小标兵” 贴纸奖励正确的学生。
生字教学 “三步法”:
第一步:“看特点”—— 课件出示生字笔顺动画,分析结构(如 “罚” 上窄下宽,“罒” 扁,“讠”“刂” 协调;“湿” 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形)。
第二步:“跟我写”—— 教师在黑板示范,强调关键笔画(如 “票” 的 “示” 竖钩在竖中线,“频” 的 “步” 最后一竖要长),学生书空练习。
第三步:“练一练”—— 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常见问题(如 “笛” 的竹字头撇画无变化)集中讲解,展示优秀作业。
书写评价:学生互评,从 “执笔姿势”“横平竖直”“整洁度” 三个维度打分,教师总结提升。
(三)古诗学习,感受意境(18 分钟)
情境导入:课件播放夜晚江面视频(无月光,渔火闪烁),提问:“这样的夜晚,诗人会看到什么?” 引出《舟夜书所见》。
朗读正音:
教师范读,强调 “孤(gū)”“萤(yíng)”“簇(cù)” 的读音,学生跟读、指名读、分组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理解诗意:
运用 “图文结合法”:出示古诗插图,逐句讲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没有月亮的黑夜,渔船上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发出微弱的光)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微风掀起波浪,灯光倒映在水中,散开像满河的星星)
开展 “诗意小剧场”:学生用动作模仿 “风簇浪”“散作星”,感受画面变化(孤灯→满河星)。
体会意境:
播放古诗配乐朗诵,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分享感受(如 “觉得夜晚很安静,渔火很可爱”“微风一吹,星星一样的灯光很美”)。
对比拓展:联系《静夜思》,提问:“两首诗都是写夜晚,有什么不同?”(《静夜思》是思乡,《舟夜书所见》是写景),补充描写夜晚的诗句(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
背诵积累:
采用 “看图背诵→接龙背诵→配乐背诵” 的方式,学生熟练背诵后,尝试加上动作表演背诵。
(四)课堂总结与拓展(2 分钟)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钢笔规范书写,还走进古诗感受了夜晚江面的美景。
拓展任务:回家给家人背诵《舟夜书所见》,并画一幅 “渔火映江图”。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理解词语方法: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拆分字义(查、联、读、问、拆)
四季词语:
春:温暖、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夏:炎热、骄阳似火、暴雨如注
秋:凉爽、秋高气爽、硕果累累
冬:寒冷、冰天雪地、鹅毛大雪
第二课时
钢笔书写:横平竖直、规范整洁(狂、相、罚、票、笛、频、湿、望)
日积月累:《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 “词语解码挑战赛”“四季接力赛” 等游戏化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理解词语、积累词汇变得生动有趣;古诗教学中结合视频与情境表演,有效帮助学生感受意境,背诵效果良好。
改进方向:钢笔书写练习时,部分学生对 “频”“湿” 等复杂字的结构掌握较慢,下次可增加 “生字结构拆解卡片”,让学生先拼合再书写;古诗拓展环节可增加 “诗人背景小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创作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