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4 20: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我的叔叔于勒》预习学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
褴褛
牡蛎
别墅
恭维
计较
煞白
糟蹋
流氓

女婿
嘟哝

撬开

阔绰
栈桥
二、解释成语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
三、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四、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思考:
(1)本文的情节可分四个阶段: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但从全文看,他们对 的态度是不变的。
3.排演课本剧《船头偶遇》
五、我的收获和困惑
收获:
困惑:
11、《我的叔叔于勒》预习检测(共15分)
一、填空。(7分)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2、本文以
为主线,以
为副线来安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关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
)。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法,莫泊桑《羊脂球》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于勒的命运,赤裸裸的金钱。
3、菲利普夫妇。
二、1、排比,2、比喻,3,比喻,4,反复。
三、1、心理描写,2、景物描写,3、语言描写,4、神态描写。
11、《我的叔叔于勒》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3、检查字词。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复述故事梗概。
2.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3.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4.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5.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四、研读文章
讨论: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②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五、课堂延伸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六、作业布置
在网上查找有关莫泊桑的小说,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写作的特色。
11、《我的叔叔于勒》达标检测(共30分)
  一、阅读两段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的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一段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3分)
2、分析这两段自然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起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做文后习题。(共10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念道:"上帝保佑您,我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1、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我"反复默念的原因是(
)。(3分)
  A.表明"我"对父母不认叔叔的做法不满。
  B.表明"我"对于勒叔叔的尊敬与关。
  C.表明"我"对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反抗。
  D.表明"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与怜悯。
2、母亲"没再往下说"的原因是
(3分)
  3、选文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2分)
4、选文反映的我母亲这个人物性格是
(2分)
  三、阅读下文,做文后习题。(共14分)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远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
( http: / / www.21cnjy.com )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1.选文第一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生活的拮据?(4分)
  2.选文第一段集中写家庭生活的拮据,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分)
  3.对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2分)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A."唉",叹字独立成句,是表达形式最简洁的抒情句。
  B."唉"独立成句,实际上是一种内涵最丰富最复杂的抒情句,因为复杂得难以表达,才选用这种表达形式。
  C."唉"独立成句,适宜于表达最激动的情绪,正是因为菲利普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才有了这种表达形式。
  D.竟,表达出想象之中的意外惊喜。
  4."每星期日,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这种行为描写与哪句语言描写在内容上切合?这种不太正常的行为,这份执着是为了什么?(4分)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1比喻。快乐而骄傲的喜悦心情。比喻和拟人。满怀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2、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见到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心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1、反复
D
2、怕女婿知道内情后解除婚约
3、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4、冷酷而自私
三、1、有人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买日用品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服装是自己做的。
2、突出全家人对金钱的极度渴望,为盼望于勒发财归来作铺垫。
3、A、B、C
4、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满足虚荣心,渴望于勒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