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船夫号子》简介
《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险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川江号子的演唱是一领众人的,领唱者又叫“号工”,也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和声部的交接也因劳动条件而异,《平水号子》、《下滩号子》是唱完一句再交接的,《见滩号子》句幅渐缩,交替渐紧,到了《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时,交接非常紧密,甚至领和重叠,和部又出现了呼哨,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的多声部合唱织体。整个号子的音乐丰富多变,有很高的艺术性。
《见滩号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见摊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川江船夫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见滩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知道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三、欣赏《见滩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夫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川江船夫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夫)。这些船夫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夫的身体。川江船夫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夫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川江船夫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场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拼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4、听“平水号子”。
师:老师这有段音乐,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
5、聆听“见滩号子”,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6、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7、听两段音乐,哪段是拼命号子?哪段是下滩号子?
8、介绍《川江船夫号子》。
9、完整的欣赏《川江船夫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10、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课件8张PPT。欣赏《见滩号子》“川江号子”是长江的魂魄也是一门艺术。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风趣转换的号子中吸收了川戏昆、高、胡、弹等戏种声腔的模仿,对生、旦、净、末、丑角色的不同风格的演唱,从而成为四川民歌的一个缩影。简介川江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小结:课件2张PPT。11/15/2018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哪些号子?
号子很多,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11/15/2018它们起什么作用?
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号子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长江的魂魄也是一门艺术。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风趣转换的号子中吸收了川戏昆、高、胡、弹等戏种声腔的模仿,对生、旦、净、末、丑角色的不同风格的演唱,从而成为四川民歌的一个缩影。“川江号子”由于新型水运工具的诞生和长江三峡工程的蓄水填坝,已成了“绝唱”,但“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