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 歌曲 秋思-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等 】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 歌曲 秋思-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等 】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8-14 15:16:32

文档简介

《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
领悟其中蕴含的节奏美,学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五、老师教唱歌曲
六、学生集体演唱
七、总结
课件6张PPT。秋思马致远马致远(约1251-1321)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文本欣赏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枯藤]
[昏鸦]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
[天涯]干枯的枝蔓黄昏时归巢的乌鸦住户、农家。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骨如柴的马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边,极远的地方,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理解词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情景再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歌词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课件4张PPT。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才华洋溢,被推崇为“曲状元”。因为仕途不顺,于是辞官回家。这样开怀旷达的思想,让他的作品展现豪气,被推崇为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他在官场上并未获得显赫的职位,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响亮的名声。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