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 歌曲 春游-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等 】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 歌曲 春游-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 +素材等 】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8-14 15:20:00

文档简介

《春游》教案?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春游》。
教学目标:
1、通过《春游》和畅想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
2、学会能用笛子演奏《春游》,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春游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四季之首,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新的开始,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春”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你知到哪些诗词是描写春天的吗?”
2、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
3、师:“杨老师最想做的是迎着和煦的春风,看杨柳依依,去踏青春游,那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花香,伴着歌声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学习歌曲《春游》
1、欣赏课
师:“春天美不美?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2、学习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他是清朝的一位艺术全才李叔同作词作曲的学堂乐歌《春游》,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让我们再来静心聆听这首歌,感受歌中有画、画中有歌的美景。”
3、播放音乐?
师:“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4、学习歌曲
分句学唱、师领唱、接唱、分析力度记号,随音乐完整演唱。
5、音乐活动
师:“看着美景,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动一动?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吧。”
三、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春游》,深深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请你们课后继续搜集一些表现春的音乐作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课件9张PPT。春游春天的景色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时候你们会选择春游吗?音乐课堂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在唱过这首歌后,用乐器演奏这首曲子吧。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和家人去春游吧!谢谢观赏课件13张PPT。《春游》带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走向桃花源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寻找春天 感受春意细心观察含苞欲放的花蕾竞相开放的花朵与桃花比美的李子花比鲜花更美的姊妹花花树下野炊,别有一番风味。看看歌曲是怎样描写这幅美景的再见课件5张PPT。春游春日出游 古往今来,春游冠得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青、寻春和探春。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如《论语》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述了孔子春日里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春游之事。以后这种春游习俗,历代相沿不衰,特别到了唐宋,更是盛行。“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
春季郊野,万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鸟争鸣,阳光和熙,空气清新,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腿肌肉的活动,加强心脏和肺的功能,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心血管病,因而,春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注意事项
春游时,如在外野炊野餐,要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不要坐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以免受潮致病;野炊时要注意风向,不要随便丢弃火种,余火熄灭。有过敏病史的人,要尽量回避有花之处。
春季花木繁盛,有过敏病史的人要远离花粉等过敏源或在春游前服用抗过敏药物;四处观光自然要走很长的路,放弃细而尖的高跟鞋,把自己的脚放在一双舒服的平低鞋里,这样才能保证愉快的春游不会被意外打断。
雨具是春游必须随身携带之物,最好带一把小小折叠伞或雨衣。
鞋一定要舒适,女士出游不要穿高跟鞋。如果走到脚部红肿了,就在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疏通一下经脉。
 春季是一个潮湿多雨水的确良季节,蚊虫和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因此应尽量避免饮用生水和吃不卫生的食物。 春游好处
首先是释放压力,放飞心情。置身山水之间,从心理上远离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自然让人的紧张和焦虑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休复,并获得积极迎接挑战的信心和智慧;
其次,激发思维,萌发创新。从人的生理心理机制看,春游有利刺激人脑的“快乐中枢”,从而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润滑思维,激发创意;
第三,自然教育,潜移默化。人为的教育多有斧凿、压抑之嫌,缺乏人性关怀,而从大自然获得心灵启迪、获得经验智慧,其形如春雨润物,其效也快乐而又实效。这一点对儿童教育尤其必要和适宜;
第四,激发爱心,增加审美。春游,最易使人生发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情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绝妙结合,最易激发人的审美情趣,唤起爱心,热爱生活和工作;特别当人的梦想与春之美景在刹那间碰撞时,往往使人的心灵顿悟和升华;
最后,启人反思,催人奋进。春之贵在于其绝美而短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正因其时光短暂,人们在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之余,更易反思生命,从而更加热爱工作,追求效率,永无止境。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人物评价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