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表格式)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4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表格式)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14: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 3.14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过模拟实验,知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重量会变轻的性质。 2.能运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解释热气球升空的现象,并能列举该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科学思维: 1.能从“热气球点火上升”的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 2.能通过分析、比较模拟实验的现象,推导出热空气会上升的结论,发展推理和归纳思维。。
探究实践: 1.能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塑料袋热气球”和“纸蛇旋转”两个模拟实验。 2.能安全、规范地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操作,并准确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 1.对热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并认识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
难点: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所以会上升”这一抽象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情境问题 1. 播放视频: 出示热气球节中五彩斑斓的热气球缓缓升空的壮观视频。 2. 提问互动: 师: “同学们,这是什么?多么美丽的景象啊!仔细观察,热气球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的呢?”(学生可能回答:火、加热、空气等) 师: “没错,驾驶员点火后,热气球就慢慢上升了。这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科学家,揭开‘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3. 聚焦问题: 师: “热气球里面有什么?”(生:空气) 师: “那它上升的原因可能和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将“点火”和“空气”联系起来,做出假设:可能和加热空气有关。)
课 程 学 习 探究实践 活动一:研究热气球上升的原因 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 (一)提出实验设想: 师: “我们无法把真正的热气球搬进教室,但可以用身边的材料来模拟。用什么来模拟热气球呢?”(生:塑料袋) “用什么来模拟加热装置呢?”(生:酒精灯) (二)强调安全规范(至关重要!): 教师演示并强调酒精灯使用“四不准”:不准用嘴吹灭、不准用灯点灯、不准倾倒、不准触摸灯体。熄灭时要用灯帽盖两次。 说明塑料袋需撑开,离火焰一段距离,防止烧熔起火。一旦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三)明确实验步骤(出示操作指南): 实验名称: 模拟热气球升空 实验器材: 薄塑料袋、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 点燃酒精灯。 2. 将塑料袋口完全撑开,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较高的位置(约30-40厘米),让热空气进入袋中。 3. 等待十几秒钟,感觉塑料袋变得鼓胀且有力向上拉时,轻轻松手。 4. 观察现象。 5. 实验结束后,规范熄灭酒精灯。 (四)分组实验与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安全。 (五)汇报交流与初步结论: 师: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塑料袋鼓起来,然后飞起来了!) 师: “塑料袋为什么能飞起来?里面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空气被加热了,变轻了,所以就上升了。) 师: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热气球上升和空气受热有关吗?”(生:有关!加热后的空气会上升。) 验证热空气的流动——纸蛇旋转 (一)引出新问题: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热空气能带着塑料袋上升。如果给空气加热,它还会产生什么力量?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2. 介绍“纸蛇旋转”实验: 实验名称: 会旋转的纸蛇 实验器材: 纸蛇、细线、小木棍、酒精灯 实验步骤(出示操作指南): 1. 用细线将纸蛇的头部悬挂在小木棍上。 2. 将悬挂的纸蛇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一段安全距离(不接触火焰)。 3. 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 (三)分组实验与观察: 学生操作,观察神奇的现象。 (四)分析现象,深化理解: 师: “纸蛇为什么会旋转起来?”(生:因为下面的空气被加热了。) 师: “热空气是直直地向上跑的,它流动的力量推动了纸蛇,使它旋转起来。这个实验再次证明了什么?”(生:热空气会向上流动、上升。) 形成概念,解释现象 1. 总结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实验的共同点。 师: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发现空气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同样大小的一团空气就变得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板书核心结论:空气受热 → 体积膨胀 → 变轻 → 上升) 师: “现在,谁能用这个道理解释热气球是怎么升空的?”(生:火焰加热了气球里的空气,热空气变轻上升,就带着气球飞起来了。) 活动二:找一找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出示“油烟机安在炉灶上方”图片,提问:“为什么油烟机要装在炉灶上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炉灶燃烧时,热空气和油烟会上升,油烟机装在上方能直接吸走上升的油烟。” 2.出示“地暖管材铺在地板下”图片,提问:“地暖为什么铺在地板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地暖加热空气后,热空气会向上流动,从下到上温暖整个房间,让室内温度更均匀。” 拓展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比如‘走马灯’——灯内空气被加热后上升,推动灯内叶轮转动,使灯笼上的图案‘走动’;再比如‘挂式烘干机’,热空气从下方吹出,上升过程中带走衣物水分。” 三、 反思评价 1. 回顾反思: 师: “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先是像科学家一样做出了假设,然后又通过两个实验找到了证据,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2. 自我评价: 出示评价清单,学生自我评价: 四、拓展迁移: 提问:“热气球能上升,那它怎么下降呢?如何控制升降?”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课后任务):“热气球下降时,会停止加热,让球内空气冷却,冷空气变重,热气球就会下降;通过调节火焰大小控制空气温度,就能控制升降速度。”
课堂 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会上升;热气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升空的;生活中油烟机、地暖等都用到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发现更多身边的科学!”
板书设计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问题:为什么点火后会上升? 假设:与加热空气有关 实验一:模拟热气球 实验二:纸蛇旋转 现象:塑料袋鼓起来、上升 现象:纸蛇旋转起来 结论:空气受热 → 体积膨胀 → 变轻 → 上升 应用:油烟机、地暖、孔明灯... ```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熱气球切入,成功激发了探究欲望。 两个模拟实验设计巧妙,现象明显且富有趣味性,有效地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体验。 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措施到位,确保了探究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提问-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培养了科学思维。 2. 注意事项: 安全是第一要务。必须反复、严格强调酒精灯的使用规范,教师巡视必须到位。可考虑对小组长进行提前培训。 “空气受热变轻”实则是“密度变小”的概念,对三年级学生只需理解为“同样大小的一团空气变轻了”即可,避免引入过难术语。 实验时间需严格控制,特别是第一个实验,要提醒学生塑料袋罩在上方的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效果不佳。
同课章节目录